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演员于淑珍:和丈夫恩爱一生,住进养老院也幸福

了了娱乐谈 2024-11-21 03:44:51

"不是子女不要我,是我不要他们了。" 86岁的于淑珍面对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语气坚定又释然。这话一出,可把不少人惊到了。

谁能想到,这位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红极一时的国家一级演员,会在1998年做出这样出人意料的选择 - 退休后主动搬进养老院住。

这事儿一出,可不得了,一下子在圈内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妈,是不是我们照顾得不够好?"儿女们焦急地追问。

"你们工作那么忙,哪有时间照顾我们?再说了,我和你爸都想过自己的生活。"于淑珍笑着摆摆手,态度温和却坚决。

养老院里的生活,可跟大家想象的不一样。于淑珍不仅住得开心,还圆了自己的大学梦。你敢信?这位八十多岁的老艺术家,现在可是老年大学的"学霸",天天跟着老师学画花鸟国画,沉浸在浓浓的学习氛围里。

"感觉自己好像又年轻了。"于淑珍的眼睛亮晶晶的,笑起来特别有感染力。有时候下课,还会遇到认出她的粉丝,热情地要签名合影。

这阵仗,让养老院的其他老人都羡慕不已。

她和老伴在养老院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医疗设施齐全让他们不用担心健康问题,丰富的活动让晚年生活充满期待。

最重要的是,他们终于可以专注二人世界,好好享受属于彼此的时光。

你说这事儿搁在现在,多少人不理解?但于淑珍却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可以活出精彩,关键看你怎么选择。

就像她年轻时敢于追逐梦想一样,到了晚年,她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期待。

1956年的天津艺术馆,谁能想到一场普普通通的演出,竟然成了改变于淑珍命运的关键时刻。

那天,跟以往一样,于淑珍又被安排去给农民群众唱民歌。作为工厂里有名的"歌唱好手",这种演出对她来说已经驾轻就熟。

可这一次,命运给她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

一曲哈萨克民歌《美丽的姑娘》,于淑珍唱得明朗动人:"美丽的姑娘见过万千,唯有你呀,最可爱。"欢快的曲调配上她甜美的嗓音,台下的观众都听醉了。

但最被这歌声打动的,却是台下两个特别的人:一位是天津歌舞剧院的领导,另一位就是后来成为她丈夫的闫姓小伙儿。

领导当场拍板:"这姑娘唱歌有天赋,必须调到咱们剧院来!"说着就写下了调令。而站在一旁的闫小伙,早就被台上这个明朗温婉的姑娘迷住了。

"你去把调令送给她。"领导的一句话,让闫小伙儿乐开了花。这不就是老天给他的机会吗?

拿着调令,闫小伙儿连跑带颠地赶到仪器厂找到了于淑珍。看着眼前这个笑容甜美的姑娘,他紧张得手心直冒汗,生怕说错一个字。

"真的吗?我真的可以去歌舞剧院?"于淑珍反复确认,激动得话都说不利索。这对一个只能在业余时间学唱歌的工厂女工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消息。

就这样,于淑珍告别了工厂的机器轰鸣,走进了充满艺术氛围的歌舞剧院。虽然是半路出家,但她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没有系统学过专业知识?那就多问老师。没被选上演出?就跟着去现场学习经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几年,于淑珍就从一名普通的合唱队员,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演员。1958年,她更是创下了9天内排练完成歌剧《向秀丽》的记录,一时间成了剧院里冉冉升起的新星。

而那个默默关注她的闫小伙,看着心上人在舞台上发光发亮,更加坚定了追求的决心。

让我们继续往前看看,这个在人生转折点如此勇敢的姑娘,她的童年又经历了怎样的风雨?

说起于淑珍的童年,真的是一段让人心疼又佩服的故事。

1936年,她出生在河北东光县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作为家里的老大,照顾8个弟弟妹妹的重担早早就落在了她小小的肩膀上。

洗衣、做饭、管教弟妹,样样都得她来。

但这还不是最艰难的。命运给了她当时最残酷的考验 - 8岁那年,母亲因为积劳成疾离开了人世。看着呜咽无助的弟弟妹妹,年幼的于淑珍只能强忍着泪水,担起家里的重担。

"那时候家里庄稼遇上了大旱,日子实在是太难了。"于淑珍回忆道。为了生计,全家只能举家搬到天津,期望在城里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但谁知天无绝人之路,父亲再婚后,继母的到来给这个家带来了意外的温暖。于淑珍至今记得,有一天放学回家,看见继母正在教弟弟妹妹认字读书。

虽然只是简单的字词,却让她深深感动。

"这个继母是真心对我们好。"在继母温和的照料下,弟弟妹妹们都养得白白胖胖的,家里的氛围也渐渐变得温馨起来。

16岁那年,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于淑珍决定去工厂当学徒。但她深知知识的重要性,白天在工厂干活,晚上就去上夜校。

继母看她拿着工厂的图册一筹莫展的样子,更是坚持让她继续学习:"只有好好读书,日子才能有出路。

就是这样艰苦的环境,却意外地让于淑珍遇见了改变她一生的机缘。某天路过歌唱班时,悠扬的音乐声吸引了她。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了名,没想到从此开启了她的艺术人生。

有人说,命运总是不公平的。但于淑珍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哪怕生活给你一万个不可能,只要心中有梦想,就永远不会输给命运。

而这个在命运面前不服输的姑娘,后来是如何在舞台上大放异彩的呢?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谁能想到,那个在工厂当学徒的女孩,后来会成为让广播里都放不停的"人间百灵鸟"?

1963年,于淑珍制作了人生第一张唱片。那清亮甜美的嗓音一经播出,立刻火遍大江南北。

但真正让她一炮而红的,还是1979年那首《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这首由著名音乐人吕远创作的歌曲,让于淑珍彻底火了。

演出邀约接踵而至,常常忙得连回家的时间都没有。

眼看着妻子事业蒸蒸日上,闫师兄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外的决定 - 主动辞职,全心照料家庭。

啥?男人辞职在家带孩子?这在当时可是惊天大新闻!那个年代,谁不是男主外女主内?可闫师兄压根不在乎外界的眼光,只想给妻子最坚实的后盾。

但流言蜚语总是来得特别快。有一天,于淑珍在剧团听到有人在背后议论她:"整天只顾着演出,都不管孩子。"这话让她很是愧疚,回家就主动包揽家务,生怕委屈了丈夫。

知道真相的闫师兄不气反笑:"说明我媳妇儿能干呗!你挣钱养家,我护好咱们的小家,这有啥不好的?"

就这样,在丈夫的全力支持下,于淑珍的艺术事业越来越红火。但她从来没有被名气冲昏头脑,1998年院里提出让她带徒弟时,她想都没想就回绝了。

"我是半路出家,都是自己琢磨着学的,不一定能教好学生。"这话说得谦逊,却字字真诚。

人们常说:"成功的女人背后,一定有一个默默付出的男人。"于淑珍和闫师兄的故事,完美诠释了这句话。他们打破世俗眼光,互相扶持,携手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幸福之路。

这样甜蜜的爱情故事,到底是怎么开始的呢?且听我继续道来。。。

说起于淑珍和闫师兄的爱情故事,还真得感谢剧院里那几位热心的老前辈。

当时的于淑珍,一心扑在事业上,对闫师兄的追求总是能避就避。

某天,于淑珍突然被告知几位老前辈找她。这一去可不得了,原来是老前辈们操心起她的终身大事。你看看,闫师兄多会来事儿,找的全是于淑珍最敬重的前辈。

在前辈们的极力撮合下,于淑珍终于对这个一直默默关心自己的闫师兄有了不一样的感觉。看着他温和的态度,再想想他的诚意,姑娘的心慢慢就软了。

但谈起结婚,于淑珍却犹豫了。家里条件不好,还有那么多弟弟妹妹要照顾,她担心连累了对方。谁知闫师兄听了非但没有退缩,反而郑重承诺:"你的弟弟妹妹就是我的弟弟妹妹,我一定会好好对他们的。

这句话,直接打动了于淑珍的心。婚后,他们很快就有了一儿一女,小日子过得甜甜蜜蜜。

而今,两位老人在养老院里相依为命。于淑珍常说:"年纪大了就是要相互搀扶,彼此照顾,我就是要跟丈夫携手,走好人生的最后一段路。

回首往事,于淑珍的人生就像她唱过的歌一样精彩。从默默无闻的工厂女工,到享誉全国的一级演员;从农村姑娘到幸福妻子。

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有多么耀眼的光环,而是身边有个懂你、爱你、支持你的人。

这,大概就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吧!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