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打造儿童幸福空间

中国城市报 2024-11-21 21:15:33

去年,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等23家单位联合印发的《北京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外公布,《实施方案》按照“儿童优先、普惠共享”“首都特色、首善标准”“全域创建、试点先行”“统筹推进,多元参与”四项原则,提出22项重点任务,加快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根据《实施方案》,到2025年,北京要在3到5个区开展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推进建设一批示范性儿童友好街区、社区、学校、医院、公园等,到2030年,全面建成儿童友好城市,让广大儿童享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时隔一年多,北京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到了何种阶段?各区、各部门围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又推出和落实哪些特色项目和部署?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期间,广大儿童的公共交通、日常活动、生活环境出现哪些变化?中国城市报记者近日走访予以报道。

政策引领

构建儿童友好城市蓝图

儿童友好城市是指为儿童成长发展提供适宜的条件、环境和服务,切实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的城市。

回顾《实施方案》,其中三个要点值得关注,包括发展儿童服务“首都品牌”、加强困境儿童“首都保障”、营造儿童友好“首都氛围”。

围绕这些要点,北京市妇联、市规自委委托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市民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儿童和家长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期望和建议。

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的冯秋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前不久收到自己孩子所在学校通知,为进一步推进儿童友好通学空间建设,拟开展试点学校校前摸底调研工作。在冯秋手机里的一份电子调查问卷中,记者看到西城区政府有关部门分别对“上下学交通安全与治安状况、交通畅通情况、交通出行方式、单程时间”作了细致了解。“现在北京已入冬,早晚时常伴有小雨,对于通勤时间超过20分钟的儿童来说,上下学的交通问题确实值得重视。”她说。

对于这种调查形式,北京城市学院科研部门党支部书记、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研究基地副主任冀文彦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深切赞同。“在政策制定、措施落实过程中,相关部门只有充分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才能确保政策更加符合儿童的实际需求。”她说。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正因如此,北京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一经提出,即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民盟中央文化委副主任、北京设计学会创始人宋慰祖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市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是政府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目前北京仍处于全域创建的试点阶段。各项政策落实、设施建设还在磨合和推进过程中,有的地区虽有成效,但整体还需时间检验。”

实践探索

打造儿童友好城市样板

北京市在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过程中取得不少阶段性成绩,北京市体育局官网提到,全市已有儿童游乐游艺、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等各类设施千余处,同时充分利用公园自然环境打造飞盘、露营等新兴运动场景,满足包含儿童在内的不同群体需求。

此外,北京市注重健全优质均衡的儿童服务体系。除积极推进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还加快规范普惠托育机构市场,据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首批普惠托育机构名单,截至今年2月,本市普惠托育机构共计58家(不含幼儿园托班)。

除市级部门,北京各区也积极展开行动。今年5月,海淀区一场以“‘童’享海淀 友好之城”为主题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主题宣传活动吸引了众多家长和儿童的关注。今年13岁的范小雨周末和家长参加了海淀区儿童友好城市主题宣传活动。“一进园区,我就被热闹的气氛吸引住。”范小雨回忆说,“经主持人介绍,我了解到叔叔阿姨为了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作出了许多努力。”

为确保各项举措落地有依据,海淀区制定了《北京市海淀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方案》,明确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今年,海淀区成功入选第三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

在海淀区的一些儿童友好城市项目建设中,北京城市学院也深入参与。冀文彦介绍说:“在社区楼门文化和社区文化墙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创造了充满童趣和乐趣的公共服务空间。这些举措能够很好地丰富儿童户外学习与运动环境。”

在朝阳区,今年初开始,区园林绿化局积极践行“护幼尊老助弱”的理念,围绕打造高品质、人性化的全龄友好型公园,加快推进“儿童友好公园”建设。朝阳区园林绿化局副局长李大鹏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自“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已成功建设了四得公园、黄渠公园等12处全龄友好型公园,改造提升面积达到42.43公顷。今年国庆节前,改造提升后的日坛公园和四得公园二期全龄友好全面开放。这些公园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居民的需求,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休闲活动空间,让老年人乐享晚年,儿童欢度童年,真正实现了老有所乐、幼有所嬉的美好愿景。

谈到针对儿童的一些重点部署时,李大鹏表示,“儿童友好公园”在设计上注重安全、环保、耐用、互动、友好理念,具体措施包括:一是通过改造儿童活动区域,增加儿童活动攀爬坡、秋千、滑梯、沙坑等游乐设施,丰富儿童活动空间;二是对儿童活动区域进行分年龄层设置;三是提高趣味植物、食源、蜜源植物的种植比例;四是通过布置普通型及互动型科普教育展示牌,设置智慧化电子屏等形式,开展生物多样性、食源蜜源植物等科普宣传活动;五是完善无障碍基础设施,提升无障碍游园体验。

社会参与

共筑儿童友好城市未来

北京市在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过程中,同样注重发挥社会各界作用,通过广泛的社会参与,共筑儿童友好城市的未来。

为更深入参与到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来,2023年11月20日,一批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和社会组织组成的“北京儿童友好共建联盟”成立。目前,已有众多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加入联盟。

在共建联盟的推动下,北京市涌现出一批企事业机构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典型案例。如北京市妇联与北京银行签署了共建儿童友好城市合作协议,以儿童需求为导向,共同推进城市街区、社区等城市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拓展儿童友好成长空间。同时,北京银行还推出“儿童友好型银行”特色品牌,着力打造儿童专属金融服务体系,为儿童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

政府、协会、企业等机构在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方面,还有哪些事项值得注意?宋慰祖认为,民间组织的监督和服务作用非常重要,其关键落脚点可放在社区层面。因为社区是社会治理最基础的单位,与儿童生活、学习、成长非常密切,同时也是儿童熟悉社会与启蒙的最亲密空间。目前社区发挥的作用不足,特别是社区的构成相对封闭、服务组织馈乏,不宜于儿童自由、自主、快乐的学习成长。这些问题应引起重视并加以改变。

宋慰祖还建议,政府和企业应从儿童视角出发,以“1米的高度”看城市,在公共交通与场所强化公共设施建设,加装儿童扶手、儿童座椅等;同时,老师、家长和教育人士要更多关注中小学校园霸凌、小学生书包过重等问题,多层级、共努力,助力儿童友好城市稳步推进。

在冀文彦看来,社区是儿童生活环境的“最后一公里”,也是适儿化环境改造的重要抓手。社区要从“有”逐步转变成“好”,从简单的“满足需求”逐步转变为“主动融入”,让儿童在社区拥有独立活动的权利。这样不仅可以打造儿童友好社区、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也从另一个角度促进和提升生育率。

除了社区,冀文彦认为学校也要与政府建立沟通闭环,即政府到学校宣讲政策,学生通过学校向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让儿童切实感受到自己在解决城市问题方面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中国城市报记者 王 楠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