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蛊之祸后“卫氏悉灭”,霍去病的弟弟霍光为什么却毫发无损?

丰丰谈历史 2023-07-13 15:55:00

根据后世史学家推测,汉武帝晚年的巫蛊之祸,牵连了数十万人。而皇后卫子夫的家族,更是重灾区。

卫子夫本人,和太子刘据,都自尽身亡。太子一家老少,尽数被杀,只留下一个出生仅几个月的孙子。

卫子夫的女儿诸邑公主,姐夫公孙贺一家,弟弟卫青的儿子卫伉,都死于巫蛊之祸中。

就连卫青的旧部公孙敖,霍去病的旧部赵破奴,也都因为巫蛊之祸被灭族。

牵连的人实在太多,以至于史书没有记载这些人都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被牵扯进了巫蛊之祸。

班固在汉书里记载,巫蛊之祸后“卫氏悉灭”。

虽然这不意味着卫家人全都被杀光了,汉宣帝继位之后还能找到卫家的漏网之鱼复家。

但是朝堂之上,基本上没有了卫家的人。

可是却有一个人,和卫家的关系看起来相当亲近,却非但没有死于巫蛊之祸,还一直跟在汉武帝身边深受重用,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他就是霍去病的弟弟霍光。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1、霍光和卫家的关系

有些人认为,霍光自然是霍去病的弟弟,那自然也是卫子夫和卫青的外甥,是太子刘据的表兄弟。

这是一种误解。

事实上,霍光和卫家,在血缘上,没有半点关系。

霍去病和卫家的血缘关系链接,在于霍去病的母亲卫少儿,是卫子夫和卫青的姐姐。

而霍光,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当年他们的父亲霍仲孺,抛弃了怀孕的卫少儿,回到家乡平阳县娶妻生子,生下了霍光。

霍去病小的时候,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长大之后,知道了真相,也没急着认父。

直到漠北之战那年,霍去病22岁,出征的时候路过平阳县,顺便去看了看自己那素未谋面的生父,并在回程中把霍光带到了长安。

而霍光的字,叫做“子孟”,“孟”在古汉语里,是长子的意思。

也就是说,霍家一直是视霍光为霍家的长子,霍去病这个私生子的身份相当尴尬。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那就是霍光和卫家的关系也相当尴尬。

毕竟,霍光的存在,就是在提醒卫氏,当年的卫少儿是如何被霍仲孺抛弃的。

纵使霍去病出于血缘上的感情,把霍光接到了长安,留在自己身边。卫氏却不一定肯接受这么一个人。

自从霍去病去世之后,霍光一直跟在汉武帝身边,“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

史书上没有任何他与卫氏有交情的记载。

到了汉武帝晚年,卫子夫和卫太子刘据基本上连见汉武帝一面都困难,也失去了和汉武帝正常沟通交流的渠道。

倘若他们和霍光关系密切,应该不止于此,至少可以给汉武帝传句话。

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在失去霍去病这个连接之后,霍光和卫家的关系,应该就比较平淡了。

虽说卫氏但凡有点混朝堂的情商,绝对不至于冷待霍光这个汉武帝身边的红人,但是他们也没有更深的交情和联系了。

彼此之间,很可能就是普通的同事关系。

2、霍光对卫太子刘据的态度

史书上没有记载霍光和刘据有没有交情,但是从汉武帝去世之后发生的两件事来看,霍光对刘据的态度并不热切。

第一件事,发生在汉昭帝在位期间。

汉昭帝五年,长安城里突然出现了一个奇怪的人。

他戴着黄色的帽子,穿着黄色的衣服,坐在一辆黄犊车上,车上插着画了龟蛇图案的黄色旗子。

这人来到皇宫前,说:我是卫太子刘据。

长安城的人们,还记得不到10年前的那一场血案,出于好奇,纷纷来围观这个自称卫太子的人,一时之间,竟聚集了数万人。

这件事惊动了13岁的汉昭帝。他派出多个公卿和将军,前去辨认这是不是真正的卫太子,却无一人敢表态。

就连霍光,都对这事一筹莫展,不知该怎么处理才好。

这是,京兆尹隽不疑站了出来。他不由分说,把这个自称卫太子的人抓进了监狱,并宣称:

这人如果是假的卫太子,自然有罪;若他是真的卫太子,也不过是个罪人罢了,因逃走了而没受到先帝的惩罚,此时出现,正好下狱。

隽不疑对此事的处理,得到了霍光的赞赏,霍光还特地当中表扬他,说他是公卿大臣的典范。

从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看出,霍光对卫太子刘据,半点维护的意思都没有。霍光也认同他不过是一个罪人罢了。

第二件事,则发生在刘据的孙子汉宣帝继位之后。

汉宣帝在民间时,素来被当做“罪人之后”。一直照顾他的张贺想把孙女嫁给他,都被车骑将军张安世警告:皇曾孙罪人之后,你不要和他牵扯太深。

他登基之后,当务之急,就是要洗刷自己这个“罪人之后”的身份,向天下宣告,自己是正统的继承人,是名正言顺登上这个皇位的。

他想到了两个办法。

一是为汉武帝立庙号。通常能为祖先立庙的,唯有正统的子孙。

二是为曾祖母卫子夫、祖父刘据、父亲刘进上谥号。当时他们都没有谥号,也就意味着他们是被定义为罪人。

汉宣帝无法直接推翻汉武帝的决策,但是为刘据等人上谥号,恢复他们的身份,也是从某种程度上平反了。

可最终,汉宣帝把刘据的谥号定为了“戾太子”,陵园的规模则低于诸侯王。

“戾”在谥法里的意思,是“不悔前过”,这简直是定性了刘据有罪。

200户的守陵人,比诸侯王的规格还低100户,这简直是在告诉天下人,刘据虽然谥号名为太子,实际上不享受太子的待遇,追封他,不过是因为他和天子有血缘关系罢了。

这当然不符合汉宣帝的利益。

出手干预这件事的,自然是霍光。这也足以说明,霍光对刘据没什么特殊的感情,连最基本的一个中性的谥号,都不愿意给他。

那么,霍光为什么还要立汉宣帝为皇帝呢?这难道不是出于他和卫氏的旧情吗?

其实,我们只要把当时的皇位候选人一一列出来,就会发现,霍光根本没得选:

其一,燕王刘旦一脉。

燕王已经去世,可是燕王还有3个儿子尚在人世。从他们之中选择一人过继给汉昭帝,是最符合礼法的。

然而,燕王刘旦,是被霍光本人逼死的。他和燕王一脉,有着血海深仇。他必然不会让燕王的儿子上位,将来有报仇的机会。

其二,广陵王刘胥一脉。

刘胥是当时汉武帝唯一在世的儿子,50岁左右,且是燕王刘旦的同母弟弟。

选了他,就意味着,霍光再也没有理由掌权了。而且,谁能担保,刘胥不会为自己的同母哥哥燕王报仇?

其三,昌邑王一脉。

当时第一代昌邑王,也就是汉武帝的儿子刘髆已经去世了,在世的昌邑王,便是大名鼎鼎的刘贺。

在封地出生,无根基,19岁,名声也不怎么好。这是一个非常符合霍光利益的选择,霍光有理由继续掌权。

可是等到刘贺来到京城,霍光便发现,事情变得难以控制。刘贺看似荒唐,全紧锣密鼓地干着夺权的事情,甚至有可能想要杀了霍光。

趁着刘贺羽翼未丰,霍光赶紧废了刘贺,免得引火烧身。

接下来,就只剩下汉宣帝一个选择了。他在民间长大,18岁,看起来很好控制。

汉武帝已经没有其他的儿孙尚在人世,以恭霍光挑选了。

所以,霍光选汉宣帝,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假如刘贺按照他的设想,乖乖听话,就没有汉宣帝什么事了。

3、霍光为什么不受巫蛊之祸影响

分析到这里,我们已经可以知道,霍光没有收到巫蛊之祸影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和卫家的关系并不算太近。

而在巫蛊之祸里,哪怕是卫家的人,都没有被赶尽杀绝。汉宣帝登基之后,还能都找到卫青的后人,给卫家复家。

霍光和卫家这种不算近,甚至还有点尴尬的关系,没有卷入巫蛊之祸,也不奇怪了。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2个原因。

其一,霍光一直在汉武帝身边。

根据史书记载,自从霍去病去世之后,汉武帝就一直把霍光带在身边,“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将近30年来,一直如此。

巫蛊之祸发生之时,汉武帝并不在长安,而是居住在距离长安300多里的甘泉宫。

虽然史书没有特别记载,但是我们知道,这时候的霍光,应该就按照惯例随侍在汉武帝身边。

这让他远离了长安城里的腥风血雨,不必被逼着站队,在卫太子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里二选一。

他只需要坚定地以汉武帝马首是瞻。

即便有人试图把事情蔓延到霍光的身上,他就在汉武帝身边,也可以第一时间向汉武帝解释一切。

毕竟一开始的汉武帝,并没有把这件事情看得太严重。他还觉得,太子没准另有隐情,想召太子来亲自询问。奈何派去召太子的人,直接向汉武帝撒谎说,太子是真的造反了。

跟随在汉武帝身边的霍光,不需要通过别人来和汉武帝交流,自然就降低了引火烧身的概率。

其二,霍光素来小心谨慎。

霍光谨慎到什么程度呢?

史书说他跟在汉武帝身边近30年,一件错事都没干过。

他就连出入皇宫,每一次脚踩在地上的位置,都分毫不差。

这样一个人,在平时的生活和交往之中,必然是加倍小心。

毕竟,早在巫蛊之祸正式发生之前,汉武帝就对巫蛊之事十分敏感了,官员和百姓们纷纷利用巫蛊互相诬告,已经有数百人因为巫蛊被处死。

在这种环境下,以霍光的心性,他一定是非常谨慎,把自己身边有可能和巫蛊相关的任何事,都排除得一干二净,免得被人抓住把柄。

我们甚至可以推断,当他看到皇后和太子失宠,想见汉武帝一面都难的时候,他恐怕也感受到了汉武帝对皇后太子的不满情绪。

因此,即便他曾经和卫氏关系密切,恐怕到了汉武帝后期,也会为了安全起见,自动保持距离了。

就冲这份谨慎,加上汉武帝本人并未主观上对和卫氏相关的人赶尽杀绝,霍光能在巫蛊之祸中毫发无损,也就不奇怪了。

你说是不是呢?

1 阅读: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