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火队长罗卓英:曾是土木系二号人物,为何解放战争却很少出场?

长江有大中 2024-04-23 07:32:56

国军的嫡系王牌,同时又是陈诚起家部队的18军,在全面抗战开始后就一直处于作战一线,从最早的淞沪会战再到后来对日致命一击的雪峰山战役。

在抗战中这支王牌18军也涌现出很多国军名将,比如黄维、胡琏、阙汉骞和夏楚中等人。

但很多人却忘了,真正让第18军成为精锐王牌的那个人物,就是曾经作为土木系的二号人物的罗卓英。作为18军二代目的他,他在淞沪会战中将18军真正带成为一支强军,在血磨坊的宝山硬刚日军王牌师团。

说到国军中的抗战名将,可能会说王耀武、薛岳、杜聿明乃至胡琏等人,却不知道低调的罗卓英才是国军中高级将领(集团军副司令官以上)参加抗战会战次数最多的将领,在国军发动的大型会战中,罗卓英参加了21次,西北军名将孙连仲18次,而作为国军战神的薛岳14次,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罗卓英在抗战中可谓是劳苦功高。

不过就是这样一位抗日名将,为何到了解放战争中,却没有被老蒋重用和我军作战呢?

抗战时期的罗卓英

罗卓英,1896年3月出生,广东省大埔县人,是一个地道的客家人。出生富农家庭的他,在18岁的时候已经是当地有名的才子,不过在大革命大本营的广东,罗卓英还是选择了投笔从戎。1919年,他考入保定军校第8期炮兵科,在这里他遇到了同班同学,也是今后对他军事生涯帮助最大的人——陈诚,两人从保定开始就结成莫逆之交。

1922年,毕业后的两人回到了罗卓英的老家广东,不过陈诚在粤军大佬邓演达那里找到了一份差事,参加了粤军。而没有关系的罗卓英只能回家当一个教书匠,直到1925,国父对粤军进行大改编时,他才加入到国军里面,并在陈诚的引荐下,成为了炮兵连连长,并在进攻惠州的作战中率先轰开城门,因功被升任为炮兵营长。

在北伐战争开始后,陈诚靠着和老蒋的关系,升任21师师长,罗卓英也被陈诚调到身边任职,出任该师参谋处长、参谋长。21师被认为是后来土木系最早的班底,在这里面还有陈诚老乡,也是两人老同学,同时保定炮8科的周至柔。而罗卓英和周至柔,也成为陈诚最为信任的四大金刚之一(另两人是林蔚和郭忏)。

1929年21师被整编成11师,罗卓英也被晋升为该师33旅旅长,1933年陈诚组建了土木系的大本营18军,罗卓英则升任11师师长,在围剿红军时期而罗卓英则成为第5军军长(这不是后来张治中系和杜聿明系第5军,而是陈诚收编投诚部队组建而成,下轄2个师,而当时土木系的两个军长一个是陈诚另一个是罗卓英)。1年后在陈诚如愿以偿地成为第三路军总指挥,罗卓英也递补晋升18军军长,也是第二任军长,并由此成为土木系中的第二话事人。

血战罗店率18军扬名。

在接管土木系后,罗卓英主要是参加围剿红军,相继在赣州等战役中和我军作战,不过说实话在和红军作战中,他的指挥确实有待商榷,1933年他的第5军被红军包围,下辖的两个师被重创,52师师长李明自尽,59师师长陈时骥被俘虏,第五军全军覆没。不过1937年淞沪会战,他带领的18军却打了一场翻身仗,此仗过后18军“太子军”的名号响彻抗日战场。

在淞沪会战中,罗卓英带领的18军奉命在罗店等地与其他中央军一起阻击日军,面对日军善通寺11师团,11军(下辖11、14、67、98四个师)打的可谓相当顽强。在罗店战役中给予日军沉重打击,国人很多人记得的《捍卫者》中守卫宝山的姚子青营,就属于18军下属的98师。

当时18军在罗店打得有多顽强?

在罗店攻防战中,·18军第一个冲入罗店和日军血战,面对着日军立体化的防守,18军挨个阵地和日军争夺,夜晚还组织敢死队深入日军壕沟阵地中厮杀,整个罗店阵地三夺三失,往往日军白天控制阵地,夜晚又被18军夺回来。双方在罗店血战也成为了淞沪抗战中最惨烈的一场战斗。

而作为军长的罗卓英在作战中也是深入一线阵地,鼓舞士气。当时双方在阵地上“双方白刃,往复冲杀,互进互退,达七,八次,情况严重达到极点”。在罗店战役中18军201旅旅长蔡炳炎身先士卒,带有冲锋攻击日军,却被流弹击中身亡。虽然此战18军未能守住罗店,但仍打出了国人抗日的精神。

此战为了完成任务,18军几乎都打光了。下辖的4个师几乎没一个完整的,黄维的11师作为18军的老底子,在战役结束后全师整编下来仅剩1个团,在战场上就连炊事员和马夫都上了战场。14师在作战中防守罗店激战7天7夜仅剩2000人,67师旅长蔡炳炎牺牲,4个团长有3个也牺牲,98师18天下来伤亡5000人,姚子青营更是全军覆没全员阵亡。

而此战过后,罗卓英也晋升为16集团军总司令,开始作为抗战救火队长在各大战役中奔波。

在武汉会战中他在赣北的彭泽一线抵挡日军王牌——宝岛旅团(波田支队),一度组织日军的攻势,在南昌战役中面对日军11军打的很艰苦,被冈村一举突破防线,造成南昌失守,而南昌战役的失利也直接演变成第一次长沙会战,在会战中罗卓英知耻后勇,在赣北拖住日军进攻,间接的支援了长沙战役。

在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束后,国军成立新的战区,罗卓英升任9战区副司令长官,并作为陈诚的亲信薛岳的副手,一起指挥9战区。到了1940年的上高会战中,罗卓英指挥19集团军击败了入侵上高的日军大阪34师团,歼敌将近8000人,取得上高大捷,罗卓英本人更是获得青天白日勋章。到了第二和第三次长沙会战,罗卓英也是作为薛岳的副手,一直前敌总指挥,指挥王耀武、杨森、李玉堂等名将在前线作战。

1942年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后,罗卓英被任命为远征军指挥官,入缅协助史迪威指挥作战,第五军的戴安澜部以及孙立人的38师发挥都不错。不过因为指挥权问题,罗卓英还是被盟军架空,但即使这样,在远征军撤退时,他也没和史迪威一样率先开溜,而是一直坚持断后指挥军队,这也反应了中国军人在抗战时的素质。到了1943年以后,罗卓英也是军令部次长,负责在昆明编练远征军,以及国军青年军,当年10万青年10万军就是通过其训练出来。

可以说抗战时期,从淞沪会战开始,罗卓英就一直在抗战最前线,说是抗战时期国军前线救火队长并不为过。针对于他的贡献,就连一向不经常夸人的国军元老于右任也盛赞其“行三万里程,打二百回仗”。

解放战争时的罗卓英

不过就是陈诚土木系的红人,抗战名将的他,为何在解放战争时期就销声匿迹了呢?

其实有关罗卓英解放战争时期,被雪藏的原因,雨田君认为主要有三。

第一, 前期主政广东,后期一直给陈诚当副手。

罗卓英在抗战结束前,当时已经升任军政部长的陈诚就取代了何应钦成为老蒋身边最大的红人,而土木系也水涨船高,开始吞并其他派系。当时作为4大金刚之一的罗卓英,则是因为广东人的身份,被派过去接收广东,1945年时,罗卓英升任广东省主席,作为土木系的代言人控制广东,被派到广东的他也想大展宏图,转而从政,制定了三年计划发展广东。

在1945-1946年这段时间,罗卓英一直在广东这个大后方,压根就没有机会参与到进攻我军的作战中,就算作战估计也是围剿一下东江纵队吧。

而到了的1947年,陈诚在东北赶跑了熊式辉,成为东北国军话事人后,也让善于参谋工作的罗卓英到东北辅佐自己。不过罗卓英更多时候是做陈诚的传声筒,而且很多时候还是陈诚一言堂,不能带兵的罗卓英自然在东北没啥露面的机会,而且还要背黑锅,随着陈诚在东北搞得天怒人怨,国军内部请杀声不断的情况下,1947年末只能去宝岛避避风头,作为副手的罗卓英自然也要背锅走人去宝岛。

因此罗卓英前期主政广东,后期一直做幕后工作,自然在解放战争中露脸机会不多。

第二, 土木系新秀们的崛起。

而罗卓英未能上场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土木系新秀们的崛起。在抗战初期,土木系的黄埔将领们还只能担任旅长和师长,但到了抗战结束后,已经晋升为军长以上职位。比如黄维先是11师师长,后是18和54军军长,胡琏从67师119旅旅长,晋升为11师师长和18军军长。到了解放战争这些土木系后起之秀们战绩并不差,阙汉骞在辽沈和淮海表现都很好,胡琏更不用说,一直是华野头号敌人之一,黄维后来也担任兵团司令,其他的罗文广、杨波涛等人表现也不俗。

因此罗卓英跟这些少壮派比起来已经老了,很难再到前线指挥。

第三,土木系人员调动

到了抗战后期,罗卓英因为缅甸远征军第一次惨败,被解除了军职位,虽然也在编练部队,但实际上已经远离了军队指挥体系,第二次远征军出国作战他也是做冷板凳。罗卓英带兵比较宽容,虽然深受部下爱戴,但并不像王耀武等人拔尖。而且他更偏向于参谋方向,作为一军之长,有的时候也过于犹豫(南昌会战失利正是如此)。特别是抗战后期以后,其已经被周志柔等人赶上,逐渐从土木系二把手变成四大金刚之末。

而在解放战争初期,以及顾祝同、刘峙在中原作战,东北更是远征军系的地盘,西北也有胡宗南。因此土木系自己也有孙连仲和薛岳在河南和华东作战,自然也没有地方安置已经久疏战阵和指挥能力有所下滑的罗卓英。与其这样,还不如让他主政广东以及在东北给自己参谋……

作为国军中少有的“智将”,罗卓英在抗战中表现确实是在水准级之上,而且一直以来都是国军正面战场上的“救火队长”。在民族大义面前也是表现出自己的血性,可以说是对日抗战急先锋。其在任上将18军打造成为意志抗日铁军,也正是有这些军人前赴后继的付出,方有14年抗战的最终胜利……

12 阅读:2131
评论列表
  • 2024-11-23 12:40

    罗广文,杨伯涛

  • 2024-09-05 18:11

    无语,又是个黑史迪威的果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