宝宝辅食时间乱套?快看这套“救娃秘籍”

宛爸育儿日记 2024-11-19 04:37:56

在添加辅食时不少家长很头疼的一个问题就是宝宝每天吃饭的时间都不固定怎么办?

这是个好问题,但要限定一个年龄,一般家长为孩子饮食不规律比较着急的多是刚添加辅食不久的小宝宝,那么年龄就限定在2岁以下。其他年龄段的宝宝也可以参考解决方案,只要把奶换成零食、水果等加餐考虑就行。

想让孩子吃饭规律,就得先找出影响孩子规律进食的原因。我们工作中遇到的多数原因有下面几个:

1、家长厨艺有限,制作辅食的时间不固定

想快速制作好一餐辅食,提前安排+提前准备+烹饪时无人打扰非常重要。如果有保姆或家人帮忙制作辅食,基本上都能按时供餐。不能按时做好辅食的多数是自己带娃的家长。很多人以为做饭是最麻烦的,其实添加辅食阶段,最麻烦的是每天给孩子做什么吃,只要确定了吃什么,做饭反而是最省事儿的环节。

这时就显出一份搭配合理,营养健康的食谱的重要性了。提前安排好最近两天或者一周每天的饮食安排,就可以提前采购食材,而不必临时扒拉手机或者翻找食谱。

有的家长厨艺不精,宝宝快要开饭了开始准备辅食,忽略了清洗、浸泡、焯水等预制环节也要耗费时间。

最让人头疼的是处在分离焦虑阶段的宝宝,一手抱娃一手做饭大家都经历过吧

烹饪的时间不固定或者某一天延长了,开饭时间自然无法保证,就容易出现辅食还没做好但宝宝已经饿得嗷嗷哭,家长只能无奈地给奶给水果给零食,宝宝喝奶吃加餐不饿了,等辅食做好不想吃或者吃几口就不吃了。

2、不能准确判断宝宝出现的拒食、抗食等行为的原因,靠“饥饿疗法”解决问题各种尝试

有一位找我咨询的家长提供的孩子的作息我印象很深,这份作息第一天宝宝是上午吃辅食,第二天就变成了中午,第三天又变成了早上,第四天是晚上吃辅食。

从这份作息表里就能看出是家长因为孩子出现了不好好吃辅食的问题,家长认为是孩子不饿,于是不断改变吃辅食的时间。实际上,宝宝不好好吃辅食的原因有很多,饥饿感不强烈只是其中一种,而且是添加辅食阶段影响最小的一个。具体是什么原因后面来讲。

3、母乳亲喂依旧保留着“按需喂养”的习惯,没培养起规律喝奶的习惯。

现在很多家长只注意到母乳喂养的宣传中的前半句:母乳喂养可以“按需喂养”,基本上都忽略了后半句——“逐渐养成规律喂养的习惯”。很多母乳亲喂的妈妈几乎就是一个大号的“人形奶瓶”,宝宝什么时候想吃,什么时候吃。不少妈妈都养成了靠母乳“以吃代哄”习惯,就更不利于宝宝建立吃-玩-睡的规律作息。宝宝饿了渴了随时吃奶,到了吃辅食的时候不饿不想吃。

4、正餐加餐没有区分,水果随餐

这个原因很多家长容易忽略,主要是目前网络上太多太多辅食食谱都在一餐辅食中供应水果。如果是已经养成规律进餐习惯的学生或成年人,工作学习繁忙没有上下午加餐时间,水果随餐吃问题不大,但对于刚开始学习如何吃饭,正处在习惯养成期的小宝宝来说,水果随餐的负面影响就显现出来了。小宝宝一般会首先把脆甜水分足的水果吃掉,这时水分足的水果升糖快,饱腹感慢慢强烈起来,宝宝再去吃辅食就吃不下,或者吃几口就不饿了。另外水果酸甜的口感更容易让宝宝排斥辅食的味道,特别是如果有微涩微苦没甜味的蔬菜,宝宝就更不愿意吃了。

这个原因如果家长没注意,就容易认为孩子是不饿,不好好吃辅食而采取一些错误的应对措施。

5、睡眠不规律

有这样一种说法,孩子小,四肢距离心脏的距离比成人短 ,于是血液在体内循环一周的时间大大少于成年人,另外孩子的细胞代谢功能比较高,肌肉抗疲劳能力强,在进行高强度运动后能快速恢复。

如果没有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的保证,只是让宝宝在小区或者公园里走走路,孩子根本就不感觉到疲劳。即使有点儿累,稍微休息一会儿就能快速恢复。

这也是有时为什么大人已经感觉很累了也到了睡觉时间,但孩子看起来仍然活力四射毫无困意的原因。不困就不想睡,要一直熬到“没电了”才能昏昏睡去, 但这时可能已经距离预定的入睡时间很久了。

6、零食加餐不规律,不限量。

饭还没做好,宝宝饿了怎么办?先给点儿零食“垫垫”

宝宝这一餐辅食没吃几口怎么办?给点儿奶或者零食“溜溜缝”

宝宝哭了怎么办?用好吃的零食哄一哄

这是不是很多家长经常用的办法?

饿了就吃确实是人的本能,但现代社会物质极大丰富,孩子们早已没有什么体会“饿极了”的机会,“饥不择食”越来越难。食物随时都有,想吃甜甜的,香香的食物,只要哭一哭,闹一闹就可以了。很多家长还没意识到吃饭是一种习惯,给宝宝添加辅食的过程就是建立孩子如何正确吃饭的习惯的过程。

零食、水果属于加餐,要和正餐区分开。加餐只在加餐时间吃,正餐时间就吃正餐。对于还无法理解什么叫“垫垫”、“溜溜缝”的小宝宝来说,家长的这些行为无意中是在强化“拒绝吃辅食=可以喝奶=可以吃水果=可以吃零食”这种认识,反而会让宝宝更加排斥辅食。

原因找到了,怎么办呢?其实也很简单

首先是心态要好。

在辅食添加阶段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有一种饿,叫妈妈觉得你饿”。辅食少吃了几口,奶少喝几口家长就陷入“孩子没吃饭”,“少吃几口辅食就营养不良”的假想中,在这种焦虑的心态影响下,特别容易出现怼着喂、塞饭、孩子爱吃什么做什么,能吃进去什么给什么等等错误的喂养行为。

一个好习惯建立起来很困难,但破坏它却非常容易。一旦孩子把“哭闹拒绝吃辅食”和“可以吃零食喝奶”联系起来,就会反复使用以获得更能得到愉悦体验的零食和吃起来毫无难度不费劲儿的奶。

家长要学会“温柔的拒绝”,该坚持原则的时候一定要守住底线。小宝宝少吃几口辅食没问题,因为很快就到了下一餐喝奶的时间了。辅食添加并不是为了尽快让一餐辅食代替一顿奶,而是教会人类幼崽“如何吃饭”的过程,让宝宝体验不同食材的味道、口感,学习处理不同食物的技巧,建立最初的味觉基础,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这些都比“吃饱”更加重要。

其次是合理安排辅食,提前备餐。

一般我们建议每天一餐辅食,安排在上午两次奶之间,宝宝精神状态比较好的时候吃。

每天两餐辅食的宝宝,辅食安排在早餐和午餐,晚餐喝奶

每天三餐辅食的宝宝,正常安排早中晚三餐即可。

有条件的家长要尽量提前备餐,比如头一天就计划好第二天的三餐安排,采购食材,一些需要泡发的食材提前准备,有必要的话晚上把第二天早餐需要用的食材称量好,可以洗净保存的先洗干净,可以预处理的食材先处理好冷藏保存,第二天早上起床后能快速烹饪,不影响宝宝吃早餐。

如果偶尔早餐时间错后了,两个办法应对:

1、全天的作息时间依次顺延。

2、取消上午加餐(或增加强度大的运动,增加运动消耗),午餐正常安排,或午餐正常时间供餐,宝宝少吃一些。

再次是奶和辅食合理安排。

宝宝全天的奶量可以参考7~24月龄婴幼儿平衡膳食宝塔,7~12月龄宝宝每天奶量700~500毫升左右,13~24月龄宝宝每天奶量在600~400毫升左右。

每天两餐的宝宝可以在上下午各安排一次喝奶,晚餐喝奶,睡前喝奶,共4次。

每天三餐的宝宝可以根据需求,上下午加餐、睡前喝奶,安排三次或上下午两次

当然喝奶的次数不是固定不变的,家长还是要根据宝宝每天的食量、运动量消耗来调整。

母乳亲喂的妈妈要注意哺乳规律,从“按需喂养”过渡到“规律喂养”,添加辅食后更要重视孩子喝水的问题,减少宝宝吃“点心奶”、“迷糊奶”的机会,尤其是避免宝宝用奶液代替白开水解渴。

如何让宝宝好好喝水参考下面这一篇:

正餐加餐区分开,控制零食有度。

我们工作中遇到过父母认为奶不占肚子的家庭,孩子不好好吃辅食,家长分析了各种原因,却没想到是因为奶量大管饱造成的,孩子什么时候想喝奶都可以,不限量供应。还有家长对零食的认识错误的,把小面包、沙琪玛当成零食不限量给孩子吃的。更多的是感觉孩子不爱吃蔬菜,多吃点儿水果代替蔬菜的,洗干净的一大盆葡萄苹果就放在桌子上孩子随时吃随时拿。

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对于添加辅食阶段的小宝宝来说,先把奶喝好,正餐吃好,再考虑加餐和零食。如果正餐没好好吃,完全可以取消加餐,不要让加餐变成正餐。

关于零食的选择和怎么吃,可以参考这两篇:

最后是关于孩子的睡眠。

小宝宝体力精力恢复得快,消耗的也快,有时想睡觉很快就睡着了。我们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家长的社会活动和作息安排影响到小宝宝,造成小宝宝的作息不规律。

有时家长要出门得带着孩子,宝宝到了陌生环境非常兴奋,错过了午睡时间。

有时外出游玩,孩子的作息被打乱。

有时家长很累,孩子多睡一会儿自己就能多休息一会儿。

有时是家长感觉孩子上午少睡了,下午就尽量多睡一会儿补回来,不忍心把孩子叫醒。

这就看家长是如何考虑,怎么安排。只有家长的作息规律了,生活节奏规律了,能有余力把宝宝照顾好了,宝宝的作息才能规律起来。比如前面提到的带宝宝出门、外出游玩,这都不是常态,偶尔一次,第二天马上恢复正常作息,对孩子的影响不大。但有的妈妈自己带孩子,甚至有的还要“一拖二”,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这样就难免顾此失彼。

所以孩子的规律作息离不开家长规律的生活节奏,至少主要喂养人的生活节奏要保证规律,孩子才有可能实现规律作息。

总之,让宝宝吃饭、睡觉保持一个比较平稳的节奏,需要全家人配合,光靠孩子自己改变是不行的。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