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家新能源品牌纷纷公布了6月的销量数据。6月,有多家新能源品牌集体爆发,销量成功跨进“两万俱乐部”。
自主车企销量长红
从6月份新能源销量来看,自主老牌车企们都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比亚迪以34.02万辆的成绩再次拿下了销冠。随着秦PLUS、秦L的持续热销,在插混领域,比亚迪的确是当之无愧的“一哥”,特别是今年春节后比亚迪率先打响了价格战的第一枪,随后销量节节攀升,其6月份销量已经是特斯拉的4倍还多。一直以来,比亚迪都未曾公开透露过2024年的年销量目标,不过业界有声音预测,比亚迪今年有望再创中国品牌销量新高。
同样代表着自主车企的吉利也交出了满意的答卷,根据吉利汽车官方数据,6月份,吉利新能源交付新车65959辆,同比增长88%。1-6月份,吉利新能源累计销量32万辆,同比增长117%。吉利新能源的增速正在持续增长,吉利新能源的产品版图也在不断完善。今年以来,吉利新能源也在飞速的增长。
另外,长安汽车6月份新能源车销量也超过了5万辆。像深蓝SL03、深蓝S7、深蓝G318都是市场上颇具热度的车型,启源A05、A07平均下来每月也有超0.5万辆的好成绩,高端市场还有阿维塔11、阿维塔12等旗舰车型,销量高走也说明了市场对长安新能源车的认可。
奇瑞新能源汽车6月销量也在持续攀升。卖出了44581辆车,同比增长230.6%。而1-6月新能源销量为18.1万辆,同比增长180%,兑现了去年许下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再客气”的承诺。得益于更多新能源产品的补强,奇瑞在新能源市场创造了历史新高。
6月,广汽埃安交付新车35027辆。1-6月份,广汽埃安累计销量已经达到177366辆。2024年,埃安年销量目标为70万辆。此前,埃安发布的第二代AION V霸王龙曾凭借750km长续航,400V+3C快充技术,以及7kW对外放电功能等配置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据官方介绍,新车即将迎来全球同步下线和上市,随着新车全球上市,也有望助力埃安进一步提升销量。
新势力后劲足
除了传统老牌车企外,新能源市场同样是造车新势力们的主战场。理想汽车凭借47774辆的成绩重回巅峰,继续位居造车新势力第一。2024年上半年以来,理想汽车累计交付新车188981辆,同比增长35.8%。尽管理想汽车在3月份发布的首款纯电车型MEGA遭遇当头一棒,但后期凭借理想L6力挽狂澜,将理想汽车的销量颓势一举逆转。据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表示:理想L6月交付量成功突破2万辆。整体来看,理想汽车整个L系列销量正在稳步攀升,基本盘依旧稳固,有助于保持其盈利能力保持稳定。
极氪汽车6月交付新车20106辆,同比上涨89%,环比上涨8%,首次突破两万辆。自2024年年初之间,极氪汽车累计交付87870辆,同比增长106%。作为吉利旗下子品牌之一,极氪在新能源创二代中的表现非常强劲。这其中,主力车型极氪001连续三个月交付破万辆,稳居25万元以上纯电车型销冠。近日,2025款极氪X正式上市,限时权益价17.9万元起。此外,极氪汽车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推出6款全新车型。其中,年内将推出两款车型,除了此前已亮相的极氪MIX外,还将推出代号为CX1E的中型SUV。如此紧密的产品布局将助力其销量大幅提升。
6月,鸿蒙智行全系新车交付量达到46141辆,同比暴涨1030%,环比上涨51%。2024年1-6月,鸿蒙智行累计交付量达194027辆,登顶中国新势力品牌上半年销量第一。具体来看,凭借着问界M5、M7、M9的持续爆火,销量达到了4.12万辆。目前,鸿蒙智行首款行政级豪华旗舰轿车享界S9已经开始预定,将于今年8月发布。定位于轿跑SUV的智界R7也在之前亮相,预计9月上市。届时,鸿蒙智行有望再添两员猛将,助力其销量增长。
6月份新能源榜单最大黑马,非小米汽车莫属。仅靠SU7一款车型,小米就冲进销量榜的前15名,而且相比5月份还多出了0.2万辆。不仅超过了大众、通用,甚至榜单里所有日系品牌的销量加起来都没有小米销量高。据了解,小米第二款新车定位纯电SUV,预计在2025年上半年推出。随着新车型的增加,小米汽车的后劲也会更足。
合资乏力
相比成绩喜人的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上合资品牌们表现都不算太好,销量突破1万辆的品牌仅上汽大众一家,6月份销量为1.03辆,紧随其后的上汽通用就只有0.84万辆了,一汽大众则为0.61万辆。
6月,丰田、本田、日产在华销量分别同比下滑12.9%、39.0%和23.6%。从整体销量数据看,至少德系、美系的新能源车还是有一定市场的,反观日系品牌,基本处于一个不温不火的状态。
总的来说,6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销量虽然同比下降但环比增长明显,显示出市场正在逐步回暖。“以旧换新”政策正在进一步释放汽车市场消费潜力,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成为市场的一大亮点。无论是低端、中端乃至高端市场上,自主品牌在各领域的成绩都非常突出,不仅是弯道超车成功,而且将合资品牌都甩在了身后。未来随着政策的推动和技术的进步汽车市场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