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1970年4月6日,唐生智因病在长沙去世,终年80岁。
作为曾经的国民党一级上将,后世对他的评价却褒贬不一,说他有功,可他在南京保卫战中指挥无方,导致三十多万中国军民被荼毒;说他有过,他却多次公开反蒋,为我党解放湖南出过力。
就这么一位充满争议的人,在临终前反复告诉子女:“我仍有遗憾没能完成。”
是什么样的遗憾让唐生智临终前仍放不下呢?
一、三次反蒋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与武汉国民政府分庭抗礼,身任武汉国民政府第4集团军总司令的唐生智第一次公开反蒋,在各方势力的讨伐下,蒋介石于8月12日通电下野。
宁汉合流后,国民党内部的湘、桂派系相互猜忌,最终爆发冲突,湘军出身的唐生智不敌桂系的李宗仁,被迫下野,流亡日本,他的部队被李宗仁收编。
1928年,蒋介石重新上台,唐生智也从日本返回,蒋介石需要稳固地位,唐生智需要寻找靠山,双方一拍即合,开启了“亲密合作”。
1929年,蒋介石派遣唐生智北上,唐生智以“打倒桂系,返回湖南”为口号,成功收拢旧部。
当年12月,唐生智联合阎锡山、石友三第二次公开反蒋。
气急败坏的蒋介石发誓要灭了唐生智,双方再次爆发冲突。
可此刻阎锡山却关山观虎斗,唐生智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经过五昼夜的激战,终因作战失利,唐生智再次下野,出走东南亚。
此后,蒋介石势力大增,经过中原大战,基本肃清了党内的反对势力。
1931年,蒋介石软禁立法院长胡汉民,在国民党引起轩然大波,国民党其他派系在广州成立“中央执监委员非常会议”,唐生智被推选为非常政府国府委员及军委三常委之一,第三次公开反蒋。
可不久之后,九一八事变爆发,为了避免内耗,双方握手言和,一致对外。
唐生智本以为自己不给蒋介石“找麻烦”,他就会专心抗日,可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令他大失所望。
唐生智曾与我党有过合作,彼此有过深入了解,他从内心深处认可我党的主张,为此他从未参加任何“反共”活动。
在1961年,陈毅探望他时,曾感慨地说到:“你够朋友,只有你没和我们红军、解放军打过仗。”
二、南京保卫战1935年4月,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陆军一级上将,虽然身处高位,却并无实际兵权,蒋介石只想将他“束之高阁”。
唐生智在南京过得很清闲,每日晨昏散步,不问政事,可内心的苦楚只有他自己知道。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经历过西安事变的蒋介石举起抗日的旗帜。
同年8月,淞沪会战打响,蒋介石调集重兵与日军在上海决战。
上海位置特殊,十里洋场聚集了许多外国企业和大使馆,蒋介石想通过这场大仗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可最后由于双方军事实力的巨大差距,国民党苦战三个月后被迫撤退。
上海失守,南京门户洞开,作为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的防务成为当务之急。
11月,蒋介石在南京官邸召开军事会议,会上大部分将领都不赞同坚守南京,毕竟刚刚经历淞沪大战,国民党方面难以在短时间内组织一次有效的防御。
在这个时候,唐生智站起来慷慨陈词:南京是国父的埋骨之地,如果弃守难以告慰老人家的在天之灵,况且开战至今,只见中下层军官阵亡,却不见高级将领牺牲,我愿留下防守南京,与首都共存亡。
唐生智的发言振聋发聩,可其中的苦楚只有他自己知道。
原来,会议之前,蒋介石就同唐生智私下谈过,蒋表示无论如何也要守在南京,原因也很简单,南京毕竟是首都,如果不抵抗就拱手相让,他这个“最高统帅”面子上实在挂不住,但在防守将领的人选上,蒋介石则表示:“如果没人守,那我自己来守。”
这话无疑是在“将唐生智的军”,自九一八事变以来,唐生智一直主张抗日,如果此刻无动于衷无疑是在打自己的脸,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蒋介石作为上级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唐生智作为下级于情于理都要接着演下去。
唐生智(剧照)
有了此番铺垫,才最终在会议上上演“慷慨激昂”的一幕,相信这也是唐生智能在事后躲过国民党“军法从事”的主要原因。
11月20日,蒋介石宣布迁都重庆,同时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区司令长官,临走前,良心过意不去的蒋介石又调给他4万人,加上原先的7万国民党守军,保卫南京的兵力达到11万。
只是这11万人,要么是从淞沪战场撤下的败兵伤兵,士气低迷,要么是临时补充的新兵,不少人连枪都没摸过。
为了有效阻击日军,唐生智下令将城外的树木、民房全部烧光,扫除视线上的障碍,同时收缴并销毁全部船只,激励将士背水一战。
1937年12月5日,战役正式打响,至8日,日军占领南京城外的全部阵地,形成三面包围之势,只给国民党守军留下北渡长江一条路。
10日,日军对南京城发起总攻,双方爆发惨烈战役,我军誓死守卫南京的决心给予日军沉重打击。
但我方的损失也十分惨重,南京城丢失已是意料中事。
剧照
11日晚,蒋介石给第三战区司令官顾祝同打去电话,要他向唐生智转达“南京守军撤退的命令”。
等唐生智接到顾祝同的电话,已是12日中午,当天晚上,唐生智召开紧急会议,向各路守军发出撤退的命令,同时对各部队的撤退时间、顺序、路线进行了详细规定。
会议结束后,各军长、师长返回,开始收拾紧要物资,撤往长江北岸。
主帅们的“带头行动”,造成部队的混乱,士兵都把心思放在逃命上,自然顾不上防守指挥体系彻底失灵。
士兵们纷纷涌向岸边企图北渡,幸运的士兵成功逃脱,逃脱不掉的只能返回城内,不少士兵扔掉武器假装百姓,撤退中途甚至还发生中国军队相互交火的现象。
至13日早上,日军惊奇地发现抵抗的中国军队消失了,他们抓住时机迅速占领南京城。
为消灭中国人的抗日决心,丧心病狂的鬼子在南京制造一场血腥大屠杀,30多万中国军民惨遭杀害。
南京的惨剧让唐生智自感罪孽深重,他主动找到蒋介石,请求军法处分,然而蒋介石并未追究。
总的来说,南京失守并非唐生智一个人的责任,唐生智不惧生死,指挥南京保卫战,在一定程度上给日军沉重打击,但他也存在指挥不当,造成撤退时的混乱,给中国军民带来惨重的损失。
这场战役,也成了他一生的污点,此后,他返回原籍,避祸闲居。
三、与国有功南京保卫战结束后,唐生智免遭军法从事,不久之后,其父去世,他为父守孝,居丧期间潜心研究佛学,以此赎罪。
不久之后,汪精卫投降日寇,成立伪政权,便想拉拢唐生智,派汉奸叶蓬上门游说。
唐生智坚守民族大义,痛斥汪精卫的卖国行为,拒不接受汪精卫的拉拢,守护了中国人的气节。
抗日战争结束后,唐生智不愿看到人民再次遭受战争之苦,他希望国共双方能放弃武力对抗,共同组建民主联合政府。
可蒋介石悍然撕毁《双十协定》,主动挑起内战,这种为了个人私利罔顾国家民族的做法令唐生智深恶痛绝。
1947年,唐生智当选国大代表,但他拒不参加国大会议。
蒋介石多次委他职务,他也辞而不受,誓要与国民党、蒋介石划清界限。
在此期间,唐生智逐渐接触进步书籍,思想上逐渐发生转变,并主动与我党的地下组织联系。
1949年,国民党在全国的败局已定,当年4月,国共和谈破裂,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准备横渡长江,直取南京。
当时,负责长江防线的白崇禧试图挽救败局,一时间湖南的局势空前紧张起来。
4月底,湖南省主席程潜邀请唐生智来长沙,筹备长沙和平起义一事。
白崇禧得到消息后大为吃惊,急忙派遣第一二六军第三零五师围剿唐生智。
唐生智在我党的掩护下躲过搜捕,可他的妻子和六名孩子被逮捕并押往桂林。
面对敌人用家小威胁,唐生智坚持不屈,力促长沙和平解放,好在家小在旧部的掩护下逃过一劫,后经香港返回国内。
新中国成立后,唐生智在中共湖南省委的邀请下来到了长沙,担任了湖南临时军政委员会委员,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1950年4月,唐生智受邀到北京参加开会,并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地亲切接见。
毛主席高度称赞他与国民党反动派划清界线、领导湖南起义的壮举。
唐生智则愧疚地表示:“自己跟着蒋介石做了许多错事,是一个历史罪人。”
毛主席说:“你是有大功的,希望你能放下思想包袱,为新中国建设出把力。”
唐生智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八个字回复毛主席,表明自己的坚定立场。
此后,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唐生智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浪潮中,他先后担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等职,为国家和人民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1970年,唐生智因病去世。
临终前,他对着自己的儿女们说道:“台湾回归祖国、两岸和平统一是国家、民族之幸,我很遗憾看不到那天,你们一定要为继承为父的遗愿,为祖国统一尽一份力量。”
唐生智的一生充满了争议,评价他的时候南京保卫战总是绕不开的话题,由于他指挥无方,导致南京城失守,三十多万中国军民被杀害,说他是民族罪人也不为过。
但他又能幡然醒悟,为和平事业不断奔走,为国家解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毛主席也给予他有功的评价。
时至今日,随着将军的故去,功过是非早已被历史的车轮无情碾过,对他的评价因人而异,结果也大不一样,相信历史自会给出评价。
本文由“璟言历史”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