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派出精锐部队到东北,其中装备最好的新编第1军、新编第6军全数到位;除此之外,还有美械的第13军、第71军,以及半美械的第52军和滇军的第60军、第93军;另外还有青年军整编第207师。
到1947年夏,东北国民党军总计有正规军36万人,另有地方武装12万人,总计约48万人。
而在当年的夏季攻势中,东北国民党军损失8万余人,可谓是元气大伤。
夏季攻势后,陈诚到东北接替熊式辉、杜聿明,兼任所谓的东北行辕主任,并将原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并入东北行辕,施行统一指挥。
陈诚这个人指挥作战能力不行,但比较喜欢整编扩充部队,其“土木系”的庞大系统就是从第18军第11师中不断扩充而来的。
而在东北战场上,陈诚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编军队。
其先是将原先收编的各种保安部队,统一整编为暂编师,总计捏出了10多个师的番号;另外又从关内战场上调来了第49军,再加上此前调来的第53军,使得东北国民党军的军级番号增加到了10个。
此后陈诚再进一步操作,通过拆分老部队,并合并杂牌部队的方式,扩充出了新编第3军、新编第5军和新编第7军。
这种新老结合的方式,是“土木系”扩军的法宝,比如仅次于第18军的第54军,最早就是以从18军中调出的第14师为基干成立的。
到后来第14师自己也调到了驻印军中,后来成为了新6军的主力;在本轮扩军中,第14师调出,结合其他部队重新整合出了新3军。
而从新1军中则调出新38师,与杂牌部队重新整合出了新7军。
但值得注意的是,新22师和新38师各自是新6军、新1军的头号主力,新22师依然保留在新6军建制内,但新38师却调了出来。
这其中当然掺杂着复杂的人事和派系关系,但无疑对新1军造成了很大影响。
而将新38师调出组建新7军,因为骨干力量不多,整个军的力量肯定也不强。
根据1948年初汇报上来的点验数据,整个新7军当时只有20400余人。
很显然,除了新编第38师之外,这个新成立的军极度缺乏军直属部队,另外其他的两个师也很缺乏兵力。
除了新38师外,新7军所辖的另外两个师是暂编第56师,以及暂编第61师。
其中暂编第56师的前身是伪满铁石部队,其最初的装备虽然很好,但空运到东北后屡遭败绩,人员和装备损失已经很大;
而暂编第61师是由地方团队改编的,当时只是初步把架子搭好,还远称不上建制齐整。
不过此后新编第7军的兵力、装备迅速得以提升。
因为新1军在长春是有不少留守部队和仓库的,而这些留守兵力后来大都划归了新7军,武器装备也进行了补充。
这就使得新7军后续的军部及直属部队增加到了4000人,有骑兵团、汽车营、榴弹炮营等单位。
而除了将原新1军的留守兵力划进来外,国民党军也在持续进行兵员补充。
比如新编第38师,在屡遭战损后其实是缺员的,但后来通过补充兵力后便增加到了12000人。
这样的兵力数据基本上已经使得该师达到了满编水准,即便在整个东北国民党军中,也是不错的水平了。
而另外的暂编第56师和暂编第61师,也通过补充本地兵员充实建制。
这两个暂编师采取三团建制,因为基本上没有太多的师直属队,所以把步兵团填起来,就勉强能用了。
据郑洞国回忆称,这两个师当时各有7000余人的兵力。
这样的话,两个暂编师所辖步兵团的兵力就有2000多人,再加上千八百的师直属队,也算凑合了。
所以新7军后来的兵力阵容就达到了30000余人,其中军直属部队4000人、新38师12000余人、暂编第56师和暂编第61师,各有7000余人。
一直到长春和平解放时,新7军的大致兵力依然如此。
因为当时统计到的投诚正规军有32000余人,除去第1兵团司令部及直属队外,剩下的基本就是新7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