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字母文字几乎都同出一源,这是没有多大的问题的。现在的字母文字都基本来源于西亚的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传播到了欧洲,就形成了希腊字母、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在西亚地区形成了阿拉米字母。阿拉米字母传播到了伊朗东部和中亚一带,形成了粟特字母,这种字母对亚欧大陆的影响十分深远。
粟特人生活在中亚阿姆河、锡尔河一带,属于伊朗人种,粟特的意思为“闪耀”、“燃烧”。自公元前5世纪以来,这里就逐渐形成了一些城邦国家,例如石国、米国、史国、何国、曹国等。唐朝时期,这些国家的居民都以“昭武”为姓,因而被称为“昭武九姓”。
粟特诸国分布
粟特人,是波斯文明和中亚、东亚文明交流的桥梁,他们受到波斯文明的影响很深,因此文化水平很高,善于经商。粟特商人常常往来于亚欧大陆各国进行通商,同时也将粟特的文化带到了亚洲大陆内部。
粟特字母,是粟特文化的最重要的成就。粟特文是根据波斯安息王朝的文字的基础上,结合粟特语的发音特点创造,一共有19个音节字母,没有标明元音的音节文字,只用弱辅音字母兼表元音。目前,最早的粟特文发现于2—3世纪,英国的探险家斯坦斯也在敦煌发现了4世纪的粟特文古信札8件,这证明了早在魏晋时期,粟特文就已经传播到西北。
粟特文佛经
6世纪初,突厥汗国崛起,突厥人最初使用的文字就是粟特文。突厥汗国的西部可汗室点密曾经给东罗马帝国的查士丁尼二世呈送了一封用“斯基泰字”书信,这里的“斯基泰字”实际上就是粟特文。吐鲁番出土的许多文献都采用粟特文书写,说明粟特文在草原上流传广泛,甚至可以说是草原通用文字。
在8世纪,突厥人创造了自己的文字——突厥文,开创了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创造的文字的先河。突厥文就是用粟特字母来进行拼写,《周书·突厥传》称:“其书字类胡”,这里的胡就是粟特人。在近代,蒙古高原发现了一些突厥文的石碑,例如《叶尼塞碑文》《厥特勤碑》《毗伽可汗碑》,这些石碑为研究突厥的历史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史料。
《厥特勤碑》
突厥汗国灭亡后,回鹘汗国崛起。763年,回鹘牟羽可汗把摩尼教定为国教,于是就废弃了突厥文,转而推行粟特文和摩尼文,并开始使用粟特字母来拼写回鹘的语言。但是,完全照搬粟特字母是难以适应回鹘语的需求的,于是回鹘人就在粟特字母上加上一点或者两点,形成了回鹘字母和回鹘文。
回鹘文的《玄奘传》
回鹘汗国灭后,许多回鹘人西迁到了西域,建立了高昌回鹘等政权。从吐鲁番出土的文献来看,回鹘文在两宋时期基本成为了西域地区的通行文字,影响也十分深远。于此同时,许多回鹘人还在蒙古高原活动,传播着先进的文化知识,对蒙古文化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蒙古征服的时代,回鹘人基本接受了伊斯兰教,并开始采用阿拉伯字母来拼写文字,于是产生了“察合台文字”,因产生了察合台汗国时代而得名。现在的维吾尔文就是在察合台文的基础上改造而来。在1965年,国家一度在新疆推行拉丁字母拼写的维吾尔文,但在1982年就全面废弃了。因此,现代维吾尔文早已脱离回鹘文系统了,文字的书写方式会对民族归属感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一点非常重要。
察合台文
1204年,铁木真击溃乃蛮部,俘获了回鹘人塔塔统阿。由于此人擅长回鹘文,于是铁木真就让他掌握印章书籍,并用回鹘字母来创造蒙古文字。经过不懈努力,塔塔统阿在回鹘字母基础上创造了蒙古拼音文字,这种文字上下连书,行款从左至右,比较适合蒙古语言的记录习惯。在铁木真的推广下,这种蒙古文字逐渐成为了草原的通用文字。
《蒙古秘史》
元成宗时期,蒙古学者搠思吉斡节儿又对回鹘式蒙古文进行了改造,使得蒙古文更加完善、规范,这种文字一直使用到了今天。在20世纪,受到苏联的影响,外蒙古抛弃了祖宗的回鹘字母,转而采取斯拉夫字母来拼写自己的文字。2023年3月18日,蒙古国也宣布将在2025年恢复过去的回鹘式蒙古文,这是去除俄国文化影响的因素,值得肯定。
女真人在金代曾经仿照汉字创造了自己的方块文字——女真文,但这种文字的使用范围十分狭窄,因而逐渐成为了冷门文字。明朝时期,建州女真给明朝发的公文依然使用女真文字,但女真人日常就采用蒙古文来书写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后,认为文献翻译十分麻烦,于是就命令额尔德尼及噶盖等改制国书,以蒙古字母作为基础进行改造,最终创造了满文。
满文版《三国演义》
1632年皇太极又下令改造满文,在老满文的基础上附加圈点,增设了10个特定字母,形成了新的文字体系,称为“新满文”,沿用了几百年。满文出现后,就逐渐成为了东北少数民族的通用文字。东北一个古老的民族为锡伯族,据说是鲜卑族的后裔,该族也是长期使用满文。直到1947年,锡伯族在满文的基础上又创造了锡伯文。
锡伯文
综上所述,我们得知,历史上的粟特文、突厥文、回鹘文、蒙古文、满文和锡伯文都采用粟特字母拼写或者粟特字母改造的字母进行拼写的文字。粟特字母对中国北方民族文化的影响实在是太重要了。不过,由于宗教传播、俄国文化渗透等因素,一些民族又放弃而来粟特字母的拼写方案,这又是值得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