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在公开情报工作领域的一次杰出案例

东亚二战经典探秘 2024-08-11 17:37:04

作者:陶渊骏 来源:《世纪杂志》

党在公开情报工作领域的一次杰出案例

陶渊骏

中共一大纪念馆工作人员

情报工作,是中国共产党走向胜利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恩来对公开情报工作一直非常重视,曾指出:公开情报研究工作应该成为一门科学。我党的公开情报工作从抗日战争时期逐步建立起来,到解放战争时期已经比较成熟,能在短期内迅速汇集形成一套比较系统的情报资料。这本《上海概况》就是这一工作机制臻于完善的典型体现,为配合解放军进军江南、解放上海发挥了重要作用。

01

中央社会部与书报简讯社

《上海概况》为32开,机制木浆纸印制,素色封面,除书名外,封面上仅印有“非卖品”“书报简讯社编印”“一九四九年四月”字样,现为中共一大纪念馆馆藏三级文物。封面上提到的书报简讯社,正是我党在延安时期建立的最早的公开情报研究部门。

图|《上海概况》封面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在敌后战场重新加紧反共活动。面对来势凶猛的反共浪潮,1939年2月,中共中央在延安成立中央社会部,专门负责管理和领导全党的情报保卫工作。各地随后也建立社会部组织,党的情报保卫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1941年8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研究调查的决定》,提出收集国内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社会阶级关系各方面材料加以研究。在这一背景下,中央社会部专门设立书报简讯科,负责摘录敌占区和国统区报刊上的消息,对外则使用“书报简讯社”的名义编印发行材料。这些经过分析和研究后的系统材料,内容详实、主题鲜明、脉络清晰,对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得到了党内领导人的充分肯定。1944年冬,毛泽东为书报简讯社题词“书报简讯办得很好,希望继续努力,为党即是为人民服务”。

但《上海概况》并不是党中央的书报简讯社直接编印的,书报简讯社只是挂名。该书的实际编撰由中共中央华东局社会部副部长扬帆领衔,书的背后则凝聚了百余名地下党员和大量抽调干部的心血和努力。

02

《上海概况》的编纂过程

1948年底至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为接管大城市做好充分准备,中央社会部组织各地情报部门编辑各大城市的情报资料。地下党的同志很早就开始着手调查工作,从政权机构到许多重要企业、事业,从历史沿革、基本概况到主要人物,都准备了详尽的材料送到解放区。

渡江战役之前,华东局社会部副部长扬帆受命负责汇集编印即将解放的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的概况材料,以供给入城接管之用。他率领钟望阳、李蒲军、丁予、韩祥林等近30人的工作队提前南下到江苏淮阴,着手开展这项工作。面对这一艰巨而繁重的任务,不仅人手不够,时间也很紧迫。

扬帆回忆道:“当时幸好上海地下党在苏北有一个班子,他们也有一个调研科,集中了一些在上海已经暴露身份撤到苏北的党员,正着手整理有关上海的材料,人数共有一百多人。我和他们商定集合在一起共同进行工作,这样,不仅力量增加许多,而且由于他们熟悉上海情况,特别是变化了的新情况,对完成任务更加有利。同时,地下党江南工委也提供了不少帮助。钟望阳同志把全部人员分成上海(重点)、南京(包括江南城市)和特务方面三个组,把几年来从情报系统和上海、江南地下党与解放军官团收集、积累的有关调查档案资料,以及解放济南、徐州、南通等城市时,从这些城市的图书馆、文化馆中收集的有用材料,集中分类整理,进行汇编。最新的上海市区电话簿和年鉴等还特别有用,按政府、军事、党派、社团、财政经济、金融、公用、工务、教育、卫生、交通、官僚资本企业、国民党中央军政驻沪机构、国际性的单位等部门系统,从上至下的历史沿革、人员、地址、电话号码、有名人物的公馆都有详细记载,连上海各区的保长名单都有,对特务和警察更有专册。这一百多位同志均充满热情日夜加班(每日工作十四小时),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编写完成了。”在最终编印成的二三十种有关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的专册资料中,就包括了这本《上海概况》。

1949年4月24日,南京解放后第二天,渡江战役总前委、华东局机关、第三野战军指挥部相继进驻丹阳,紧张地进行接管上海的组织准备工作。中央从各地抽调5000多名干部,在丹阳开展了为期20多天的整训。围绕在接管上海时需注意的一系列问题开展集中培训,从上海市情、入城纪律及城市管理、统战政策等方面逐一加强学习教育,为顺利接管上海做好充分准备。以“书报简讯社”名义印行的这些资料专册,对解放军官兵较快掌握了解上海内部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情况起到了极大帮助。陈毅司令员看了也大加称赞,认为“为上海接管工作立了一大功”。

03

《上海概况》的内容特点

《上海概况》全书共664页,内容分为上、中、下三编,分别对应政治、经济、社会三个主题。上编包括概论、土地和人口、旧政治机构、军警宪等旧军事机构、反动政党各机构等章节;中编包括财经机构及官营事业、官商合办企业及逆产、公用事业、重要工商业等章节;下编包括党派社团、文化事业、社会事业、外侨、其他(介绍了娱乐场所、舞女娼妓、旅馆公寓、会馆公所4个方面情况)等章节。

编者在前言中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写道:“《上海概况》所使用的材料,除一部分是调查材料外,大部分是根据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书报杂志编写的。这些材料虽然经过鉴别和选择,虽然有些情况接近于真实,但其可靠性是有限度的;加上材料的时间性不一致及研究工作的不深入;尤其是客观情况将随着时局的发展,敌方的撤退和转移而变化;所以这本材料所介绍的情况,仅能当作参考,不能当作根据。”

第一章概论,从上海行政区划、人口、政权、工商业等方面阐明了旧上海政治、经济的一般概况,特意花较大篇幅,逐一分析和点出七个对上海“应注意的问题”,分别是“民生问题”“工业生产问题”“投机市场问题”“治安问题”“社会问题”“文化问题”“外侨问题”,并在每一问题的最后点出处理好这类问题的关键所在。民生问题中认为关键的是“如何筹办民瘼?如何防止物资囤积?如何适当的[地]确定粮价?”工业生产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掌握交通运输,筹划棉花、烟叶、小麦等重要农产原料的供应,藉[借]以维持上海主要工业部门的开工,并部分解决其它[他]各业的原料困难,使上海工业制成品源源供应该市及外埠。”投机市场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严厉制裁和消灭各种投机活动?如何废止伪政府下的各种公开合法的投机市场?以及如何在经济上实行各种重要物资(包括生活必需品及工业原料)的直接配售制度。”治安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肃清特务分子及反革命分子?如何清除、改造破坏分子及不良分子?如何管理社会团体、宗教团体及公共会所?”。社会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妥善处理帮会问题?如何分别对待、分化、改造帮会分子?如何使无业及无正当职业的流氓、游民从事生产?”文化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分别没收、取缔反动的宣传机构?如何管理、审查其他宣传机构?如何鼓励进步的出版事业?以及如何充分的[地]供给报纸、杂志及文化娱乐的需要量?藉[借]以加强我党政策的宣传工作。”外侨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管理外国侨民、处理外侨问题?如何管理、监督外商金融及工商企业、尤其是公共事业?以及如何处理外侨的地产?”这些问题及时为接管干部理清了思路,指明了应对方向。

此后逐章介绍分析上海土地、人口、国民党机构、军事警察机构、工商、公用事业、文化、党派团体、外侨、娱乐场所等详尽信息,对各军政要员的住址和电话号码都有写明,可谓是1949年前后上海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等方面资料的信息指南大全。

在短时间内为接管一座百万级人口的特大都市编纂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地情指南,当是意义重大。这一资料成果堪称我党历史上情报工作的杰出案例,背后更看到了我党无数地下党员及情报系统的无名英雄为之默默付出的心血结晶。

【原文刊于《世纪》2024年增刊

责任编辑 | 章洁、杨之立、姚亚茜

新媒体编辑 | 杨之立

编辑助理 | 金晓云】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