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要工作?
“因为要吃饭”,貌似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但是大自然中的生物那么多,天上的飞鸟不用工作有饭吃,地上的走兽不用工作有饭吃,水中的鱼虾也不需要工作,还是有饭吃,为什么人不工作就没饭吃了呢?
因为我们不仅要有饭吃,还想要吃得好、有漂亮的衣服穿、有舒适的房子住、为子女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为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等等。
说直白一点,就是需求太多,需求迫使着我们去获取更多的资源,而这些仅仅通过种地糊口是难以实现的,所以需要通过更快的方式来获取资源,而工作便成了大多数人最简单就能触及的方法。
那么工作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为什么总让大家又爱又恨。
百度百科将工作的概念定义为:“劳动生产”。而我们常说的“工作”其实是为别人做事,准确来说应该是叫做“打工”。
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我们的祖先还没有完全进化,还没有蔡伦造纸,也没有仓颉造字,那个时候人其实是不需要打工的。
直到后来,慢慢有了阶级制度,大多数人可以通过为某一部分人做对应的事情来获取报酬,报酬可以是肉,也可以是其他的食物和资源。
况且狩猎这件事情本身就比较复杂且风险很高,一个人又很难完成对大型动物的狩猎,需要更多人参与进来,提高狩猎几率。
试想这时候如果有一个人站出来说,他组织大家一起狩猎,得到的东西大家按平分,大家肯定会踊跃报名。
后面又发现有些人跑得快,有些人力气大,有些人手脚灵活,有些人点子多。因此又将不同的人分配去做不同的事情,做弓的做弓,织网的织网,跑得快的追赶猎物,力气大的控制和猎杀猎物等等。
这时候便有了分工,分工不一样,可替代性不一样,一定会有重要性等级的问题存在,也就不能再把猎物进行平均分配,所以不同的岗位所分割的比例存在一定区别。
而发展到今天,人们把猎物换成了货币,也就是“钱”,钱可以用来兑换任何你需要的物品,而获取钱的方式由狩猎变成了各种工作,环境也由丛林变为了办公室等各类场所。
所以打工的本质其实就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力去为别人服务,以此从他人那里换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为什么会失业?
不妨换个角度看问题,如果你是老板,在必须要进行降本增效的时候,会留下哪些人?又会辞退哪些人?
上面说过,打工也是一种价值互换,因此留下的一定是对公司有价值的人员,而辞退的也一定是对公司没有价值或者价值较低的那部分人,这是很残酷却又很现实的问题。
只要是在别人手里拿工资,就一定会被不断地筛选,如同货架上的商品一样被顾客挑选。
但如果你可以为提供足够的价值,可替代性越低,你的选择权就越大,你可以选择与谁合作,也可以选择谁来为你服务。
如果不能提供足够的价值,就算再找一份工作,最后依旧会再次被失业,再次被挑拣。
那么人就一定需要工作吗?
人为了生存是一定需要工作的,但不是一定要为别人工作。
如果你可以接受种田为生,以及接受较低的生活水平,自己种种地,养活自己就行,通常也不需要为别人打工。
但貌似这很难接受,也脱离了实际,那么如何在不为别人打工的情况下,去满足自己对生活的需求呢?
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拥有创造高价值能力的人;第二种是找来一群具备这些能力的人,让他们帮你创造价值,然后将回报分给他们,这样你也可以不为别人打工,而是让别人为你打工。
总归要么自己一个人就可以产生提供高的价值;要么通过某些组织有价值的人,让自己具备获取这些资源的能力。
打工和不打工哪一个是优先项?
试想一下,如果现在去创业,并且最终失败了,会怎么做?是不是先去找一份工作来养活自己。
那么如果现在工作失业了,又会怎么想呢?大概率还是会想着重新找一份工作,来养活自己和家人。
经常可以听到“创业失败了大不了回去上班”,却很少听到“工作失业了大不了去创业”的说法。
很明显,打工就是一个保底措施,可以说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毕竟如果有的选,谁愿意上班呢。
所以打工从来都不是人生中第一优先级的选择,而应该是最末优先级的选择。只不过是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都被身边大多数普通人的经历所束缚,认为打工就是人生的必然走向。
这时候可能有些朋友会想:“嘴上说的轻松,不上班吃什么,拿什么养活自己和家人?”,这确实是很现实的问题。
如果你现在身负巨额的房贷车贷,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你支撑着,并且手上没有一点周转资金,一个月不上班就过不下去。那么别犹豫,朋友,先去找个班上着吧。
但是如果没有这么大的压力,或者暂时有一些钱能让自己缓一缓,不妨给自己一点时间,想一想除了上班,还能靠什么养活自己。
尤其是中年人,我建议越早思考这个问题越好,并且任何能让你赚到钱的事情都应该列入你的备选清单。
再次重申,如果不做出改变,就算现在重新找一份工作,大概率在不久的未来又会面临中年失业的困境。
如果确实想不出什么赚钱的法子,也不必过于着急,在后面我也会提供一些思路,帮助你去整理的自己优势,或者也可以去看一些名人自传,看看他们在穷困潦倒的时候是如何破局的。
很多成功人士其实在过去都曾经历过人生的至暗时刻,例如:J·K·罗琳在《哈利波特》出版前,生活一度陷入困境,只能靠着政府的救济金生活;沃尔特·迪士尼曾因缺乏创造力被一家报社解雇,最终却靠自己创建了迪士尼帝国。
以及国内赫赫有名的刘强东、马化腾、赵继红、许家印等等都曾摆过地摊、开过店,一步一步从低谷走向巅峰。
上班对于一个人在发展潜力上来说,本就不是多好的事情,不信的话我们来看看那些已经成功的人。
现在的中国首富张一鸣曾经入职微软,有着常人所向往的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但他却选择了离职;后面又做上了“九九房”的CEO,前程一片大好,却又选择了辞去职位,自主创业,这才有了今天的“字节跳动”。
四川科伦药业创始人,在45岁的年纪选择辞去合资医药企业的总经理职位,去到成都市新都区的废弃胶囊厂开始自己的创业生涯,现在已经上市3家公司,坐拥财富上百亿元。
但不论最终选择了哪一种赚钱方式,都需要记住一句话:赚钱的本质是价值交换。
亨利·福特说:“一个人赚的钱是他对他人的服务和贡献的回报”。
通过为别人提供价值来换取别人手中的资源,这一点和上班是一致的,因此在想着如何赚钱之前,不妨先思考一下自己可以为别人提供哪些价值。
当你可以为别人提供足够价值的时候,钱自然回来找你。
如何寻求自身价值?
1、会做什么?
首先想想自己有没有什么拿手绝活,例如:你吉他弹得非常好,经常在聚会中被朋友们夸奖,那么或许应该试试开一家吉他小店,或者开个吉他培训班什么的。
所有能赚钱的方法,一定是在某一方面比别人优秀,可以为别人提供价值的东西,因此最擅长的技能大概率就是当下最能赚钱的能力。
2、喜欢做什么?
如果暂时没有特别擅长的事情也没关系,不妨想想自己喜欢做些什么?
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并且坚持去做好,它大概率就能成为擅长的事情。
3、能做什么?
如果既没有擅长的,也没有特别喜欢做的事情,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还可以问问自己能做什么?
既然没有特长,也没有方向,那么不如先去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例如:去清晨的菜市场看看自己能卖些什么?去晚上的夜市逛逛有什么适合自己的生意?甚至还可以在网上搜一搜有哪些自己可以做的事情。
我知道的现实案例中,就有一个靠着摆地摊买土豆泥年入30万的,谁也想不到在刚开始摆摊时,他仅仅投入了800元的成本费用。
4、资源整合利用
除了以上三个问题以外,还有另外一个选择,就是利用自身资源,用你有别人没有的东西去换别人有你没有的东西,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信息差、资源差等等。
之前火热的无货源电商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当别人都在纳闷产品从哪里来时,有人已经开始在各平台开店,然后去1688上面一件代发,从中间赚取利润差。
再如:你手上有很多建材的客户,但没有产品,那么可以去找一家供应商或者一家建材店进行合作分成;又或者懂得某项技术,而别人不懂,你可以教别人;甚至是认识某些人,可以介绍给想认识他们的人促成合作。
总之,如果你能静下心来,仔细的思考复盘,一定可以找出几个自己可以尝试的方向,然后大胆的去试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