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2024财年薪酬增长近60%
今日凌晨,英伟达举办了2024财年股东大会。股东批准了12名董事提名人选,并通过了高管薪酬计划。
据了解,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的薪酬主要分为现金、当年业绩相关股票激励(SY PSUs)、三年业绩相关股票激励(MY PSUs)三部分。其中,股票激励部分占到当年全部薪酬的88%,现金薪酬仅占12%。
图源:英伟达官网
按照计划,黄仁勋2024财年的薪酬总额为3416.7万美元。
其中,现金奖励达400万美元,单个年度股票激励和多个年度目标股票激励达2667.6万美元,剩余249万美元为其他福利,包括安保、养老金计划、人身保险等。
相比2023财年,黄仁勋2024财年薪酬总额增长了近60%。
图源:英伟达官网
这看似收获满满,但与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相比,又好像拿了个“白菜价”年薪。
半个月前,特斯拉举行了2024年度股东大会。会上,股东通过了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560亿美元(约合4000亿元人民币)的薪酬方案。
特斯拉公开信息显示,马斯克从未获得过任何形式的固定激励,包括工资和奖金。他唯一的报酬是100%的风险绩效奖励,即所有薪酬均与公司的市值和业绩表现挂钩。
2018年特斯拉批准CEO风险绩效奖励方案 图源:特斯拉官网
2018年1月,特斯拉董事会批准了这个激进的CEO风险绩效奖励方案。
首先,方案设立了一系列挑战巨大的商业目标,具体表现为12个里程碑,涉及涵盖公司的市值、营收、盈利等方面。
当时,这个方案看起来难度极大。因为特斯拉彼时的市值只有598亿美元,2017年营收也只有117.59亿美元,亏损却高达22.41亿美元。
若要实现12个里程碑,这相当于:特斯拉营收要在2017年的基础上增长21倍,息税前利润增长17倍,市值增加11倍。
更可怕的是,在方案执行期间,马斯克没有工资和资金。如果完不成目标,他将一无所有。
然而,高风险伴随着高回报。当马斯克将目标全部达成时,他可以获得相当于特斯拉约12%的股份,价值高达560亿美金。
显然,“硅谷钢铁侠”的能耐,超出你我的想象。随后几年间,马斯克带领特斯拉一路高歌猛进。
2023年,特斯拉8000多亿美元的市值、967.73亿美元的营收、149.74亿美元的净利润,向所有人昭告了马斯克的“胜利”。
图源:英伟达官网
众所周知,在过去两年中,英伟达的业绩在生成式AI浪潮下突飞猛进,市值也随之扶摇直上,一度站上3万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作为公司掌舵人,黄仁勋自然居功至伟。但为什么,他的薪酬没有实现与马斯克相似的财富奇迹?
将黄仁勋与马斯克进行简单类比:如果英伟达也给黄仁勋安排了一项CEO风险绩效奖励方案,他将获得10%的股票激励;按照公司3万亿美元的市值,这份激励价值高达3000亿美元;毫无悬念,黄仁勋将被推上全球首富的宝座。
常言道:性格决定命运,时势造就英雄。
首先,比起马斯克的“雷霆之威”,黄仁勋相对温和的处事风格,或许是他暂时与“首富宝座”失之交臂的原因之一。
黄仁勋在董事会中并不像马斯克那样强势。目前,他对英伟达的持股比例不到4%,但马斯克对特斯拉的持股比例就超过20%,对董事会也有绝对控制力和影响力。
其次,英伟达的业绩飞升实在出人意料。人们或许猜测过英伟达能凭借AI红利创造高峰,但一举登顶“股王宝座”实在是可遇而不可求。
同时,一家上市公司针对高管层制定的薪酬激励计划并不会频繁地更改。
综上所述,尽管黄仁勋2024年薪酬,并未完全匹配英伟达这一轮业绩增长,但这也是情理之中。
黄仁勋的务实和焦虑
市场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登顶全球不久,英伟达股价就连连下跌,甚至一度跌破3万亿美元大关。
6月24日美股收盘,英伟达股价下跌6.68%,创下两个月内最大跌幅,报118.110美元/股,最新市值2.91万亿美元。
从巅峰到下跌的三天内,英伟达市值累计蒸发约4300亿美元,按照当时的汇率换算,折合人民币超3万亿。
市场人士分析,英伟达股价下跌与冲高回落调整、高管减持套现、估值泡沫等有关。其中,黄仁勋减持套现的行为引起大众关注。
图源: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具体来看,黄仁勋分别在当地时间6月13日、6月14日、6月17日、6月18日、6月20日及6月21日出售了12万股英伟达的股票。这期间恰逢英伟达市值登顶全球。
综合计算,黄仁勋自6月13日至6月25日,在7个交易日内合计减持英伟达股份72万股,套现总金额近95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6.9亿元。
然而,大众无需对“高位套现”过分关注。
因为黄仁勋只是近期继Meta CEO马克·扎克伯格、戴尔科技创始人兼CEO迈克尔·戴尔之后,抛售自家股票套现的第三位科技巨头高管。
证券人士分析,今年以来,美股科技巨头的股价上浮是受到人工智能市场乐观情绪的影响。因此,高管们借AI热度在股价高位时抛股套现的行为,在业内看来已是“见怪不怪”。
图源:英伟达官网
某种程度上,对黄仁勋而言,英伟达市值下跌只是正常现象。
高处不胜寒。真正引发黄仁勋焦虑和担忧的是,市场对英伟达芯片的需求可能会放缓。
据The Information,早在去年圣诞节,黄仁勋就发现了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英伟达的大客户是否会因数据中心空间不足而无法安装其AI芯片,从而影响芯片销售。
例如,亚马逊、微软等云服务器提供商并没有迅速建立新的数据中心和电源,以便容纳他们订购的芯片。
对此,英伟达开始收集大客户的信息,用来提前规划芯片的销售策略。
另外,黄仁勋还意识到:AI公司的营收压力会影响他们购买英伟达芯片。
例如,微软、Meta、xAI等公司正在使用芯片训练实验性的新AI模型。由于这些模型并不能立即产生收入,投资人可能会向这些公司施压减少芯片采购。
正如今年4月底,扎克伯格承认AI所带来收入不确定后,Meta股价应声大跌,投资者对这种情况表示了明显的不满。
英伟达云服务器DGX Cloud 图源:英伟达官网
为了对冲芯片需求放缓对业绩的影响,英伟达已开始向大客户们销售更多软件,开拓新业务。同时,英伟达还成立了自己的服务器租赁业务DGX Cloud,直接与微软、AWS等大客户展开竞争。
尽管软件和云服务收入与芯片业务相比微不足道,但英伟达是不会放弃这块“蚊子肉”的。危机意识倒逼黄仁勋调动资源来发展与芯片互补的新业务,这将很可能帮助英伟达免受芯片衰退的影响。
永不停歇的英伟达
2023年5月,美国银行分析师Michael Hartnett将美国七家互联网公司统称为美股“七巨头”(Magnificent 7)。
它们分别是Alphabet(谷歌母公司)、亚马逊、苹果、Meta、微软、英伟达和特斯拉。
随后,科技巨头及高管逐渐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尤其是CEO的言行、薪酬等。
其中,在2023年,Alphabet CEO桑达尔·皮查伊的收入达2.26亿美元,成为世界上薪酬最高的企业领导人;苹果CEO蒂姆·库克的收入达6320万美元;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的收入达4850万美元。
图源:英伟达官网
与之相较,黄仁勋2024财年3416.7万美元的薪酬显得有些中规中矩,平平无奇。
然而,薪酬从不是黄仁勋关注的重点。比起短暂的狂欢,他更想带领英伟达再创科技高峰,而非局限于一时的光鲜亮丽。
面对不可避免的芯片需求下滑,英伟达如果没有稳定的新收入来源,未来可能会很艰难。
曾几何时,思科、太阳微系统等科技公司也像如今的英伟达一样风光无限,但它们快速崛起后又迅速没落。
为了避免重复同样的命运,黄仁勋将带领英伟达继续奔跑,超越对手,更超越自我。
作者 | 王小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