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因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被视为第二个波斯湾
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面对蕴藏丰富油气资源的深海区域,我国开采技术力不从心
只能引进六家技术实力雄厚的外国石油公司合作进行勘探以及开采,但经过十年的投入却没有开采到一滴石油,中国不得不走上自主勘探开采之路,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资源缺乏,开始关注南海的油气资源,根据一些估算,南海可能拥有约110亿桶的石油储量,和近190万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储量,若能开采出来,可以解决当时中国能源匮乏的问题,可当时中国海洋油气开采的技术有限,只能眼睁睁看着其他国家在九段线附近攫取资源而无可奈何,无奈之下,中国引入了壳牌、埃克森美孚、雪佛龙等六大石油巨头公司,联合勘探和开采南海区域的资源。
合作十年期间,共投入了75亿人民币,钻探了15口井,结果却一无所获,不仅如此,在合作期间外资公司一直对我们高度戒备,始终不愿技术分享,只关注资源获取,重要会议也隔离开来,在投入了时间金钱却一无所获后,撂下摊子并放话,这是开采禁区开采不出来资源,中国不得不走上自主勘探开采的道路。
为什么南海区域的油气资源那么难开采呢?首先南海区域位于多个地质板块的交界处,地质复杂,而且由于深海底部与地幔相对较近,这个区域的油气开采温度相当于在火山口上进行钻探。井压可达50兆帕,温度超过200度。
意识到技术的局限性和落后后,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在深水油气勘探、钻井技术、海上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2012年,海洋石油981号投入使用,不久后,更先进的海洋石油982号在2019年交付,2020年投入使用。
982钻井平台是中国最新一代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可在1500至3000米的水深中作业,排水量4万吨,配备了先进的动力定位系统和智能化设备。 并具备12000米的钻井能力,能抵御15级台风。
钻井平台并不是固定在一个位置的,它是哪里勘探到资源,然后移动到哪里进行开采,所以它既能保持在海上大风大浪上作业,又能移动到海洋各处去钻井,可想而知这个技术难度有多大,那么它是如何在恶劣天气下保持稳定性,又是如何移动的呢?
982钻井平台是半潜式设计,只有作业甲板部分露出水面,通过部分浸入水中的浮筒来提供浮力,这些浮筒可以根据需要注入或排出水,以调整平台的吃水深度和稳定性,若平台需要长期作业,钻井平台可能会使用锚泊系统来辅助稳定,这些锚通过锚链连接到平台底部,将平台固定在海床上。那么怎么应对一波又一波的海浪呢?钻井平台上的钻井设备通过球型关节和运动补偿装置与钻井管道相连接。这些装置能够吸收平台的倾斜和移动,确保钻井平台保持水平状态。
开采完成后,982平台可以利用自身推进器,短距离的移动到下一个开采点。自己就能充当一个大船。
目前这两个钻井平台每年能在南海区域打20多口井,开采8000余万吨原油,300多亿方天然气,为中国的深水油气开发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保障。也为中国的海洋石油工业赢得了宝贵的经验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