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57开张了,击落自家绝密隐身无人机,俄军失算让北约捡到宝了

浩诚聊武器 2024-10-07 20:46:35

俄军的苏-57终于开了张,获得一个空战战绩,而且击落的还是一架飞翼隐身无人机。坏消息是,被击落的同样是俄军的飞机,这架绝密无人机的残骸,还落入了乌军手中,北约捡到宝了。

俄罗斯军队在刚刚遭受“萨马特”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失败(在发射井内爆炸)的严重事故之后,又遭到一次打击:在当地时间10月5日上午,乌克兰境内靠近顿涅茨克的康斯坦丁尼夫卡的空中,一架俄罗斯战斗机发射导弹击落了另一架俄军的飞行器。

根据现场视频和地面残骸照片可以断定,被击落的飞行器是俄罗斯空天军正在研制中的S-70“猎手”隐形无人机。而发射导弹的俄军战斗机并不清楚型号,有媒体称是苏-30,但更多的媒体推测是苏-57隐形战斗机。

这样的推测是合理的,因为S-70“猎手”隐形无人机自从2021年首次露面以来,在所有官方宣传中总是与苏-57相伴。

(S-70无人机被击落的视频截图)

这架被击落的S-70“猎手”无人机,残骸已经落入乌克兰军队之手,有可能带来严重泄密的问题,乌克兰方面已经明说要仔细研究这些残骸,“拆到最后一颗螺丝“,并于西方国家共享情报。

现在人们关心的是,俄军战斗机为何要发射导弹击落这架无人机?无人机被黑客劫持的可能性不大,最合理的解释是这架无人机因为某种故障而彻底失控,也有可能是因为遥控数据链被干扰后,该机没有做好脱离遥控后的自动返航机制,因此仍然在向前飞。

按理说这类仍在研发中的机密装备应该安装有自毁装置,以防止坠毁后留存较大的残骸被敌方得到,但很明显这架无人机自毁装置没起作用,或者它压根就没有安装自毁装置。

这并不是唯一的案例,美军高度机密的RQ-170隐形侦察无人机也曾经在2011年被伊朗诱骗坠毁了一架,机身几乎完整无缺,看来自毁装置也没有工作,或者也压根没有安装自毁装置,以至于伊朗能够对这架无人机进行了全面的逆向工程,几年后就制造出了“阴影 197”隐形无人机。

有报道称,伊朗是通过干扰数据链将这架RQ-170“迫降”的,说明美军的大型无人机在遥控数据链被干扰后的自主行动方面做得也不好。不过RQ-170毕竟是美军将近20年前的型号了,现在也许有所改进。俄罗斯这架S-70的技术水平看起来与美军十几年前的水平差不多。

(这架S-70无人机的残骸已经落入乌军手中)

目前还不清楚这架S-70隐形无人机在被击落前是否被乌克兰发现。

该机的早期型号在隐身方面做得并不够好,其发动机的后半段和喷口几乎如苏-30战斗机一样完全裸露在外,从残骸也可以看出,该机的机翼和机身接缝粗糙,也没有像歼-20那样做好各种隐形细节,按照中国军迷的说法是”隐身了个寂寞“。

因此即使该机能够做到某种程度的隐形,其RCS也相对较大。乌克兰方面在西方国家的援助下部署了大量远程雷达,是有可能发现该机的,不过该机能够深入乌克兰领空,说明乌克兰方面要么没有发现它,要么是附近没有部署能够击落该机的防空导弹,要么仅仅使用了电子干扰数据链的方式来对付它。

(S-70无人机的体型巨大)

S-70无人机使用一台AL-31系列涡扇发动机作为动力,身形巨大,是一款大型无人机。该机主要在俄罗斯阿赫图宾斯克空军基地进行测试,距离乌克兰边境大约600多公里,作战半径应该能够完全覆盖俄乌边境地带。

西方媒体获得的9月下旬的卫星照片显示,阿赫图宾斯克空军基地并没有出现S-70,可能说明这些无人机已经被分散部署到其他空军基地了。

(S-70无人机主要和苏-57战斗机配合使用)

目前世界上正在研制的飞翼型察打一体隐形无人机并不多,已知的除了S-70以外就剩下中国的攻击-11隐形无人机了。

美国也有几款飞翼无人机,比如RQ-170和RQ-180系列,但这些无人机主要用于侦察,美国海军测试的X-47B察打一体飞翼无人机已经下马。

在这种背景下,S-70的存在就更加引人注目。俄罗斯宣传称S-70拥有弹舱,并且早就开始进行导弹发射试验,不过其具体的效能是未知的。

这次S-70无人机被击落的事件,也暴露了大型战斗无人机的劣势。如果强调成本,大型战斗无人机通常不会安装大型雷达和其他传感器,因此其态势感知能力远远不如现有的有人战斗机。

飞翼型无人机的机动性也肯定远不如现有的有人战机,哪怕像美国空军正在开发的协同作战无人机(CCA),只部分采取隐形措施,并非飞翼型,其机动性依然低于有人战斗机;

(俄罗斯阿赫图宾斯克空军基地的历史照片)

大型战斗无人机的自主作战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依靠数据链遥控,保持”人在回路中”,数据链也容易受到干扰;这些问题加在一起,导致大型战斗无人机很容易被有人战斗机击落。

这些都是未来中国发展和应用大型战斗无人机必须考虑的经验和教训。这次俄罗斯空天军又给我们带来了宝贵的教训。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