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年前琼州被强迫“开埠”,西方十国入驻“投资开发”海口

花梨岛说历史 2024-08-05 00:28:05

旧相片窥探百年德、法领事馆风貌,160年前海口被迫“开埠”!

清咸丰八年(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琼州(今海口)被开辟为国际通商口岸,准予英、法等入境通商传教等,允许在岛内设立领事,海口在历史上很不光彩地与“国际接轨”了。

1958年,中英签订《天津条约》场景(资料图片)

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先后有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葡萄牙、奥匈帝国、挪威等国与清廷签订不平等条约后,纷纷在海口设立领事馆或派出领事。

西方十国在海口设立领事不是最终目的,这些入犯者一双贼眼盯在了中国的主权。

开埠通商,其中最肥的管理权力非海关权不可。

民国时期琼海关大楼相片(资料图片)

今日琼海关大楼

光绪二年(1876年)4月1日,琼州海关税务司公署,简称“琼海关”在海口成立,由英国人控制管理权,主要把控货物的进出口。

国力没落,列强弱肉强食,海口被西方强行“开放”,颜面无光,耻辱极强;开埠的海口成了洋人为所欲为的天堂,洋货纷纷入岛,本地资源遭掠夺。

海口面貌从此彻头彻尾改变,海口城具有南洋特色的建筑如雨后春笋相拥而起,这些具有中西合壁风格的建筑楼群,也就是现在所称的“骑楼”。

海口骑楼老街景观

人口借助“开放”的港口与无序的管理,来去自如,外籍人员流入来分利,同时海南本地居民也纷纷流出东南亚各地,这就是著名的“下南洋”时期,仅光绪二年(1876年)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23年的时间,自海口港港口乘船只外出的人数达24.5万人,这些人“下南洋”谋生、找出路、创业,以至定居于海外生活,他们以及后裔,就成为了华侨。

海口骑楼老街一角

回眸过往,历经沧桑风雨的海口骑楼老街,已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街,百余年前,那些进驻海口的世界十大列强建立的领事馆如何了呢,我们来重拾这段历史的痕迹。

海口外国领事馆成员与家族合影(资料图片)

海口英国领事馆成员家族合影(资料图片)

海口通关之后,美国商人出入海口港的频率逐年增多,同治十一年(1872年),美帝率先在海口设立领事,至宣统三年(1911年)终止,历时40年。

次年,小日本嗅觉迸发,把觊觎的魔爪伸向中华宝岛,同治十一年(1873年),在海口设立领事馆;1939年2月,卑鄙无耻的日军侵入海口,为达到侵略整个亚洲的野心,1941年,日本把海口领事馆升格为总领事馆,独霸海口,直到1945年,日军投降,总领事馆关闭,历时72年,成为设置的时间最长久、规格最高的总领事馆。

《1933年的海口地区图》标注英、德、法领事署位置

清末对中国的掠夺事件中,总离不开行径恶劣的英国佬。光绪元年(1875年)英国接踵而至在海口设立领事馆,直至民国十五年(1925年),历时50年。

一张1933年的海口地区图显示,英国领事署在位于海口盐灶村附近建立。

1930年拍摄的德国领事馆相片(资料图片)

光绪七年(1881年)至民国三年(1914年)为德国设立领事馆时间,历时33年。位置紧邻英国领事署位于海口盐灶村附近。

矗立于盐灶村旁,两层楼高的西式领事馆雄霸于椰子树下,楼顶插着德国1930年使用的三式条纹国旗。

《清末民初海口图》标注法国领事署

法国领事馆设立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时61年。

《清末民初海口图》标注,法国领事署建于海甸岛,位置为现在的海口钟楼正对面的海岸上。

眺望海甸岛岸边的法国领事馆(资料图片)

对岸眺望,两层的法式风格的领事馆独立建于海甸溪对岸的海甸岛岸边,尚为渔村的海甸岛较为偏隅,野草荒坡上立着一座法式建筑,彰显了法国人行事较为特立独行。

如今的海甸岛已高楼耸立,旧相片让你回望过往开埠时期的景迹。

曾经的修筑的法国领事馆,如今高楼林立

除了影响力超强的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外,还有意大利、比利时、葡萄牙、奥匈帝国、挪威等五国也跟着西方列强耀武扬威,掠夺在华的利益,与清廷签订不平等条约,相距“投资海口”。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奥匈德国设立领事馆时间历时16年。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葡萄牙设立领事馆时间,历时8年。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意大利设立领事馆;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比利时设立领事馆;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挪威设立领事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