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加拿大建馆记(上)

东亚二战经典探秘 2024-02-23 06:21:37

作者:徐中夫 徐同同 来源:《外交官说事儿》

作者简介:

徐中夫(1916-2014年) 山东省乳山市夏村镇石村人;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海阳县委书记、中共南海地委代理书记、南海军分区政委、中共东海地委宣传部部长、中共荣成县委书记等职;1946年后,相继任中共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山东省政府外事处副处长、文委秘书长;1955年后相继出任中国驻巴基斯坦、瑞典、埃及、加拿大等国大使馆文化参赞、政务参赞;1973年后相继出任中国驻智利、阿根廷、巴西等国特命全权大使;1985年12月离休后任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副会长等职。

1970年10月,我国同加拿大建交公报在斯德哥尔摩签字。这是我国同北美建交的第一个国家。它标志着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彻底破产,标志着世界战略形势在酝酿着新的变化,从两极对抗向多极中心转变。中加建交是我国外交战线上的又一个重大胜利。

我是赴加建馆的第一批人员的负责人,参加了建馆的全过程。迄今时间已过去了二十多年,但往事犹历历在目。现摘记下来,聊做雪鸿泥爪。

一、到受“欢迎”的地方去

加拿大人解释“加拿大”一词系出自印第安语。据说欧洲人初到北美时,土著印第安人总是说“加拿大,加拿大”,开始不晓得是什么意思,后来才了解是“欢迎”一词。这里我说到受“欢迎”的地方去,就是指带队去加拿大建馆。

中加建交时,我正在“五七”干校“劳动改造”。10月的一天,突然接到部里调我回北京的电话通知。有的同志猜测可能是与加拿大建交有关,但我本人一字不知。

作者徐中夫

我所在的干校位于河南信阳附近的息县。那里地势低洼,秋季多雨,道路泥泞不堪,有的地方积水相当深,汽车行驶十分困难。征得校方同意,推迟两天再动身,但部里催着报到,不能再拖。

经同校方领导研究后,想出一条万全之策,就是让我坐在一辆大卡车里,再用一辆履带拖拉机牵引着卡车,在泥泞和积水中前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我送到信阳。这样,我告别了“五七”干校,登上火车,匆匆返回了北京。

次日凌晨我到达北京,略事休息后,赶到部里报到。首先见到的是杨克明、许寒冰两位同志。当时他们负责干部工作。一见面寒暄几句后,他们开门见山地说,中加建交,组织上决定让我带队去加拿大建馆,因任务紧急,希望我稍事休息,一面检查身体,一面立即进行筹备工作,并说先遣班子初定11人,正在调集中。

接着姬鹏飞部长找我谈话,指出中加建交是我国外交上的重大胜利,加拿大与美国毗邻,地位重要,使馆任务重大,并对建馆初期以及使馆工作应注意的问题作了具体的指示。

乔冠华副部长在谈话中说,加拿大为北美第一馆,要积极开展工作,但形势复杂,要切实抓好调研。告别之际,他语重心长地说“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告诫我要好好工作。

两位领导同志都要求我们抓紧筹备工作,争取短期内出发。

我们11人的先遣队很快就调集齐了。集中后,第一件事是传达部领导的指示,了解建馆的任务,从思想上认识责任的重大,同时阅读有关资料、检查身体、抓具体的筹备工作。因为时间短促,只好齐头并进,显得特别忙乱,真可说是“夜以继日”了。

行前,黄华大使同大家进行了谈话,并备便餐送行。

启程前两天,才发现我们所乘航班恰逢在农历除夕晚上。根据同志们要求,我当即请示领导把行期推迟两天。姬部长指示,行期不变,仍按时出发。

这时,加拿大代办弗雷泽先生已经抵京。加拿大同我建交比较积极,行动迅速。我同弗雷泽先生进行了互访。他来北京,受到了我外交部的欢迎和帮助,加方对我建馆也表示合作,并建议提供萨沃依(Savoy,原文为“萨鹅依”,整理者认为“萨沃依”比较贴切和符合音译,故改译为“萨沃依”)旅馆为临时馆址。

70年代初,去加拿大的航班只有经过巴黎飞蒙特利尔,然后再转渥太华。我们于除夕抵上海,农历元旦到达巴黎,下榻大使官邸,受到黄镇大使和驻法使馆全体同志的热烈欢迎,三天以后又乘法航飞往蒙特利尔。我们11人就是踏上加拿大国土的第一批新中国外交官。

二、从蒙特利尔到渥太华

蒙特利尔是加拿大法语区魁北克省的首府,是当时加拿大最大的城市、经济中心和商港,也是国际民航最大的中心。从这里去渥太华要换乘加拿大国内的航班或火车。

我们到达蒙特利尔市时,已是夜幕降临、万家灯火的时分了。由于在蒙特利尔的暂时停留是过路性质,在这里不接见记者,于是下机后驱车直接前往伊丽莎白(Elizabeth)旅馆。这在当时是蒙市最现代化的旅馆。

加政府对我们的接待比较隆重。外交部来迎接的代表已先期到达,在机场等候。我们一行11人由加方官员陪同分乘5辆轿车行进。车队的前后左右有摩托车队护卫,行人不能接近,所有过路车辆都要绕道而行或停止行驶,因而一路通行无阻,很快就到达了伊丽莎白(Elizabeth)旅馆。

记得旅馆高有24层,我们下榻在20层,上面的21层和下面19层除加外交部官员外,都由安全人员住用,其他人所乘电梯不允许在这几层停留。晚餐很是丰盛,都是送到我们的房间里。可见,加方对我们一行的安全是十分重视的。

在伊丽莎白(Elizabeth)旅馆住了一夜,第二天上午8时许,我们乘火车向加拿大首都渥太华进发。火车站就在旅馆的底层,既方便又安全。

渥太华位于安大略省,人口不过50万,远离闹市,主要是联邦政府及国家机关所在地,距蒙特利尔200公里,沿途是一片旷野,人烟稀少。那年加拿大的雪特别大,厚达170多公分。火车行驶在茫无边际的银色世界中,使人感到车的行速特别慢,而且寒气逼人。

在我们的车厢中,除了我们11人外,后排座的是几位彪形大汉的安全人员,前面是外交部官员。再前面便是几十名来自驻美国和加拿大世界各大通讯社、报社、电台、电视台的男女记者,手持各式各样的摄影、录音设备。因为事前约定在到达渥太华后才接见记者,所以在途中没有采访活动,但大家彼此谈话的气氛相当活跃。

约10时许,我们到达了最终的目的地——渥太华。

在车站等待欢迎我们的有加外交部亚太局长安德鲁先生和礼宾司副司长里德先生等人。互相寒暄后,我对记者发表了简短而热情的讲话。

渥太华的冬景

当我说到“渥太华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时,引起了记者们一阵笑声。后来我才了解,渥太华最美丽的季节是在五月开始,那时冰雪融化,到处是五颜六色的郁金香花在盛开,非常美丽,冬季是一片皑皑白雪,虽然也有些特色,但未免过于单调了。人们大概是笑我不了解情况吧。

我讲完后,安德鲁先生耳语问我,是否答复记者提问,我表示今天时间匆忙,以后还有许多机会,加方遂宣布会见结束。我们在安德鲁和里德先生陪同下驱车前往萨沃依(Savoy)旅馆。

——本文写作于上世纪90年代初

整理于2024年1月

- 未完待续 -

【作者:徐中夫 整理:徐同同

编辑:《外交官说事儿》贾贾】

1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