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奥运会上,中国选手郑钦文夺得网球女单金牌,这也是中国选手获得的首枚奥运会网球女单金牌,从而填补了中国这一“短板”项目。除了这枚金牌的含金量外,大家还注意到,郑钦文是一名自费进行训练和参赛的运动员。
其实,在巴黎残奥会上,有这么一个团队,他们是“民办公助”创新模式的典型——中国盲人门球队。比赛中,他们沉着冷静、敢打敢拼,怀揣着“为国征战、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激战至最后一刻,最终女队获得铜牌、男队获得第四名。
国庆前夕,记者一行前往位于浙江杭州塘栖的中国盲人门球训练基地,这也是中国残联在全国率先推出的唯一以民营企业为依托,以服务盲人门球、坐式排球、旱地冰壶等残疾人体育项目训练和比赛为主要任务的综合性“残健共享”体育场馆,基地发挥民营企业独特的自主性和灵活性,给运动员发工资、买五险,解决后顾之忧,当地政府给予企业补助和税收方面优惠,这场暖心的“双向奔赴”成就了运动员们在国内外各类比赛上频频获奖。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浙江省加快推进残疾人体育改革,探索推进省队市办、省队县办、省队校办和民办公助等模式,把设施建起来、把队伍拉起来、把政策用起来,充分调动各方面、各环节的积极性,形成了浙江残疾人体育的机制优势和综合实力。
摸索“公办民助”模式
从默默无闻到闪耀赛场,中国盲人门球队辉煌的战绩背后是队员们夜以继日的付出,同样离不开带着他们“追光”的幕后英雄——陆财良,他是中国盲人门球训练基地主任,也是一位民营企业家,被称作“全国投资残疾人体育第一人”。
陆财良与盲人门球接触纯属偶然。
20世纪八十年代,陆财良在塘栖古镇成立了杭州唯一织造厂,这是一家福利企业,安置了大量的残疾人就业。凭借着勤奋和努力,陆财良带领全厂上下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进入新世纪,盲人门球运动逐渐在国内兴起。2003年,为备战全国锦标赛,组建盲人门球男女队,浙江省残联与陆财良接洽,提出了把浙江省盲人门球队员安置到厂里的设想。陆财良夫妻俩深知残疾人生活的艰辛,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尽管那时的他们对盲人门球一无所知。
训练基地里的展板
残疾人体育与健康人体育不同,残疾人运动员参加比赛要训练好几个月,然后再回到原单位工作。这些孩子原来的工作大都是帮人家按摩,作为店里的老板大都经受不起如此频繁的人员流动,为此,残疾人运动员出来训练比赛之后是否还有工作岗位尚无定数,所以参加训练比赛也很不安心。
陆财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随后,陆财良将这些盲人运动员的吃住都安置在厂里,生活有了基本的保障,训练时间也有了保障,这批盲人运动员就此有了带薪训练的福利。
吃住在工厂,生活有保障,盲人门球队开始从松散走向专业。不过,球队成立起初,并没有专属的训练场地,只能借用塘栖中学的场地,条件艰苦。成立的当年夏天,陆财良偶然去场地看到的一幕把他惊呆了,训练后的队员们脱下的鞋子都被汗水浸湿了,甚至可以倒出水来。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个画面在陆财良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既然接受任务,就要尽量做好,2005年,陆财良出资近60万元,在厂房顶楼为盲人门球队队员建造了一个800平方米的标准球馆,里面装上了空调。
那年的全国锦标赛上,浙江男队一下跃升冠军;第二年,“中国盲人门球训练基地”在杭州唯一织造厂挂牌,这也是中国残联、中国残奥管理中心批准的第一个国家级残疾人体育项目训练基地。
此后的2008北京残奥会上,这支盲人门球队代表中国队一举夺得男子冠军、女子亚军的辉煌战绩,打破了这一项目几十年来一直被欧美诸强垄断奖牌的格局,震撼了全世界,为国家争得了荣誉,此后,国家盲人门球女队又蝉联三届残奥会亚军,使得球队长期保持在世界强队之列。
传承“助残大爱”
2020年8月,基地进行了改造提升,工程于2021年11月底竣工,2022年1月完成了赛事功能验收,2023年10月22日至10月28日成功举办了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盲人门球比赛,完善的设施设备和完美环境氛围,受到了参赛队和国际官员的一致好评。
“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基地软硬实力的提升吸引了亚洲乃至全世界盲人门球强队前来训练和比赛,先后承办亚洲盲人门球锦标赛、世界坐式排球洲际赛等各种高规格的国际国内赛事30余次,队员获得多个全国、亚洲乃至世界的冠军荣誉。2022年世锦赛上,盲人门球男队获得了亚军;2023年世界盲人运动会上,女队获得冠军,盲人门球男女队双双拿到了2024年巴黎残奥会门票。同年,盲人门球男女队在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比赛上双双获得冠军,
如果没有和体育结缘,很多残疾人运动员的人生也许会与现在截然不同。在2024年巴黎残奥会上,中国盲人门球队虽然并未取得冠亚军的成绩,但他们同样展示了中国球队奋力拼搏的精神和勇气。
据记者了解,盲人门球运动,最大的难点在于“听声辨位”,就是在听到声音的瞬间立刻判断球的走向,做出防守和击球的判断。这项运动既突出个人技术又强调团队配合,没有诀窍,全靠勤学苦练,然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来没有运动员要退出。
盲人门球男队队员杨明源,这个曾在东京残奥会上打进26个球的老将,曾被评为“最佳投球手”,他为中国男子盲人门球队再次登上颁奖台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北京冬残奥会上,他作为第二棒火炬手,完成了“光明之火”的火炬传递。如今,刚刚从巴黎残奥会归来的他已开始进行新一轮的备战。
“这是我第三次参加残奥会,三届的残奥会训练都是在这个场馆完成,它的每一个角落我都非常熟悉,行走自如。”杨明源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盲人门球成就了他,这个场馆就是他的家。
徐淼接受记者采访
与杨明源这名老将不同的是,24岁的女队队员徐淼是第一次参加残奥会,而头次参加便取得铜牌的成绩,这位年轻的姑娘接受记者采访时沉稳而大气,在她看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除了国家在残疾人体育上给予的扶持外,能够在这样好的场馆里训练对她们成绩的提升起了关键作用,“与各国队员的接触中了解到,很少有哪个国家的残疾人运动员可以有这样好的训练环境和条件。”
树立优良家风,传承助残大爱。如今,陆财良的儿子陆周与父亲一起助力盲人门球运动在黑暗的战场中寻找曙光,他们希望基地能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知名的残疾人运动员共享的体育交流平台,让更多的残疾人朋友勇敢“追光”。
来源:华夏时报 记者:王晓慧 编辑: 潘文畅 审核:张競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