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时,警卫员朝着彭德怀连开三枪,彭德怀说:是我的错

历史实战派 2024-09-02 11:38:02

彭德怀作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杰出领导人,除了抗日战争,就是抗美援朝。他力主出兵援朝,临危受命。

在他的指挥下,新中国胜利,也为我们赢得了崇高的国际威望,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安全和保障,为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在抗日援朝的战场上,其实也出现了不少事情,彭德怀几次差点遇险。

彭德怀从坚守井冈山、保卫延安,到抗美援朝,每逢危难时刻,他总是挺身而出、义无反顾,打了无数的恶仗险仗。只要是硬仗,难啃的骨头,总会有彭德怀的身影。

而率军抗美援朝更是体现了他顾全大局、敢于担当的品格。1950年10月,当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时。许多人都认为我们是在鸡蛋碰石头,根本没有把握。

而在关键时刻,彭德怀拥护着毛主席的主张,表示出兵援朝是必要的。当然他也考虑到了此仗难打,但他义无反顾,也说道:“打烂了,最多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

当中央决定由他来挑重担时,彭德怀义无反顾率军入朝。

而在彭德怀在指挥抗美援朝战争的指挥艺术,也是他军事指挥生涯中最高指挥的结晶,是人民军队发展历程中最珍贵的历史遗产。

他在战争决策时,善于反复权衡,全面认识战争中的利害。他在战争中总能作出正确的选择,指出利害。

随着战争局势的变化,尤其是连续两次战役的胜利,迅速扭转了朝鲜战局,速胜和盲目乐观情绪在各方面增长。彭德怀仍然保持着清醒的认识,指出了其中的厉害。

在第三次战役中,虽然突破了三八线并攻占汉城,但联合军有计划地撤退,综合敌我情况,彭德怀终于在1951年1月8日适时果断地决定停止战役,命令志愿军停止进攻,全军休整,使得自己完全掌握了战役的主动权。

正是彭德怀在军事指挥中注重趋利避害,志愿军在战争中很快打开了局面,而未出现一些军事指挥家大胜后骄傲轻敌遭到反扑而导致全局失败的情况。

在战争中,他还善于吸取和集中来自战争一线各级指挥员的真知灼见,注意在上下级之间实行民主协商或开展正常的争论,以便于通过明辨是非、集思广益、智慧互补,使得战争决策的正确性有可靠的保证。

彭德怀亲自起草的命令和报告,都要给志愿军各领导同志传阅,征求大家同意后才会发出。

对下级,他要求在统一作战部署下充分发挥各级指战员的主观能动性,遇到意外情况时,更要能够果断处置。在军事机密的条件安排下,他尽可能让大家了解作战意图和作战计划,集思广益,把仗打好。

他特别强调,在军队需要民主,在一般的工作中,甚至在战斗中也是有民主的。只要条件许可,一切较为重大的工作,都应该运用民主和群众路线的方法,发挥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彭德怀这样的作风,既能调动下级指挥员的积极性,又能切实保证从战略方针到战役战术决策的正确性。

而在抗美援朝时期,他也不会因为自己是司令员,随便摆架子,自己错了也会主动向大家承认错误。

在1951年夏天,随着志愿军的不断推进,司令员搬到了会场,在不远处的矿洞有一支通信队,负责和国内的联系。这天晚上,彭总带着大家去矿洞,因为天黑下着雨,他们打着手电筒前进。惊险的是,彭总差点死在我军战士的枪下。

在通信队的外面,两位警卫战士站岗,一个刚养伤回来,一个是个新兵。

很快,他们看到了手电筒的光亮,立即警觉了起来。

因为在此之前,司令部就规定晚上不能用手电筒。所以当他们看到一处光亮首先警觉了起来。

老李为了警告对方,朝着手电筒的上方开了一枪,提醒对方关闭手电筒。彭德怀等人拿着手电筒,以为是打雷的声音也就没有理会。老李一看对方没反应,为了安全,又开了一枪。这一枪,彭总仍然没有什么反应,他们还是继续往里走着。

这一次,那位新兵感觉到对方来头不对,又开了一枪。这次他们总算是发现了,他们关闭手电后又开起来,朝着他们晃动。

新兵以为是对方在挑衅他们,又连着开了两枪。而此时那几个人的距离已经很近了,还喊着说打什么枪,向谁开枪。于是他们赶紧上前看什么情况,就看到彭老总铁青着脸,两个警卫员深深地低着头啥话都不敢说。

老李立即把刚才的情况说了一遍,跟在彭老总身边的人也大声说:“你们向首长连开三枪,这是什么性质?!”

警卫班的班长连忙道歉,说一定会严肃处理这两个人。不过他们犯下的错确实非常严重,如果他们真的打中了彭老总,后果无法想象。

而就在这个时候,彭老总也想清楚了问题的所在,司令部事先就已经有规定不能开手电筒,问题是他们的,不在战士的身上。彭老总还拍着新兵的肩膀,说我们是小老虎不做小绵羊!彭老总的这番话让气氛轻松起来。

后来,彭老总还经常提起这件事,称赞警卫战士尽职尽责,而他们这些领导干部才应该反思,不能带头违反纪律,他自己也要做检讨,下不为例!

1 阅读: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