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开国少将,64岁时企图发动叛乱,1980年除去军衔和党籍

孤独观世界 2023-09-12 23:39:59

前言

在漫长的长河里,回首过去,在那个革命的年代里,正是无数的革命者在一次次的战斗中,一次次的化险为夷,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美国最高统帅巴顿曾经说过:“一位将军最好的结果,就是在决战的时候,被一枪毙命,那样才是最辉煌的!”而他为什么要这么说?

一开始我们或许并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将会了解!

今天我们所说的这个人是在战争中功绩累累,但是却在新中国成立后,勾结夺取派,企图发动叛乱。

最后在1980年,80岁的他被除去军衔和党籍,结果可谓是令人唏嘘!

这个人是谁?这当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张宜爱

张宜爱,1913年生于安徽省六安县,1931年,18岁的他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同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在这期间,他凭借坚韧不拔的精神与优秀的指挥能力,先后担任了红四军特务支队第四大队的分队长、鄂东北游击队第四大队的大队长、25军手枪兵团的副团长等职务。虽然这些都是一些小职务,但是该吃的苦,他是一点也没有拉掉。1932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书写属于他的篇章。

1932年10月,蒋介石抽调了大约三十万人,对鄂豫皖地区进行了第四次“围剿”,在这种情况下,我党不得不进行了一次大的转移,经过考虑,我党决定留一些人在鄂豫皖地区作战,以掩护我们的部队成功撤离,留在那里的红军部队被改编为红色25军团,而这是我们的第一次转移。

由于我党的转移,只剩一部分人,在这中间就有人退缩,又因为反围剿的失败,部队整体士气非常的低下,可张宜爱却不为所动,继续坚持在敌人后方打起了游击战,用自己的行动向所有人展示了自己的决心。

1934年,红军从鄂豫皖撤走,留下了一千多人,重新组建成红军28军,这也是红军第二次陷入绝境,可是,面对敌人的战火,张宜爱却是视死如归,几次生死关头,他都没有后退一步。

三年以来是张宜爱过得最艰难的一段时间。他顽强地同敌人搏斗,几次面对死亡,都没有后退一步。那份坚毅,那份隐忍,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最璀璨的光辉。

一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南方八个省的游击队全部改组成了新四军,这才有了今天的局面。

正是因为他在之前的努力,张宜爱被任命为新四军第4支队第7团政委、以及第2师第4旅第11团的副团长、团长。

在抗日战争中,张宜爱因其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勇敢的行为而获得了广泛的赞誉。无论面临怎样的困难,他都没有动摇,坚持着自己的革命立场。

在1945年初,他被派往津浦铁道部,担任铁道部的大队长,这是一支有多个精英组成的队伍,而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捣毁日本铁路线,劫掠敌人物资,运送军火等军火,为我国军队提供支援。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宜爱的革命历程并没有因此结束。

在解放战争时期,他被调入华东野战军,任为华野第二纵队第四师参谋长等重要职务。

并在之后的济南之战中,张宜爱是13纵三十七师的副团长,负责攻打内城的主力,在张宜爱的努力下,终于攻破了内城,就在师部的指挥部即将迁往内城的时候,一枚炸弹炸开了指挥部的一栋建筑,师长高锐受了重伤,政委徐海珊也英勇牺牲,他险些丧命,侥幸逃过了敌人的追杀。

新中国成立后,张宜爱于1952年赴朝鲜,参与抗美援朝,他被委任为志愿军第二十军五十九师的师长,带领队伍持续作战。

回国后,他一直在海军担任要职,曾任海军陆战队师师长、上海警备区总司令等重要职务。

并在1955年,四十三岁的张宜爱,被授以大校军衔。

而就是这个在战火中奔跑的人,却在和平的年代叛变了,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迷失自我

张宜爱任上海警备司令部时,正值“大运动”最激烈的时期,上海是“大运动”最激烈的区域之一。

上海革命委员会可以说是一次重大的政治活动,它将决定党的权利和未来的政策走向。

在这段特别的时间里,张宜爱成为17名委员代表中的一员,正是如此张宜爱陷入了政治旋涡。张宜爱到底是被权势冲昏了头脑,还是对现在的情况有了更大的判断!

毛主席于1976年去世,国家无主,社会舆论动荡,尤其是在上海一带。

与此同时张宜爱等人和公安部门串通一气,组成了一个临时的指挥部,企图和中央政府对着干。这是一个由张宜爱和其他几个人组成的临时领导团队,他们想要借助警方的权力来维持自己在警队中的位置。他们采用了一种极端的方式来反抗中央的指挥与控制。

显然这不会如他们所愿,张宜爱等人被免职,被开除出党,并且在1980年被吊销了勋章及军衔。而张宜爱在2002年以90岁的高龄与世长辞。

结语

回首那段曲折的历史,令人唏嘘。张宜爱曾经是一个为了祖国的独立与安危而奋不顾身的革命志士,却在政治斗争中误入歧途,并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这件事给我们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那就是即便是优秀的军队领导人,也会因政治抉择而改变他们的命运。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