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又宗
打不赢,跑就对了来看一下刘备是怎么打仗的:
《三国志.魏书》:「是时,公方有急于官渡,乃分留诸将屯官渡,自勒精兵征备。备初谓公与大敌连,不得东,而候骑卒至,言曹公自来。备大惊,然犹未信。自将数十骑出望公军,见麾旌,便弃众而走。」
官渡之战开打以前,刘备袭击了车胄,车胄战败身亡,刘备夺取部分徐州领地,招募一批新兵;本来经营得不错,就在情况愈发上轨道之际,听闻曹操亲率精兵前来,刘备直接打都不打,跑了。当时很多人笑刘备胆小如鼠,畏曹如虎,可只有刘备知道,这就是《孙子兵法》教他的招数。
《孙子兵法.谋攻篇》:「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孙武认为打不过就快跑,不要逞匹夫之勇,白白徒增伤亡,逃跑并不可耻,死了才是什么都没有了。刘备深谙此道,才刚收一批新兵,还没训练完,曹操就亲率虎豹骑、青州兵这种精兵前来,开什么玩笑,怎么打得过,跑吧!后世的游击战也是这种「全」思想的战略产物。
其实逃跑也需要勇气,有些人明知道打不过,但总是心存侥幸地幻想自己可能是项羽再世,或是李世民附身,感觉只要撑到最后就可以迎来好的结局,这种赌徒心态往往会让自己输到一败涂地,吕布就是最好的例子。曹操水淹下邳后,吕布早就知道扛不过了,但舍不得苦心经营的一切,选择死守,最后被曹操先绞死再斩首,一代飞将就此殒落。
不是我使诡计,是你们爱往圈套跑《孙子兵法》还有一个主要思想——兵者,诡道也。
孙武打仗时讲求活用计谋,而且要不断变化来迷惑对手,让对手猜不出自己的真正意图。刘备打仗就常智计百出,博望坡之战就是最好的例子,夏侯惇史实上打仗确实菜,但旁边还跟了五子良将于禁啊!结果双双被骗,掉入刘备设下的圈套。
刘备入蜀之战也是很好的例子。当时孙权派出吕岱带兵随刘备行军,打算等刘备打下巴蜀后,名正言顺分地盘,结果刘备使出「诡道」,透过一些手法,让吕岱以为刘备「部众离落,死亡且半,事必不克」,吕岱率军退出战事。结果刘备等到吕岱离开,却成功攻克巴蜀,气得孙权大骂刘备是「滑虏」,就是狡诈的小人。
汉中之战更是刘备用兵的巅峰时刻,先是以身犯险,不顾后勤补给线被断的风险,带着大军越过山丘,直接绕到夏侯渊背后的定军山,打乱夏侯渊的部署。
《孙子兵法.地形篇》:「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
掌握高地优势的刘备,随时都可以对夏侯渊发起冲锋,让夏侯渊急忙召回张郃,带其驻扎到定军山下,准备在此一决胜负。接着刘备采用法正的奇谋——「声东击西」,夏侯渊为了预防被刘备冲击,亲率少数将士布置鹿角拒马等防御工事,这个微妙的瞬间被刘备抓住,最后大破敌军,黄忠也亲手斩杀夏侯渊。
直到曹操率军前来,刘备一方面用防守战消耗曹军,让其「积月不拔,亡者日多」;另一方面,派出黄忠和赵云出击,在汉水之战中击败曹军,整个曹军阵营一厥不振,最后曹操只能撤退,刘备取得汉中之战的全部胜利。
以上所有战绩足见刘备是蜀汉名将之首,毕竟此战难度极高,用兵水准在三国时期都是顶尖。
刘备贯彻「全」道还不仅如此,赤壁之战后,平定荆南四郡时,就是采取「斩首攻心」的战术,其他三郡的太守看到刘备势不可当,直接投降,只有武陵太守金旋坚决不降,刘备也不啰唆,率军突击武陵并斩杀金旋,用最小的代价结束整个荆南的战役。
人马愈打愈多的关键入蜀之战也一样,刘备靠着计策和手腕,把自己的人马愈打愈多,除了在雒城踢到铁板,打了一年还赔上凤雏庞统,换作曹操,雒城早就被屠城了,但刘备依旧没有多行杀戮,最后包围成都城时,刘璋打算死守,结果刘备只是淡淡说了句:「马超刚刚来投降于我。」
历史上马超的名声很臭,臭到快和吕布其名,坑爹、背信忘义、烧杀掳掠、屠城这些坏事一件也没落下。刘备的意思很简单:「我很善良,但马超就不一样了,你再不出来投降,马超进去后可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喔!对了,马超是都亭侯,我是宜城亭侯,我俩算是平级,马超杀你的话,可不算我杀的唷!」
刘璋没办法,只能开城投降,刘备又用最小的代价吃下成都,由于一直保全自身实力,吸收对手的有生之力,才能在巴蜀战后,马上和曹操再战汉中。
刘备集团还有一项傲人纪录,自始至终没有一次屠城的记载,马超早年虽然有过,但加入刘备阵营就再也没有了。刘备过去被吕布打到快断气时,依然禁止军队劫掠百姓,并带着部队进行一场难以想像的行军,一路上刘备手下的官员和士兵为了活命,不得不靠吃同伴的尸体来果腹。
即便惨成这样,刘备的军队依然没有溃散,没有哗变,也没有抛弃刘备,就这么一路吃着同伴尸体,直到麋竺率众来援,才解除了危机。
刘备贯彻《孙子兵法》的「全」,为他拿下乱世当中最宝贵的资源——人心,就是因为每个人心向刘备,蜀汉集团在整个历史上,才会那么闪耀而特别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