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图书馆里珍藏着四大镇馆之宝,它们分别是:《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敦煌遗书》和《赵城金藏》。
前三者你或许并不陌生,而《赵城金藏》的前世今生,许多人恐怕并不知晓。
《赵城金藏》是全世界唯一的一部宋代第一部木刻版大藏经《开宝藏》的覆刻本。
这部藏经是唐代三藏大法师玄奘自天竺取回的梵文经卷中译善本,因刻于金代,后被供养在赵城县(洪洞县旧称)广胜寺,故而被命名为《赵城金藏》。
👆🏻《赵城金藏》经文
在1932年之前的数百年里,《赵城金藏》就安安静静地珍藏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广胜寺下寺的藏经柜里,少人问津、不被打搅。
直到1933年,一位名叫范成的高僧来到寺中,并发现了它。
次年,一位名叫蒋唯心的佛教居士奉命从南京出发前往广胜寺考察。
蒋唯心历尽艰险抵达广胜寺,在四十多天里,他将经卷全部展阅一遍,经过研究考证,最终认定这部藏经为金代刻印。
蒋唯心随后发表的《〈金藏〉雕印始末考》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揭示《赵城金藏》最全面、最科学的一篇文章,是奠定《赵城金藏》今天研究的基础。”
1935年,蒋唯心又奔赴四川崇庆县(今崇州市)上古寺探访《洪武南藏》,不幸中途遭土匪绑架,他企图乘夜逃命时被残忍杀害,一位天才学者,就此英年陨落。
👆🏻金代 赵城金藏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八(局部)
《赵城金藏》不但让中国学界重视,也在日本学界掀起不小的波澜。
日本“东方文化研究所”派人来到广胜寺,欲以22万银元的高价购买《赵城金藏》,遭到寺中僧人严词拒绝。
然而,碰了一鼻子灰的日本人并不死心,屡次三番派人来寺中游说。
日本人的觊觎,让僧人们警觉起来。为防不测,他们便把经卷集中整理,藏进飞虹塔。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山西由北向南逐步沦陷。
1937年9月,雁北地区沦陷后,驻防晋南的国民党第14军军长李默庵约见广胜寺住持力空和尚,提出部队撤退时要带走藏经,被拒。
1938年正月,阎锡山特使也来寺中索要藏经。力空和尚以“经已经固封在塔的顶层,留此则万无一失,搬运即不容易,更难保险安全”为由回绝了对方。
1942年春,已经占领洪洞县的侵华日军企图明抢,幸而八路军提前得到消息,先行一步将经卷转移,才避免了一场横祸。
之后的几年,日军一直未放弃对《赵城金藏》的追逐。在经卷的屡次转移过程中,多名八路军战士为保护国宝而英勇牺牲。
👆🏻1942年7月6日《新华日报(太岳版)》报道了八路军成功抢救经卷的过程
抗战胜利后,《赵城金藏》于1946年运到河北涉县转交北方大学,校长范文澜派张文教具体保管。1949年4月30日,《赵城金藏》运交北平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保存,《赵城金藏》终于有了最好的归宿。
不得不说,《赵城金藏》背后,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文物保护和传承的奇迹。
如今,当我们再次游览洪洞县广胜寺时,在欣赏一件件珍贵文物时,一定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深爱这片土地并为之奋斗到底的人们。
👆🏻《赵城金藏》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