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生产队里的干部:廉洁如清水,情深似厚土
在那个悠悠岁月里,农村的天空格外蓝,泥土的气息格外浓。生产队的号角一吹,男女老少齐上阵,田间地头热闹非凡。那时的农村干部,不像现在的高楼大厦里的官员,他们更像是田间的一株株庄稼,朴实无华,却根深叶茂。听说啊,那时的干部,吃群众一顿饭心里都不安,还得回请,这事儿,可真让人琢磨不透!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年,生产队里的干部,到底是个啥模样?
一、一碗饭的情深,干部心中的秤砣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一碗热腾腾的饭菜,对于农村人来说,那可是稀罕物。可你知道吗?那时的农村干部,即便是到了群众家里,吃上一顿简单的饭菜,心里也像压了块大石头,不踏实。
老李头是生产队里的老会计,一辈子清清白白,他常说:“咱是干部,不能占群众一分一毫的便宜。吃了人家的饭,心里就不安,得找机会回请,这样心里才踏实。”有一次,老李头去村里老张家帮忙算账,老张媳妇热情地端上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老李头吃完后,心里那个别扭啊,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拎着一篮子自家种的青菜和几个鸡蛋,往老张家走去。老张见状,笑得合不拢嘴:“老李啊,你这是干啥呢?一碗面条,值得你这样?”老李头憨憨一笑:“老张啊,咱是干部,得讲原则。吃了你的饭,不回请,我心里过不去这个坎儿。”
这事儿,在村里传开了,大家都说老李头是个实在人,是个好干部。其实,像老李头这样的干部,在生产队里还有很多。他们心里都有一把秤,时刻衡量着自己的言行举止,生怕给群众添了负担,生怕自己的形象在群众心中打了折扣。
二、回请的学问,干部与群众的“心桥”
回请,看似简单,实则大有学问。它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往来,更是情感上的交流,是干部与群众之间的一座“心桥”。
王大队长是生产队里的领头人,他身材魁梧,嗓门洪亮,一说话就像打雷一样。可别看他外表粗犷,心却细得跟针似的。有一次,他为了解决村里的灌溉问题,连续几天几夜守在田头,饿了就随便吃点干粮。村里的老赵看到王大队长这么辛苦,就悄悄给他送去了几个热腾腾的红薯。王大队长吃完后,心里那个感激啊,他知道,这不仅仅是几个红薯的事儿,更是老赵对他的信任和支持。
于是,王大队长决定回请老赵。他选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把老赵请到家里,亲自下厨做了一顿丰盛的饭菜。席间,两人推心置腹,聊起了村里的大事小情。王大队长认真听取了老赵的意见和建议,老赵也感受到了王大队长对群众的关心和重视。这一顿饭,不仅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也让老赵对王大队长更加信任和拥护。
像这样的回请,在生产队里屡见不鲜。它不仅仅是干部对群众的一种感谢和回馈,更是干部与群众之间情感交流的纽带。通过回请,干部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群众的需求和诉求,群众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干部的关怀和温暖。这样的“心桥”,让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和融洽。
三、廉洁如清水,干部心中的“明镜”
廉洁,是生产队干部最鲜明的标签。他们就像是一股清泉,流淌在农村的田野上,滋润着每一颗渴望发展的心。
赵支书是生产队里的“老黄牛”,他任劳任怨,勤勤恳恳,为村里的发展操碎了心。他常说:“咱是干部,就得为群众着想。咱的心里有杆秤,啥时候都不能偏了。”有一次,村里要修一条灌溉渠,需要用到一些建筑材料。赵支书为了节约成本,亲自带着几个村民去山里采石头、挖沙子。他以身作则,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更不接受任何人的贿赂。
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齐心协力,终于修成了那条灌溉渠。看着汩汩的清水流进田里,村民们心里乐开了花。他们都说:“赵支书真是个好干部,他为了咱们村,可是操碎了心啊!”赵支书听了,只是憨憨一笑:“咱是干部,就得为群众办事。只要群众满意了,咱就心满意足了。”
像赵支书这样的干部,在生产队里还有很多。他们就像是一面面明镜,时刻照着自己的言行举止,生怕给群众留下不好的印象。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廉洁”二字的内涵和真谛。在他们的带领下,生产队里的风气越来越好,群众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裕。
岁月悠悠,廉洁之风永流传
岁月悠悠,转眼间,生产队已经成为了一段历史。但那些在生产队里默默奉献、廉洁奉公的干部们,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他们的故事,就像是一首首动人的歌曲,传唱在乡间的小道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今天,我们重温那段历史,不仅仅是为了缅怀那些逝去的岁月和人物,更是为了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和智慧。在当今社会,我们同样需要像那些生产队干部一样,保持一颗廉洁奉公的心,时刻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让我们携手共进,传承和发扬生产队干部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让廉洁之风永远吹拂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最后,我想问问大家:你们身边有没有像那些生产队干部一样廉洁奉公、为民服务的人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故事和感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