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唯一从军长被评为副兵团级,后授上将,被照顾还是实至名归?

从阳化石 2024-08-14 22:30:36

1952年,全军进行评级,为日后军衔评定以及实行薪金制奠定基础。

军级的评定主要参考新中国成立前所担任的职务,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战绩大小。一般情况下担任过兵团司令、政委会被评为正兵团级,担任兵团副司令、副政委会被评为副兵团级,个别将领情况不同,也有当过正兵团职务授予副兵团级的。

今天要说的这一位,解放战争时担任军长,却被评为副兵团级,在军中也是独一份。

他就是彭绍辉将军。

彭绍辉是红3军团出身,参加平江起义走上革命道路。土地革命时期,长期担任军事指挥员,团长、师参谋长、师长等职。从1929年打长沙战役时负伤到抗战爆发前,他负伤多达七八次。几乎每次负伤都会到后方休养,重返部队后职务有了变动。

伤及最严重的一次,是第四次反围剿作战左臂中弹,多次手术不成功,最终成为独臂指挥员,在后方休养长达七八个月。

因为负伤,职务变动,也接触到军事教育工作。从929年到抗战胜利之前,他曾干军事教育“六进六出”。

土地革命时期,在红1方面军任职过,也去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担任军参谋长、军团参谋长,是少数在三大主力红军任职过的将领。

抗战爆发后,一开始干教育,后调任新编358旅旅长,坚持晋西北作战。120师从冀中回到晋西北后,部队改编为独2旅旅长。1943年,再次调任抗大总校、分校任职。

解放战争时期的他,担任吕梁军区副司令,司令员张宗逊。后来张宗逊去了野战部队任职,他接替司令员,老搭档罗贵波担任政委。俩人抗战时期在组建新编358旅时,一个担任旅长一个担任政委。

吕梁军区与太岳军区相邻,主要作战对象就是阎锡山部和胡宗南部。中原突围后,王震率领359旅来到吕梁地区休整补充。这支部队到吕梁后只有一千多人,上级任命王震担任军区司令兼政委,主要就是区域作战以及补充兵员,将其扩编为一个纵队。

吕梁军区部队与太岳军区部队,在陈赓的领导下打了临浮战役等几个大胜仗,补充不少物资和解放战士。加上吕梁军区地方部队,组建一万多人的西北野战军2纵,去了陕北作战。彭绍辉继续担任司令,罗贵波继续担任政委。后来彭绍辉调任7纵司令,罗贵波继续留在地方军区任职。

转眼到1949年,太原战役结束后,原来7纵改编为第7军,彭绍辉为军长,罗贵波从太原警备区司令调任政委。

1952年,彭绍辉被提拔为西北军区参谋长,1954年担任西北军区副司令员等职。

在1952年评级时,他被评为副兵团级,如果以西北军区参谋长的职务来评级,评为副兵团级是可以的。

如果按照1952年之前的职务评级,那么很多人的军级会高出不少,因为有些将领一两年内从副军职提拔为正军级,从正军职提拔为副兵团职等。这肯定影响到军衔评定。

因此,主要看新中国成立前所担任的职务高低。

一野除了彭绍辉以军长被评为副兵团级,廖汉生从1军政委被评为副兵团级。

实际上从一野部队兵团配置来说,就能看出一些情况。西野改编为一野时,成立2个兵团,只有司令、政委,并没有设立副司令、副政委。二野、三野、四野部队兵团都有兵团副职。

在评级时,每个战区也都需要一定比例的职务,如果按照两个兵团来说,一野就没有几个兵团级将领,将几个老资格提拔起来也是理所应当,因为彭绍辉与廖汉生在1952年一个担任西北军区参谋长,一个担任政治部主任。从这一点来说,也是说得过去的。

从军长被评为副兵团级彭绍辉是唯一一个,但从军长被评为上将,可不是一位,贺炳炎曾是1军军长,解放后调任西南军区副司令。不过,贺炳炎是以准兵团级授予上将,这里面也有“照顾”的成分。

4 阅读:1797
评论列表
  • 2024-09-05 16:48

    小编,你今年定级,是看你三年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