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不相信爱情,钻石卖不动了

商事要沥金 2024-10-11 11:15:57

当年轻人不再恋爱脑,“一颗永流传”的钻石也卖不动了。

曾经高不可攀的钻石,价格变得亲民了许多,国内4.0克拉钻石价格相比7月下跌了13.5%,而5.0克拉钻石的价格则减少了7.7%。

不少网友纷纷表示,身边的朋友结婚买钻石的也越来越少,更多的人喜欢买黄金落个实惠,然后买颗大大的水钻充门面。

小小的消费趋势,变成了行业变革的大势。

细心的你可能会注意到,街边和商场中的钻石专卖店数量明显减少。DR钻戒在2023年内共关闭了184家门店,昔日钻戒龙头“IDo”退出了多个城市,总市值缩水超97% 。

GJEPC报告指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钻石市场,在2024年的天然钻石需求下降了约50%。

时代变了,钻石销量还有可能好起来吗?

天然钻遇冷培育钻掉价

经济下行的风吹来,钻石价格冷得瑟瑟发抖。

首先是天然钻走下神坛,打开周六福、老凤祥这类的知名品牌网店,消费者不难发现许多仅售数百元至千元出头的钻石项链和戒指。

另一方面。河南地区的培育钻石毛坯已从每克拉100美元打到了约15美元,一年内跌了将近九成。“便宜大碗”的培育钻涌入市场,进一步压低了价格。在国内部分地区,培育钻石的价格已经跌至天然钻石的约1/20。

其实,钻石价格能够卖这么贵,主要是由于行业巨头对产量和价格的人为控制。一直以来,无论从已探明的储量还是当前的产能来看,天然钻石都供大于求。

另一边,培育钻生产商又持续扩大产能,进一步让市场供应量剧增。

国际知名钻石供应商戴比尔斯财报显示,2024上半年整体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1%。

大众观念下,天然钻石不再稀缺,加之人工培育钻石的大量涌现,这种双重压力让钻石价格很难攀升。

钻石靠边站黄金回C位

钻石长期以来被视为爱情永恒的象征,形成一种概念绑定。

某种意义上说,情感价值,才是钻石真正的“投资价值”。

由周大福发布的《2023珠宝消费趋势调查报告》显示,有58%的消费者认为钻石代表了爱情的承诺。

但是现在,情感营销的算盘打不响了,因为对于这届消费者来说,爱情在生活中的分量正在逐渐降低。

知乎发布的《2023年轻人恋爱观报告》中指出,年轻人对恋爱的渴望并不强烈,他们的恋爱意愿评分仅为5分。民政部的数据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2024年上半年结婚登记对数的显著下降,同比减少了49.8万对。

越来越少的人选择结婚,钻戒的需求自然减少,然后销量下滑。

即便是想结婚的人,也深谙日子是过给自己而不是给别人看的,对钻石等物质消费的考量更为理性,不再单纯追求虚荣和面子。

那么钻石品类未来的出路在哪?

排除掉婚姻、爱情这些赋予在钻石上的过高价值期待,“悦己”是一个可行的方向。

根据贝恩咨询的数据,46%的中国消费者是为了“悦己”而选择购买珠宝。

所以这几年,周大生、DR钻戒、豫园珠宝等品牌在营销上都增加了“个性”“自我表达”等概念,企图迎合当下热潮。

思路可取,但道阻且长,毕竟用户心智培养了这么多年,观念一时也很难掰过来。

要好看更要保值

在经济不稳定的环境下,消费者在首饰选择上越来越考虑保值潜力和性价比。

曾经,所谓的“小确幸首饰”——即寓意美好、设计独特、舒适百搭、价格亲民的热门首饰,在市场上的热度有所降低。

比如,去年由于明星佩戴珍珠的示范效应以及线上直播的推动,珍珠市场在国内迎来空前火爆。市场规模达到了约3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46%。

但到了今年,珍珠市场的火爆状况开始降温,珍珠价格回落,销售额下滑,商户面临库存积压等问题。

毕竟面子都是虚的,首饰保值带来的安全感却是实实在在的。

钻石市场的低迷与隔壁黄金销售的火爆形成了鲜明对比,可见相比于寓意或情感价值,消费者更倾向于考虑首饰的功能性。

去年以来,彩色宝石市场持续上行,价格涨幅从数千到上万元不等。尤其是红宝石、蓝宝石等热门品类,价格翻倍增长。

消费者除了偏好宝石的设计感,更看重其投资属性,稀缺的高品质宝石尤其具有较大的增值空间。

其实,黄金和宝石,以及小确幸首饰的命运,对于钻石商都具有参考价值。

高端钻石重量大、品质高、稀缺性强,保值能力高,可以对标黄金和宝石,它们注定不是面向大众的,也不会因经济波动有太大影响。

对于培育钻而言,它们类似于小确幸首饰,主要作为日常装饰品。最重要的是做好设计,赏心悦目,满足年轻人的个性化需求。

总之,老一套地把钻石捧上天,现在的消费者不信了;踩得太低,又失去了它本身的吸引力。

奋力挣脱爱情标签的钻石品类,正在等待一个全新的市场定位。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