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伙儿有没有感觉周围的气氛有点不一样了?
风向悄悄变了。
以前机关单位、学校医院,哪哪都缺人,恨不得拉个壮丁都行,现在呢?
开始精简机构,裁撤冗员了。
编外人员首当其冲,成了这波浪潮里最先被拍到沙滩上的那批。
护士、辅警、城管协管、教师,这些曾经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奉献,不可或缺的角色,现在却面临着失业的风险。
用官方的话说,这叫“瘦身健身”,优化配置。
悟道觉得吧,这词儿用得挺好,就是不知道被“瘦”下去的这些人,健不健身得了。
前两天,悟道在网上看到个帖子,看得心里挺不是滋味。
浙江一个医院的护士小王,兢兢业业干了七八年,从一个青涩的毕业生,成长为科室里的骨干力量。
每天起早贪黑,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就为了能在这个城市扎下根来。
结果编外合同到期了,医院不给续签了,理由是“岗位调整”。
小王一下子就懵了,上有老下有小,房贷车贷压得喘不过气,这突然没了工作,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
孩子上学要钱,老人看病要钱,一家老小的生活开销,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她肩上。
悟道相信,小王的遭遇绝不是个例,在时代的洪流中,有多少像小王一样的普通人,默默承受着生活的重压。
其实这种苗头早就有了,只是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而已。
早在2022年,湖北房县就开始了针对编外聘用人员的清理工作。
这就像一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虽然当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但涟漪却在不断扩散。
到了2023年上半年,安徽桐城、湖北十堰、湖北利川等地也纷纷出台政策,清退了数百名编外人员。
十堰市更是雷厉风行,一出手就锁定了3400名编外人员,最后清退了326人,节省财政成本约1500万元。
湖南邵东市清退了300多人,省了2000多万;临澧县清退163人,省了200多万;宁远县清退637人,省了1460万。
这些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一个个家庭的生计,他们曾经为了城市的运转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如今却成了被优化掉的对象。
哈尔滨、鄂尔多斯、呼伦贝尔,各地都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编外人员精简工作。
这场“瘦身”运动,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它像一股强劲的寒流,席卷了全国各地。
为啥要清退编外人员?
官方说法是,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压减编制员额。
悟道觉得,这背后其实还是个钱的问题。
财政吃紧,养不起这么多人了。
以前经济形势好,钱多,可以随便招人,现在不行了,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编外人员工资低,没编制,好清退,自然就成了首选目标。
就像网友说的,柿子要挑软的捏,谁让他们是编外呢?
但问题是,这些编外人员真的“多余”吗?
悟道认为,未必。
很多服务型机构,比如学校、医院,其实非常依赖编外人员。
他们承担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如果没有他们,很多事情根本运转不起来。
你想想,一个学校,老师不够,课谁上?
一个医院,护士不够,病人谁照顾?
一个城市,如果没了辅警、城管协管,交通和市容会变成什么样?
这些编外人员,拿着微薄的工资,干着最辛苦的活,却成了最容易被牺牲的那群人。
他们就像一颗颗螺丝钉,虽然不起眼,却维系着整个机器的运转。
被清退之后,这些人怎么办?
他们大多学历不高,技能有限,再就业谈何容易?
上有老下有小,房贷车贷的压力,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全都压了下来。
悟道在网上看到不少人吐槽,说自己被清退后,四处碰壁,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境。
有人甚至开玩笑说,以后只能去送外卖了。
这听着像是玩笑,但背后的辛酸,又有谁能体会?
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突然之间失去了稳定的收入来源,那种焦虑和无助,是难以言喻的。
当然,悟道也看到了一些地方在积极探索解决方案,比如内部转岗、职业技能培训等等。
但这些措施的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有些地方的转岗机制形同虚设,所谓的技能培训也流于形式,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悟道相信,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编外人员管理机制。
不能把他们当成临时工,用完就扔。
要给他们提供合理的待遇,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不能因为他们是编外,就漠视他们的付出,无视他们的权益。
悟道还想起一位网友的留言,他说:“我们也渴望稳定,也渴望被尊重,我们也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
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悟道。
是啊,他们也是为了生活而奔波,为了梦想而努力,他们也渴望拥有一个稳定的未来,一个被尊重的人生。
说到底,这不仅仅是编外人员的问题,更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
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该只关注效率和成本,更应该关注每一个个体的命运。
效率和成本固然重要,但如果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为代价,这样的效率和成本,又有什么意义呢?
悟道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看到更多的人文关怀,看到更多的人性光辉。
希望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能更加关注社会公平,让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都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