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100多亿资产25亿就甩了,余承东造车一退再退丨深度

不正经社 2024-07-10 21:36:00

文丨林雨秀 编辑丨杜海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约为4300字)

【正经社“汽车淘汰赛”观察之十】

与2月份出售运输工具类“享界”商标给北汽新能源和5月份出售“智界”商标给奇瑞少有外界关注不同,华为7月2日出售“问界”商标给赛力斯的消息引起了外界的高度关注。

关于华为的战略意图和赛力斯得失的各种猜测与研判纷至沓来。

正经社分析师注意到,华为出售汽车业务商标给合作车企之前,有三个重要的背景值得关注:

一是出海已经成为国内多家新能源车企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的共同选择,而华为正受到美国方面的制裁,出海受限;

二是华为一直没有停止过扩大鸿蒙智行联盟、做大汽车服务生态的的脚步;

三是从2023年11月至2024年4月,有华为技术加持的问界系列车型事故不断,引起了外界对华为技术的广泛质疑。(参见正经社5月4日发布的《问界频现刹停事故,余承东继任者会否坚守华为AEB路线?》)

1

任正非的严厉警告

华为与赛力斯的交易是由赛力斯官宣的,但实际上,赛力斯更多的只是交易的被动接受方,而不是主动邀约方。因为出售汽车业务商标给相关合作车企,明显是华为基于自身汽车业务一贯的发展战略而做出的安排。

华为涉足汽车行业可以追溯到2013年。当时华为从车联网的研发制造切入,两年后便成为奥迪、奔驰的车联网供应商。

2019年,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华为明显加大了对汽车业务的投入力度:一是行业增速放缓叠加美国制裁使得华为的传统业务面临巨大压力,华为急需找到新的增量赛道和业务;二是智能汽车开始崛起,上万亿产值的全球汽车产业给智能汽车提供的发展空间足够大,而且智能汽车与智能手机发展路径共性很大,所以,切入智能汽车行业几乎就是华为智能手机业务的平滑演进。

那一年,华为正式设立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BU。

不过,华为涉足汽车行业选择了一条独特的道路:不造车,只做汽车服务生态。

此前的2018年,华为董事常委会还特别做出了一个《关于应对宏观风险的相关策略的决议》,明确提出:“华为不造车,但我们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

实践中,华为汽车业务形成了三种商业模式:

一是零部件供应模式(Tieri)。华为向厂商提供标准化的零部件,比如电机、模组、激光雷达等。该模式下,华为的参与度比较低。

二是解决方案集成HI(HuaweiInside)模式(Tiero.5)。华为向车企提供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覆盖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电动和智能车云五大系统。HI模式下,车企居于主导地位,华为只是提供相关技术和解决方案,产品最终体验由车企负责。

三是智选车模式(Tiero)。华为不仅能参与造型设计、内饰设计,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还负责车型营销和终端营销。该模式下,华为参与度最深,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正是第三种模式给华为内部一些具有强烈造车冲动的人提供了实操的途径。

然而,因为造车业务而损害华为的品牌形象,是任正非不愿意看到的。正经社分析师注意到,为了遏制一些人的造车冲动,任正非不止一次签署决议,一再强调华为不造车。

2020年11月25日上午,华为官方论坛“心声社区”贴出了一份任正非一个月前签发的《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决议明确重申了2018年定下的“华为不造车”的决定,而且强调“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

2021年5月24日,针对外界关于华为正在尝试收购本土汽车制造商的电动汽车部门和寻求控制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旗下的电动车品牌极狐ARCFOX的传闻,华为发表声明称,“今天,我们再次重申:华为不造车。”同时申明,迄今为止,华为没有投资任何车企。未来一样不会投资任何车企,更不会控股、参股。

2

必须建一道隔离墙

但是,任正非的警告未能彻底断绝华为内部一些人的造车念想。

2023年3月,时任华为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曾试图以“HUAWEI”标识作为统一旗下各“界”的生态品牌。

任正非不得不亲自出面叫停。3月31日,任正非签署公告,再次强调“华为不造车”,“有效期5年”。同时要求不能用“HUAWEI”标识作为汽车宣传卖点。

随即,余承东紧急下发通知,要求问界门店拆除所有“HUAWEI”标识,而且严禁销售人员和公关公司宣传时使用“华为问界”的说法。

华为必须找到一个长久之计防止一些人的越界行为。

2023年11月,华为宣布华为智选车业务升级为“鸿蒙智行”。“鸿蒙智行”被外界广泛视为“HUAWEI+”的替代品。

智选车模式下推出的问界系列车型频繁发生事故,特别是闹得沸沸扬扬的2024年4月26日山西运城问界M7 PLUS追尾造成3人死亡的交通事故,无疑强化了华为最高决策层在汽车业务与“HUAWEI”品牌之间建立一道隔离墙的决心。

因为尽管每次事故华为方面几乎都对外宣称“是当事人误操作所致”,但是由事故引发的外界对华为技术的广泛质疑,对“HUAWEI”品牌的侵蚀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于是,外界看到,2024年2月运输工具类“享界”商标卖给了北汽新能源、5月“智界”商标卖给了奇瑞,紧接着7月“问界”商标及相关汽车资产又卖给了赛力斯。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5月的另一件大事:华为官宣,终端BG CEO一职转由何刚接任,余承东“退任”至终端BG董事长。

正经社分析师注意到,赛力斯官宣收购“问界”商标及相关汽车资产当天,长安汽车发布公告再次提及与华为合作的新进展。所谓长安汽车与华为的合作,就是2023年11月26日华为与长安汽车签署的《投资合作备忘录》,双方约定成立一家新公司,聚焦智能网联汽车的智能驾驶系统及增量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根据深交所中长安汽车发布的备忘录内容,新公司业务范围包括汽车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汽车智能座舱、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智能车云、AR-HUD与智能车灯等,专用于目标公司业务范围内的相关技术、资产和人员注入至目标公司,具体业务范围及装载方案拟于最终交易文件中进行确定。根据长安汽车公告的最新项目进展,预计不晚于2024年8月31日签订最终交易文件。

2024年1月16日,华为投资的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经营范围含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智能车载设备销售。

虽然新公司究竟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目前还不清楚,但是有业内人士猜测,华为车BU的关键业务会逐一装入该公司,从而实现汽车业务与“HUAWEI”品牌的彻底隔离。

3

消除车企和海外市场顾虑

正经社分析师认为,华为出售汽车业务商标还有另外两重考虑。

一是为鸿蒙智行联盟尽早实现盈利扫除障碍。

根据华为官方披露的数据,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2022年收入仅为21亿元,仅占总营收的0.3%,而每年研发则超过206亿元。

余承东3月16日曾透露,“过去几年,车BU每年亏100亿元,后来亏80亿元,去年亏了60亿元,预计今年扭亏为盈。”但是,从长期造血能力和发展方向来看,华为汽车业务还需要更多的汽车合作伙伴。

天眼查App显示,华为已经申请的“界”字类中文商标已超过50个,除了已经上市的“问界”、“智界”与快要上市的“享界”之外,还有“傲界”、“尊界”、“幻界”等。由此可见,华为汽车业务规划中的合作伙伴应该是一份很长的名单。

但是,很多车企对加入鸿蒙智行联盟是有顾虑的:鉴于华为品牌的强势地位,加入联盟很可能失去自身品牌的影响力,正如提及问界,多数人会想到华为而不会想到赛力斯一样。

如果汽车业务能与华为品牌彻底分离,相关车企的类似担忧就可以随之消失了。

二是为“出海”解除枷锁。

2020年至2023年,中国乘用车销量分别达1928.8万辆、2148.2万辆、2356.3万辆和2606.3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6.8%、6.5%、9.5%和10.6%;同期出口量分别为80.5万辆、164.1万辆、267.2万辆和443.3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12.5%、103.8%、62.9%和66.1%。最近三年出口同比增速明显高于整体销量增速,表明更多车企加大了海外市场拓展的力度。

根据华为发布的数据,鸿蒙智行全系2024年上半年累计交付新车19.42万辆,仅6月份便交付4.61万辆,登顶中国新势力品牌上半年销量第一。随着联盟成员的增加,鸿蒙智行系列的交付量还会大幅上升,拓展海外市场是不可避免的发展方向。

但是,自2018年以来,美国政府和国会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不让华为卖进来”的命令和法律,被禁产品涵盖手机、4G和5G设备,而且要求贸易伙伴和盟国不要购买华为的相关产品。所以,如果鸿蒙智行车系仍然戴着华为的帽子,出口势必受到严重影响。

最简单最直接的解决办法就是,让华为品牌与鸿蒙智行完全分离。

赛力斯官宣收购“问界”商标后,便有网友猜测,此举是为问界出海做准备。赛力斯接受媒体采访时没有否认外界的猜测,坦陈“(出海)是AITO问界品牌走向国际化的开始”。

虽然问界车型出海的前路可能还会有障碍,但是正如一位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的那样,赛力斯收购问界商标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作为车企出海,华为只是供应商,受制裁的风险会小很多。

4

赛力斯真的赚麻了吗

虽然赛力斯收购“问界”商标及相关资产是被动接受华为的战略安排,但是华为给足了赛力斯补偿。

根据7月2日赛力斯同步发布的由中京民信(北京)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的评估报告,赛力斯收购的“问界”系列商标“于评估基准日2024年5月31日所表现的市场价值为1023304.56万元”;而赛力斯支付的购买价格仅为25亿元(不含税),而且可以延迟到2024年12月30日前付清。

赛力斯官宣收购“问界”系列商标的消息当天,便有网友评论说:“什么叫人生开挂?赛力斯的老板张兴海就是!(1)自己啥都没有,工厂是重庆市政府投资的,技术是华为提供的,商标最初是华为送的,品牌代言是余承东干的,销售场地是华为手机门店借用的,只有赚的钱是自己的。(2)一个问界M9半年就卖了500亿元,反手用赚来的钱,把重庆市政府的工厂买了,再用10天M9车型的销售额,就是区区的25亿元,把华为手里的问界商标给买了。”

但同时又有网友发问:“不是华为的问界,你会买吗?”由是不得不令人生疑:“华为后撤,赛力斯能撑得住吗?”

赛力斯的前身“小康股份”,只是一家以生产东风小康汽车为主的车企,跟风涉足电动车,还差点倒闭。2021年12月与华为合作推出问界车型以后,汽车销量和股票价格双双出现显著增长。2022年7月,正式更名为“赛力斯”。

根据华为公布的数据,问界品牌2023年销量达到了94380辆,同比增长超20%;当年12月才上市的问界M9表现尤为抢眼,累计大定约6万辆;问界新M7上市170天累计交付超10万辆,被余承东誉为“刷新中国豪华SUV市场交付速度新纪录”。

另据最新的数据,问界全系6月单月交付突破4万辆,创历史新高;问界M9交付17241辆,累计大定超10万辆;问界新M7交付18493辆,上半年累计销量突破11万辆。

2023年年末,曾有接近华为的业内人士透露说,定位于M7与M9之间的全新车型问界M8会于2024年下半年推出。

业内不少分析人士认为,赛力斯及问界车型的快速发展,不仅因为得了华为的技术支持,更重要的是得了华为品牌的隐形背书。

正经社分析师注意到,赛力斯官宣与华为的交易后,华为方面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与赛力斯的合作不会受影响,双方还签订了《进一步深化联合业务合作协议》,约定共同聚焦AITO问界品牌,联合设计、联合营销,为用户提供高端智能电动汽车产品和智慧出行解决方案。

问题是,赛力斯的“问界”还能继续受到跟华为的“问界”一样的市场追捧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正经社》出品】

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百进·编务|安安·校对|然然

声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勿作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正经社,我们将持续进行价值发现与风险警示

转载正经社任一原创文章,均须获得授权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