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你的孩子爱上课么?
如果你的孩子抗拒学习,你会认为是什么原因?
怎样才能让孩子自发的爱上学习呢?
今天我要说的这个课堂,它为什么会有如此魅力,能让孩子爱上个思考,愿意学习?
初来乍到,先自我介绍,我是童行书院线下PBL课程的一名普通老师。
什么?你还没听说过童行书院?
心中OS:教培机构这行业不是摧枯拉朽垂死挣扎了吗?现在还有人猛的往里扎,不是傻就是人傻钱多吧?
还真不是!
啥?PBL又是个什么鬼?
不用问度娘也不用搜小某书了,来来来,这不是今天划线的重点,我也不打算隆重介绍这个以创造力培养为核心的通识教育品牌和以孩子内驱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方法,
上课谁没体验过,能有啥稀奇?我家孩子又不是别人家的孩子,一周五天起码有三天闹着不想上课啊!
我敢说,这样的课你家孩子也许还真没有体验过!这可不是梁静茹给的勇气,是世界科幻雨果奖获得者郝景芳老师给的勇气,不信你来看看。
“嘿,等你准备好了,
欢迎你随时加入”
——信任的建立
小A来上课前,通过家长我了解到她是有点害羞,性格慢热的孩子。
当她第一次走进了童行的课堂时,我还清晰的记得她果然躲在妈妈身后,有点不好意思的探出头张望,我迎了过去,但跟她保持一米的距离,蹲下来跟她打招呼。
然后我们就开始很自然围着课桌聊天了,就当我在心中感到庆幸她适应的还挺快时,在听到我说“上课时间到啦”,她就立刻跑到门后面的椅子那儿再不肯回到课桌前。
我明白了她可能不只是性格慢热,而是对“上课”有点抵触情绪,此时就算我搬出108般武艺,大概也只能上演一场拖拉硬拽甚至呼天抢地的戏码:孩子不想上课,妈妈和老师一遍口头劝导(xiepo)。
我是怎么做的呢?
我看着她的眼睛,用调皮的语气对她说:
哈,看来你还没准备好在课桌前上课,是吗?
她点点头
没问题,等你准备好了欢迎你随时过来,好吗?
她笑了,点点头
于是她就这样在助教老师的陪伴下坐在门后面开始上课了
课堂前部分她一直默默观察着,不参与讨论也不接我偶尔抛给她的提问。
课堂中她可能被我们的笑声吸引,她也会迈着猫步慢慢靠近我们,但当我正好关注到她给她一个鼓励的眼神时,她就会像蜗牛一样迅速缩了回去。
这样的情形在一直延续到第二次课,我一如既往时不时笑着跟她眼神对视,并且偶尔暂停下来问问她的想法,大多时候她都会摇摇头不说话,偶尔也会用小小的声音回答。
再后来她可以主动坐在课桌前。第三次课前她主动跑到我身边小声对我说:
青青老师我想坐在你旁边
当然可以呀,听到你说想坐在我身边,我很开心
是的,我发自内心的感到开心,因为孩子这份深深地信任;同时我也为她感到开心,因为孩子真正解锁了适合她的融入方式,愿意敞开心扉主动加入课堂了。
她主动迈出的步伐看似慢,却比任何外在推力下走的轻松而坚定!
在班上,还有的小朋友偶尔会拒绝做作品,有的小朋友拒绝加入课堂中的游戏等等。
面对这些情况,我的做法也只是,轻推但不强迫。
“嘿,没关系,我知道你可能只是暂时还没准备好,等你准备好了,欢迎随时加入~”
家长可能会开始脑补了,“难道就是由着孩子的性子来吗?这么内向的性格不行吧?不应该多引导一下吗?”
其实,真正不舒服的(看不惯的)只是我们成年人,孩子们的不配合行为大多只是膈应了我们理想中的体面状态。
但我们都应该明白,那只是我们想象中的“皆大欢喜”,而不是基于真实的孩子。
适当的轻推没有过度的鼓励所带来的压力,更能让他们感受到环境的安全与接纳,只有首先感受到这份安全与松弛,才能卸下他们心头不知何时冒出的乌云。从而找到自己的节奏。
“谢谢你的理解与合作,
谢谢你尊重别人的想法”
——冲突的处理
在城市主题的第二课中,我引导孩子们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去讨论各类型的建筑该如何定位。
而孩子们平均年龄偏小,激发他们每个人都能参与讨论中是一件有点难度的事情。
为了不让热烈的讨论变成大型吵架现场,我将这个任务细分为两步:
第一轮让每个小朋友独立负责五个建筑定位的工作。
这意味着每个小朋友对她自己负责的建筑究竟放在哪里是有绝对的决定权,但与此同时她也需要结合其他小朋友负责的建筑位置综合考虑;
第二轮则是带领大家从宏观的视角去看待整个城市建筑,再去分析和协商每个建筑的位置是否科学合理。
果然没有意外,在第一轮任务中,两个小男生突然发生了冲突。
只见他俩争执这什么,扯着同一个建筑抢了起来谁也不放手。
我好奇的问他俩
呀,发生了什么?
小k控诉说“老师,他把这个建筑放在这里简直太不合理了”
小C小声的说“这是我的”,坚持不放手。
嗯,这场景太熟悉了,多孩家庭的父母和当老师的大概一样,一天不知道要充当多少次“法官”。我看着眼前两个有点赌气的小朋友,轻声问到:
“根据之前的分配,这个建筑是属于谁的呢?“
“我的”他俩异口同声的说
“呀,看来有人可能记错了”他俩一致看向我,小 k说
“任务是你分配的”
“好的,我来确认一下,嗯,这个是属于小c的任务,但是小k你觉得他放的位置不太合理,所以想要重新放是吧?”
他点点头,我继续问:
“那现在由谁来决定它的位置呢?”
听完,小k已经松手了,显然他“想起来了”游戏规则并且愿意遵循。
我及时的给予小k一个称赞:“小k谢谢你对规则的理解和合作,也谢谢你尊重小C的想法。”小c同学也没有受到影响,继续专注在任务中。一场危机就这么平和的化解了。
在课堂上经常会遇到别人的想法与自己的想法不一致,如何面对不同的声音,如何面对冲突,是孩子们经常遇到的挑战。
以往大多时候老师都习惯性的当起“法官”的角色,快速直接判案,偶尔还会详细给出和解方案。
但在PBL课堂上,我们则会卸下法官的高帽,在关键点上通过提问帮助孩子们客观的看待发生的事情,并且看到各自的想法和观点,然后自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我们放下道德评判,不给孩子看起来相对“粗鲁”的行为随意贴标签,更不用滔滔不绝的讲道理,只是从客观事实出发,帮助孩子看到他们的行为本身,他们就已经开始理解了何为“尊重”,尊重就是从了解边界开始的。
“我看到了你的情绪小怪兽,
我们陪着它一起待一会吧”
——情绪的看见
小E是一个温和的小男孩,他每次课都非常积极主动,而且是一个共情能力很强的小朋友,当有的小朋友提出了非常棒的创意时,他会第一时间给小朋友比心,还会夸赞“你这个想法好棒啊”;当他看到比较害羞的小朋友时,会出动迎上去牵着她的手走进来。
有一次课上,为了让整个城市看起来更加独一无二,我们要结合之前的内容给城市设计一个地标建筑。
有个小朋友说“这是给卡鲁鲁和它星球上的人设计的城市”,于是专门设计了一个巨大的卡鲁鲁的卡通雕塑;有个小朋友设计了一个环形海岛酒店,于是另一个小朋友在海岛旁边设计一个邮轮为外观的航海主题展览馆。
大家都踊跃的分享自己的设想,相互启发一片和谐,说完纷纷开始了创作。
小E似乎有点大脑空白,他一言不发也不愿意说自己的想法,自顾自的在纸上画了一个巨大的楼梯,看着似乎不满意,扔掉,再拿一张纸重新画—扔掉—重新画-扔掉-重新画。
大概四五个来回,他似乎崩溃了,哭喊着说:“青青老师,我不会啊。”
从他的声音中我听到了无助又着急的心情,我立刻回应他:
我看到了你一直尝试画了四五次,但是感觉都不太满意是吗?
(他瘪着嘴,委屈的点点头)
我感受到你很难过,你特别想要画出自己满意的建筑,可总是画不好真是太沮丧了
(他眼泪在眼睛里打转,我拍拍他的后背)
虽然有点难,但是你已经勇敢尝试四五次了,真的很有勇气
(他平静了一些)
那咱们深呼吸两次,感觉好点了吗?
(他自己深呼吸几次)
青青老师,我感觉好多了,你把埃菲尔铁塔的图片给我看看好吗,我想参考那个设计一个塔楼,我给他竖起大拇指:
不错的想法,试试吧
他已经完全平静下来了,我内心也充满感动,想想过去几次课上,每当他遇到卡壳的时候都只会乱扔东西,或者崩溃罢工,现在却可以耐心的面对自己的情绪小怪兽,并且平静下来一鼓作气寻找新的办法。真是很大的进步!
也许在多年以后他会忘了他设计了一个多么与众不同的塔楼,但我相信他的大脑不会忘记当负面情绪来袭时它是如何工作的,他又是如何被共情,被理解。
这些场景只是课堂上的冰山一角,那些以现实问题为导向激发孩子们提问的场景,那些自由而热烈的讨论与合作,那些结合真实的生活去展演的瞬间等等,也同样弥足珍贵。
而作为童行书院的PBL老师,我们希望,除了聚焦在项目相关的内容探索以及作品之外,最重要的是构建这样一种健康安全开放并且接纳的课堂生态,能够让孩子们真的被看见被倾听被理解被接纳,在这样的养分中去主动探索,去感受学习的乐趣,自发地爱上学习!
每个孩子都是可塑的,只是缺少“被看见”。
在童行的PBL课堂,每个孩子都能够被看见。
除了贯彻项目制学习的理念,童行课堂的魅力,还在于能够看到每一个孩子,根据孩子不同的特质,为他们建立信心,进而激发他们的自驱力。
在这些城市,都有童行的线下课堂哦,欢迎加入我们!
另外,如果你的城市没有童行线下课堂,或者你想先不费成本的体验一下童行的课程理念,那么欢迎1元体验「共学营」!
你可以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游戏化学习”,什么是真正能给到孩子思维启蒙的课程!
作者 | 青青
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童行书院武汉线下PBL老师,3岁女孩的妈妈
积极心理学爱好者
坚信“鸡娃不如鸡自己”,跟孩子一起终身成长!
微信改版啦!
互动话题
你期待的孩子的课堂是怎么样的?欢迎和我们留言分享!
如何搜索文章
在公众号文章列表页面,点击右上角处,输入关键词,可搜索过往文章。
拓展阅读
AI 讲题神器降临,孩子学习从此一帆风顺?别天真了!童行成立七年了,为什么一直坚持做PBL?因为很酷《小品的世界》——你敢打破这堵墙,走出安全屋吗?✏ 投稿 |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zhangqing@tongxingschool.com
转载 | 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