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梵高”朱炳仁:80岁开展览,吸引2亿人关注,不愧东方之光

另子维好故事 2024-08-16 02:51:15



毕加索说:“艺术是一种使我们达到真实的假想。”

7月20日在国博盛大开幕的“熔铸古今·八十而立”朱炳仁艺术展,呈现的作品无一不诠释着从“铸鼎象物”到“离形得似”的艺术蜕变。

开幕当天,央视全程直播,至今已有160余家媒体争相报道,展览获得了近2亿次的关注,这无疑是艺术界的一次震撼性事件。

朱炳仁被誉为东方的“梵高”,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艺术大师,是“朱府铜艺”第四代传人。以其非凡的才华和执着的追求,在铜艺的世界里不停地发光发热。他出生于铜艺世家,身上流淌着传承千年的铜艺血脉。

改革开放春风吹拂之时,他毅然肩负起家族传承的使命,于不惑之年重拾铜榔头,踏上了这条充满挑战与荣耀的艺术征途。

从第一座铜门的惊艳诞生,到第一幅铜壁画的震撼问世,再到第一座铜建筑的巍峨矗立,朱炳仁以“熔古铸今”的卓越造诣,书写着属于他的艺术传奇。

有人问,为什么朱炳仁能进国博开个展?其实朱炳仁的艺术成就,不仅仅在于他对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更在于他将青铜文化与当代艺术完美融合。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既能看到古老青铜文化的深沉底蕴,又能感受到现代艺术的创新活力。

比如此次在国博举办的展览,以全面回顾为宗旨,展出了朱炳仁的代表作100余件/套,涵盖了铜建筑艺术品、熔铜艺术品、书画、铜印及重要的出版物和相关文献等。走进展览厅,仿佛置身于一个铜艺的王国,每一件作品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让人不禁为之倾倒。

每一道线条,每一抹色彩,都蕴含着他对传统工艺的深刻理解和对现代审美的独特感悟。

如法国雕塑家罗丹所言:“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朱炳仁先生便是这样的大师,他让古老的铜艺在现代绽放出全新的光彩。

几天时间,本次展览一直被报道称为是“必看展览”,其中还有诸多亮点,比如单件作品中最重者可达3.7吨,成为国家博物馆展出历史上“最重量级”的展览。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两颗向日葵,一颗是西方的梵高,一颗是东方的朱炳仁。

在刚刚结束的“从北京到巴黎——中法艺术家奥林匹克行”中国艺术大展中,朱炳仁携《燃烧的向日葵》《情深东西》两件作品亮相,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赞誉和认可。梵高母校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院长巴特·艾克曼斯评价他:“是根植东方、融汇西方,从传统走向当代的艺术家。”这样的赞誉,无疑是对朱炳仁艺术成就的高度肯定。

当然,朱炳仁能够进入国博举办个人展,绝非偶然。他是唯一一个跨越了工艺美术与当代艺术鸿沟的人。

在四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他的艺术探索从未停止,他的作品,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艺术的元素,展现了中国艺术家的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

另外,本次展览的主题十分引人,关键字“八十而立”。

常言道“三十而立”,而朱炳仁却说“八十而立”,八十岁,本是一个可以安享晚年的年纪,有人含饴弄孙,有人尽享天伦,但朱炳仁先生选择继续奋进。八十岁的他,依然充满激情,依然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是的,年龄只是一个数字,他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永无止境,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艺术的永恒魅力。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艺术家对于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朱炳仁的作品,就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扇窗口。我们通过他的艺术创作,世界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中国现代艺术的创新活力。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如何让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朱炳仁以铜艺为载体,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审美观念、人文精神融入其中,使他的作品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不仅让中国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也为中国文化的传播打开了新的通道。

不得不说,朱炳仁的艺术成就激励着更多的中国艺术家勇敢地走出去,他为中国艺术家树立了一个榜样,本次“熔铸古今——八十而立朱炳仁艺术展”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朱炳仁的艺术成就,更是他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

米开朗基罗说:“我在大理石中看见天使,于是我不停地雕刻,直至使他自由。”是的,艺术之路没有尽头,对梦想的追逐理应永不止步。

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像朱炳仁这样的艺术家,用他们的才华和智慧,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