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朝的宗室分封有何不同?差别很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左都御史有料 2023-08-29 00:58:03

顺治初年,以阿济格为代表的满族贵族,向摄政王多尔衮提议效仿明代旧制实行分封制,把宗室诸王,分到各省做藩王。但是这个建议遭到了汉臣范文程、洪承畴等人的反对。多尔衮经过权衡之后,决定还是继续保留关外时期“封而不建”的旧制。

应该说,多尔衮的决策是英明的,如果他采纳了阿济格等人的建议,那么大清王朝将重蹈大明之覆辙,大概率不会有之后267年的国祚。

那么,清代的分封与明代比较起来,到底有哪些可取之处呢?或者简单点说,清代的亲王与明代的藩王有何本质差别?

对明史有了解的读者应该知道,明代藩王的封号是以地名命名的,封在山东的叫鲁王、封在山西的叫晋王、封在陕西的叫秦王。

藩王成年后,按例要“之国”,就是不能继续留在京师,必须到自己的封地去。藩王们有自己的直属军队,虽然明中期以后藩王护卫不断被削减,但终明一朝,藩王护卫的数量总体还是比较多的。

明代分封诸王的总体原则是“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所分封的地区,仍以当地官府治理民政。换句话说,就是诸王们除了有个王爵这个虚衔之外,已经被剥夺了参政、议政的政治权力。

但是从朱元璋时代开始,诸王就享有极为优厚的经济待遇,除了固定的宗禄以外,各省藩王还拥有大量的庄园、田土,数字高达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顷。这些土地从哪里来呢?显然大部分来自民间。

此外明代的亲王是世袭罔替的,而且亲王的儿子们也享受高级别的宗室爵位。到了明中期以后,各省藩王之费,几近国家赋税之半。嘉靖时期,当时全国的漕粮征额400万石,但是宗室亲王们的宗禄却高达800万石,全部给他们都不够。

嘉靖以后,开始压缩宗禄,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给明后期国家财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从而也加剧了社会矛盾,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与其说大明朝是被农民军推翻的,不如说是被这些宗室藩王们吃垮的。

清入关定鼎中原后,不可能不了解这一事实。鉴于明代分封制的教训,清统治者进行了一些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在指定地区拨给少量的庄园。

王公庄田的拨给有三个特点,一是区域受到限制,不像明代那样在全国各省赐予庄田,只是在靠近京师附近的直隶地区(不是直隶全省),以及长城以北的一些荒地。

二是庄田的赐予是一次性的,分封之后不会再有新的庄田赐予。为了让宗室王公的子孙后代能维持较好的生活水平,皇帝也会赏给口外某些马场或荒地,总的原则就是不能在民间圈地。

三是整体数量少,相比较明代而言,清代诸王的庄园要小很多,除了开国诸王因圈地占有大量的土地之外,入关后分封的诸王庄园规模普遍很小,一般都在数百顷左右,只有明代藩王的几十分之一乃至几百分之一。

明末时农民军严厉打击各地王府藩王,主要就是这些藩王们占有大量的庄园,从民间搜刮了大量的财富。而清末时,则没有发生类似的情况。

其二、宗室俸禄得到合理的控制。

为了防止像明代一样出现严重的宗禄问题,清代王公采取的是降级承袭的制度,所以清代世袭的宗室王公非常少,只有少数几个铁帽子王。

据不完全统计,清代亲王、郡王爵位的总数,仅有明代的十分之一左右。乾隆朝以后,随着人口繁衍,宗室群体中高爵位的人很少,无爵的宗室数量占到了98%,大部分人沦落为闲散宗室。

闲散宗室虽然名义上还是宗室策成员,但是朝廷发给他们的宗禄已经很少,大致相当于一个八旗兵的兵饷。宗室说到底仍是天潢贵胄,所以乾隆皇帝这才下了一道旨意,赐予闲散宗室四品顶戴,以此来维持宗室的体面和基本的生计。

其三、可以宗室王公可以参政。

宗室王公不分封各省,集中于京师,这就为他们提供了参于政治的条件。清初时期,诸王的权力很大,凡军国大政,皇帝都需要听取他们的意见。

尤其是军事方面,清初主要还是依靠诸王带兵。康熙以后,宗室王公的政治地位受到削弱,但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享有参政、议政权。

乾隆之后,宗室王公的政治权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规定诸王不得入军机,只能担任一些虚衔。但是从咸丰朝以后,宗室诸王东山再起,从恭亲王奕䜣开始,一直到宣统朝醇亲王载沣摄政,这期间诸王手握实权,凌驾于群臣之上。

清代的分封制明显优于明代,但也有其落后的一面,这主要是受关外时期的影响。

宗室王公分封时,一般都领有下五旗佐领,这些佐领与王公们属于主奴关系,这种关系给清代政治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比如康熙晚年九子夺嫡,参与争储的诸皇子各旗,与当朝官员结为党羽,加剧了政乱。另外,宗室王公凭借主子的身份,勒索旗下官员钱财,迫使他们侵吞国家钱财,助长了贪污腐败之风。

整体来看,清代的分封制还是成功的,统治者能从长远考虑,不惜限制本宗族的利益,从而减轻了民众的负担,这是历史的进步,十分值得肯定。

0 阅读: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