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始善终何其难

另类评说 2024-10-22 14:39:24

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十二月的一天,皇太子真金去世。而他的去世,并不正常。

真金的父亲元世祖忽必烈,早年受儒士的影响很大,很多汉臣在他的朝廷中居于重要位置。但是,在忽必烈执政的后期,对汉法的兴趣日益寡淡,转而重用回回人阿合马理财。为什么他会重用阿合马?因为按照阿合马的思路理财,可以让国家的财政收入增长十倍。如此这般,无论是对外用兵还是享受生活,他都将拥有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刘秉忠、史天泽、赵璧等曾经备受他信任的汉人重臣,也在这一时期也相继去世,进而让汉臣地位大大降低,对忽必烈的影响大大下降。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众汉臣串通了道士李居寿,利用一次奉旨斋蘸(俗称做道场,为道教的祭祷仪式)之后的机会,由李居寿对忽必烈表示:“皇太子春秋鼎盛(年富力强),宜预(参与)国政。”与此同时,朝廷重臣董文忠也从旁劝谏让太子理政,真金由此开始参决朝政,地位和权力仅在元世祖一人之下。

对于真金的上位,阿合马余党答即古阿散等人是极不愿意看到的(此时的阿合马已经意外被刺杀,他提拔的很多官员也被查究),他们千方百计试图整垮真金,而他们后来还真找到了这样一个机会,那就是行台御史上书请求忽必烈内禅——把龙椅让给真金。但事实上,忽必烈远还没有在龙椅上呆过瘾,所以,听到相关举报后大怒,对此事进行查究;身为太子的真金也因此忧惧不安,“以是致疾”(因为这个导致患病),并最终不治。

真金的离世,对于元朝后来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短命的朝代之一,是有重大影响的。因为作为崛起于北方的游牧民族的蒙古人,“马上”功夫非常了得,夺得天下轻而易举;但是,要说到“马下”治天下,那就是他们的短板了,因为他们并没有统治人口如此众多、地域如此辽阔的国家的经验。所以,如果没有对汉文化深入的了解或者说融通,借助孔孟之道这样有力思想武器来治国理政,会遇到不小的问题的。而真金本是可以填补这一空白的,因为他从小接受的就是汉学的教育,长大之后身边的“太子师”也有不少是姚枢、窦默、王恂这样的大儒,三纲五常,为学之道,历代治忽兴亡等,是他日常最为重要的学习内容。

因为儒家思想的长期熏陶,高度“汉化”的真金,具有成为贤君的很多美德。比如说他主政中书省,江西行省把四十七万贯的年度财政节余上交朝廷,他愤怒地说道:“朝廷但(只是)令汝等安百姓,百姓安,钱粮何患不足!百姓不安,钱粮虽多,能自奉乎?”他穿的绫袷被弄脏了,他命令侍臣加以染治,侍臣请另换一件织绫,他说:“吾欲织百端,非难也。顾是物未敝(坏),岂宜弃之?”东宫香殿建成,工匠请求凿石为池,如曲水流觞故事,他说:“古有肉林、酒池,尔亦欲吾效之耶?”(清毕沅《资治通鉴•元纪》)

如果真金不是因为奸臣的阴谋得逞忧惧而死,而是顺利地接班成为元朝的皇帝,那么,后来元朝的命运会不会有所不同?答案很有可能是肯定的。但我们同时不能不说的是,即便如此,假如他到了一定年龄,逐渐丧失了进取之心,开始迷恋于享受权力与享受生活,头脑也变得迷糊之后,其实是有可能与他的父亲忽必烈一样,有始无终的——早年的忽必烈,与晚年的忽必烈还是有相当的区别的。这反映的是什么?是无论何人都无法在与时间的斗争中取胜,以及封建社会皇帝之人的地位太高、权力太大,无人能够真正予以监督,更不可能为之纠错。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历史中,出现过数百位皇帝,其中一些被后世之人誉为明君,比如说汉武帝、唐太宗、康熙、乾隆等等。然而,他们中有哪一个能善始善终的?没有,这是不是反映了某种规律?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