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工程院院士李凯:中国863计划是失败的

六叔分析 2021-05-27 14:03:13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无数国士放弃安逸生活,隐姓埋名,前赴后继赶赴国家科研前线,数年如一日,赋予了外患林立的新中国最强大的武器,让敌人震颤不已。

国家科研计划之下,理论大过实践。“国士榜样精神”在名利的冲刷下却越来越稀薄,打着科研旗帜,中饱私囊的科研蛀虫屡见不鲜。李凯一语惊醒梦中人,中国科研之路道阻且艰。

一、李凯眼中“863计划”为何失败?

科技是一个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立足的重要基础,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面对内忧外患,我国政府就一直坚持“科技强国”的国家战略发展方针,促进我国的科技发展,也因此制定了众多的国家科研发展计划。

“863计划”就是其中之一,它在1986年被国家提出。当时世界正值科技发展浪潮迭起的黄金时期,为顺应时代发展,国家制定了这一计划。

几十年来,无数优秀中国科学家前赴后继,为863计划贡献了无数心血,我国科研事业得到了飞跃发展,但“863计划”却遭受到了美国工程院院士李凯的否定,他表示,中国“863计划”是失败的。

李凯是美国工程院院士,同时也是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长期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名声显赫。李凯虽然常年在美国,但是一直关注着我国的科学发展进程。

16年,陪伴了中国科技几十年的“863计划”终止,当无数国人沉浸在“863计划”为国家所带来的科技进步的喜悦中时,李凯直言不讳,指出了“863计划”中的失败之处。

李凯表示,中国自从“863计划”实施以来,取得了很多傲人的科研成就,这些科研成就是令人欣喜的,但是从总体来看,“863计划”的失败之处要远多于成功之处。

李凯指出,我国“863计划”中最严重的错误就是将“科研”和“创新”的概念混淆了。通俗来说,“科研”就是将金钱转化为知识,而“创新”则是需要以知识为支撑,为国家创造财富,两者不能混为一谈。李凯表示,“863计划”中,中国科研界只完成了“科研”,却鲜少完成“创新”。

李凯提供了一份数据,“863计划”以来,国家一直注重科研资金的投入,到13年,我国在科研上的资金投入已经超过了2500亿美金,科研投入总量已经高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在如此大的科研资金投入下,我国的各个科研领域确实都迸发出了耀眼的光辉,我国的科研论文发表总量已经高居世界首位,涵盖范围也十分广泛,这是无数国人的骄傲。

同时,“863计划”也为国家也培养了无数科研人才。可以说,在“863计划”中,中国科学界在“科研”方面的成就是巨大的。

而在“863计划”中,“创新”却寥寥无几。各个科研领域就只有理论知识的产出,但是这些理论知识却很少转化为研究实践,成为促进行业发展的动力。“863计划”所培养的大多数人才也只会埋头搞理论,没有成为国家各个行业的创新先驱者。

李凯表示,如果科研成果无法与实践相结合,为各行各业创造出价值,那这些理论成果就像是空头支票,一文不值。

同时,“863计划”使得国内科研界形成了一股不良的风气。现如今的国内各大院校评比自身科研成绩的标准就只是科研经费,科研经费的多少就代表了这个学校的科研技术水平。

李凯就曾经遇到一个大学校长夸夸其谈学校有多少科研经费,而当李凯问起学校最主要的科研成果时,对方却哑口无言。

在李凯看来,真正成功的科研工作应该是用最少的科研资金创造出最大的科研成果,学校之间的科研攀比更是应该以科研成果为标准而不是以科研经费为标准。

二、“863计划”何谈失败?

而“863计划”真的就是失败的吗,笔者不敢苟同。在笔者看来,任何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都要立足国家的发展基础。

在1986年,我们的国家科研技术行业尚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当时的中国科研界处于一个要理论没理论,要人才没人才的窘迫状态。国家制定的“863计划”没有注重实践,而是注重理论研究和人才的培养,这是符合当时国家国情的。

而正如李凯所说,“863计划”没有为中国的各行各业创造商业价值,但是笔者认为,有了人才基础和理论基础,接下来才是将理论付诸实践,为国家创造应有的价值。16年“863计划”计划的终止,也预示着我国的科研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科研实践阶段。

三、忠言逆耳利于行

“忠言逆耳利于行”,李凯的这一番话虽然有失偏颇,但是也点醒了很多沉浸在科研进步喜悦中的国人,让无数科研技术人员开始思考科研创新的真正意义所在。

“863计划”在国内科研界所形成的不良风气却是不能忽视的,科研基金竟然成为了各大院校进行攀比的工具,这反映出了这些大学忘却了科研技术发展的初衷,可谓是中国科研界的耻辱。

在这样的风气的影响下,我们看到,国内沽名钓誉的所谓科学家越来越多,拿着国家数以百万计的科研基金,却根本做不出科研成果,众多科研资金的流向耐人寻味。面对名利和安逸,很多国内科学家都沉沦了。

我国科研难道就真的只能进行理论研究吗?答案是否定的。新中国成立之初,以邓稼先、钱学森为首的伟大科学家在国内理论知识匮乏、生活条件艰苦的情况下成功促使了“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这是世界科研历史上的奇迹,更是令一代又一代国人自豪的壮举。

《我和我的祖国》中,张译饰演的伟大科学家更是让无数中国人潸然泪下,感动不已,内忧外患之际,正是无数这样的科学家用生命堆砌起民族科技崛起之路。

“863计划”理应是对“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无数后代科学家也应该以中国首批伟大科学家为榜样,为国家科研事业奉献终生。相信在“863计划”创立之初,很多老一辈科学家对“863计划”是怀揣着巨大的期望的。

殊不知,时代的进步却刮来了安逸名利之风,这股不良风气在中国科学界也盛行起来,无数科学家沉沦,再没有了老一辈科学家们的吃苦耐劳精神,这样的风气是中国科研发展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尚还存在着科研技术方面的差距,需要一代又一代优秀科研人才踢除“绊脚石”,支撑起我国的科研强国之路。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