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时间,西方集团内部也发生了极大变化,部分国家出现了严重问题。就像英国、法国这些国家,已经出现了“通胀危机”,这让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还有德国,也出现了严重的经济问题,甚至被嘲讽为“欧洲经济病夫”,被认为正在拖累欧盟经济。
经济
参考消息网报道称,虽然德国政府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但依然无法改变经济困境。德国工商总会负责人指出,大众集团正在计划关闭几家在德国的工厂,这会导致数万名德国工人失业,这已经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德国正在“去工业化”。不得不说,这样的情况一旦出现,将对整个德国造成严重冲击。事实上,德国高层也明白这个道理。
但德国的工业衰退压根无法短时间内解决,因为诱发原因太多了。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原本依赖俄罗斯稳定供应天然气的德国遭受重大打击,能源价格急速上涨。据统计,天然气价格上涨直接影响到了工业领域的成本结构,企业被迫承受前所未有的成本压力。就像化学工业、钢铁制造业等能源密集型行业首当其冲,生产活动大幅收缩。
工厂
而且,德国积极响应全球减排倡议,大力推动能源结构改革,逐步淘汰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转而投向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这一转型过程充满了曲折,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调配不足,导致短期内出现了电力供应紧张,加重了工业企业的运营负担。
还有供应链断裂与国际贸易摩擦,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得全球供应链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德国企业也不例外。物流受阻、原料与部件短缺成为了常态,严重影响了生产链条的连贯性。以汽车产业为例,芯片荒导致多家德国车厂被迫减产,损失惨重。
能源
同时,俄乌冲突以及贸易战等因素加剧了全球范围内的贸易紧张局势,使得德国出口导向型企业面临新的挑战。关税升高、出口订单锐减,让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减弱,失去了原有的市场份额。
此外,德国数字化转型相当缓慢。尽管德国提出了“工业升级”计划,倡导智能化制造,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却显得步履蹒跚。与美国硅谷等地的企业相比,德国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尖端技术的研发应用方面落后不少,这直接制约了工业升级的速度。
德国
德国高等教育体系在培养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领域人才方面相对薄弱,加之移民政策收紧,使得企业难以引进急需的专业人才。加之本土年轻人对传统制造业兴趣不高,加剧了人才短缺问题。
还有行业监管不断严苛,频繁出台的行业法规和高标准的质量认证体系,虽然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与信誉,却也让企业不堪重负。特别是在医疗设备、汽车零件等高科技领域,过度监管压制了创新活力,降低了市场进入门槛,反而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德国总理
最后,是劳动成本高涨。德国的劳动力市场以高工资、优厚福利著称,但这同样意味着企业需承担更高的用人成本。加之近年来,工会力量强大,经常发起罢工活动争取更高薪酬,无形中抬高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压缩了盈利空间,进而导致越来越的企业选择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