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地区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包括广袤的森林、崎岖的山脉、清澈的湖泊和漫长的海岸线。
这些自然美景激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他们倾向于选择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如徒步旅行、骑行、滑雪、露营,孩子们从小到大沉溺在大自然之中,人与自然已经浑然一体。
在北欧旅行,不难发现,即使是文化向的场所,也会尽量与大自然联结。
斯德哥尔摩当代美术馆-避世雅趣名字:Moderna museet
地址:Exercisplan 2, Stockhol
开放时间:Tuesday-Sunday 10:00-18:00 ,周二、周五延长至 20:00
门票:150 SEK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主城区,水道纵横,大大小小的岛屿由数十座大桥连接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貌。
船岛(Skeppsholmen),位于老城的东边,是其中一个独立的岛屿。
岛上风景很美,拥有不容错过的当代艺术馆(Moderna Museet )。
天晴时,在岛上溜达,海水平静,海鸥就像泡在澡堂里一样,随着波浪一起一伏。
虽然在地理上,船岛不算遥远,但当代美术馆拥有隐秘艺术之所的气质。
它的地位和影响力也由来已久,想当年,连安迪·沃霍尔都曾经把自己的欧洲处女个展安放在这里。
登上船岛,向美术馆走去,会先看到艺术馆建筑外的14件户外作品,明媚的颜色、夸张的造型,与起伏的草坪、蓝天、白云融合在一起。
当代艺术馆并不囿于展示当地艺术家的作品,一层展区基本可算作对现当代艺术史的实体展示,展区被划分为三部分:现代艺术区、1945年后的战后艺术区以及当代艺术区。
这里有超过 13 万件不同媒体的作品,包括毕加索、达利、亨利·马蒂斯等知名现代艺术家,同时它也是全世界美术馆中拥有第二多的杜尚作品的博物馆。
结构简单的美术馆,向海的一侧有大片的玻璃窗,用最大视角拥抱自然。展厅内的现代艺术作品,也拥有了与自然对话的能力。
即使不买票参观,也可以享受公共区域、商店、餐厅。
当代美术馆的餐厅分为室内和室外两个区域,面对海湾,巨大的落地窗外是瓦萨沉船博物馆。
6月的瑞典,天空晴朗,高纬度的云朵像波浪一样层层叠叠。
美术馆里的咖啡馆也很舒服,特别COZY,小花园的下午阳光极为治愈。
瓦萨沉船博物馆-把灾难转化为生机名字:Vasamuseet
地址:Galärvarvsvägen 14, Stockhol
开放时间:Monday-Sunday 10:00-17:00 ,周三延长至 20:00
门票:190 SEK
瓦萨沉船博物馆(Vasamuseet)位于动物园岛上,是一所海事博物馆,听上去是不是很无聊?别小瞧哟,它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历年来游客最多的博物馆之一。
这座开业于 1990 年的博物馆是专门为 17 世纪的沉船瓦萨号所打造的。
这艘“倒霉”的大船首次出海即沉没,大海将它封存,犹如时间胶囊一般定格了当年的风土人情海事细节。重见天日后,瓦萨成为17世纪最为完整的战舰。
17世纪是中国的明末清初,对比我们的朝代,看到瑞典历史上已经如此建造水平的战舰以及热兵器,不得不说从那时,欧洲科技已经远超中国了。
这艘由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二世所下令建造的战舰是当时瑞典舰队一艘重要的战舰,它被设计成能够搭载 64 门火炮的大型船只。
瓦萨号在水下沉睡了333年后,直到1961年瑞典当局才下令打捞。
整个博物馆的造型就像一艘大船,买了票走进去,完整的瓦萨号扑面而来。
实物比我想象的宏伟得多,你必须上到博物馆的 7 层,才能看到这艘 17 世纪保存下来的最美观的船只的全貌。
馆内展示着从海底捞起的十七世纪的战舰——瓦萨号,以及从海底打捞上来的原瓦萨号舰上的实物,包括风帆、火炮、人体骨骼、水手服、工具、金币,甚至牛油、朗姆酒等,还有按比例仿制的人偶(军官、水手、商人、官员等)。
参观下来,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其中一部分:船上都有谁?当年瓦萨号上的455名船员被一一记录、分析、呈现。保留下来的私人物品构成了一幅古老中世纪船上生活的真实画卷。也让后人永远记得,当年那些付出劳动、青春,乃至生命的人们。
在博物馆开放的同时,人们也在试图研究如何更好地保护沉船,从木质部件和螺栓到龙骨和织物,希望能让今后几代人都能看到保存完好的瓦萨号。
船上装饰的各种精美雕饰,尤其是令人赞叹的木雕工艺,呈现了17世纪文艺复兴晚期影响下的瑞典所流行的巴洛克艺术风格。
瓦萨的隔壁还有一个小型海事博物馆,SS Sankt Erik。
码头上停留了几条小型船只,可以登上参观。
轻型船只芬格兰德特号于1903年在盖夫勒建造。在一年中无冰的部分时间里,她停泊在波的尼亚海南部的芬格兰德特河岸。
从19世纪中叶开始,人们部署了轻型船只来警告海员海上搁浅。根据国际规定,灯船被漆成红色,并在两侧用白色大字写上它的名字 Finngrundet。
芬格伦德号于1969年退役,自1970年以来成为一艘博物馆船。
国家博物馆-国家的门面名字:Nationalmuseum
地址:Södra Blasieholmshamnen 2, 111 48 Stockholm
开放时间:Tuesday-Sunday 11:00-17:00 周四延长至 21:00,周五延长至 19:00
门票:160 SEK
从船岛走过皇冠船岛桥,就到了国家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始建于 1792 年,原名为“皇家博物馆”(Konglig Museum)。不过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博物馆建筑是 1844 至 1866 年间建造的,灵感来自意大利北部的文艺复兴建筑。
国家博物馆拥有大量关于瑞典历史、文化和艺术的珍贵藏品,包括绘画、雕塑、陶瓷、纺织品等。
从大门进入内部,穿过中庭,是艺术品商店。
这里的商品按照IP分类,可以依照喜欢的艺术家选购精致的家具用品或者日常杂物。
master piece也被制作成冰箱贴、挂画,把艺术带回家做成装饰,也是个好主意。
一层的休息区被设置为了雕塑花园,舒适的挑高让这里光线充分,坐在洁白温软的雕塑旁边,翻看一下桌上的免费杂志或者闭目养神一会,都可以舒缓一下辛苦的参观。
同样,要去欣赏下这里的咖啡厅,不出意外,也是很好看。
它占据了以前不对公众开放的底层画廊空间。摆放着各种现代家具、灯具、餐具以及其他装饰品,仿佛一间设计艺术陈列厅。
诺贝尔奖博物馆-向精神世界致敬名字:Nobel Prize Museum
地址:Stortorget 2, 103 16 Stockholm, Stockholm
开放时间:Tuesday-Sunday 11:00–17:00
门票:140 SEK
斯德哥尔摩是每年诺贝尔颁奖典礼举办地之一,位于老城的诺贝尔奖博物馆,展示了诺贝尔奖创立者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生平,同时也呈现了80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的照片和他们对科学、艺术及“和平”领域的贡献。
希腊历史学家吉奥戈斯·马库(Giorgos Marcou),不仅是诺贝尔博物馆的建造者,还是博物馆藏品的重要收集者。博物馆拥有3500件藏品,这些藏品都是马库家族从世界各地搜集来的,其中包括维克多·雨果写给诺贝尔的信件、俄罗斯油田地图以及炸药工厂的股权证书等颇饶趣味的物品。
中国历史上 共有11位华人获得过诺贝尔奖,其中大众最容易了解的,我认为是莫言。最近在读莫言的短篇小说,他的想象力太飞跃,可以用大段的描写铺陈人性,呈现了趣味横生又惊骇人心的世界。
他的文字需要非常精准漂亮的翻译才能把这种从基层经历提炼的味道表达出来,而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无疑是对他重要的肯定。不是英语类的文学作品可以被西方世界看到、接受且崇拜,真的是让国人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