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柏村追随蒋介石6年,晚年称:蒋最大错误,就是接受雅尔塔协定

历史在现 2024-12-09 13:32:45

1949年,众多国民党将领随蒋介石赴台湾,然而时光荏苒,数十年后,其中部分人却开始致力于两岸统一的历史进程。他们的行动表明,不论党派,对国家的忠诚与期望是跨越意识形态的。

郝柏村,这位曾在蒋介石身边担任六年侍从长的前国军将领,与蒋有着极为密切的私人关系。尽管他在2020年离世,但其在生前的这段经历,无疑为后人揭示了其与蒋介石之间的深厚情谊。

在2013年的采访中,被问及蒋介石的功过,他认为其最大失误是签署了《雅尔塔协定》。

【从地主少爷成长为抗日军人,晚年离开政坛坚持对抗“台独”】

郝柏村对多数大陆网友而言颇为陌生,但在台湾,直至2020年3月30日辞世前,他都是备受推崇的“反独大将”,享有极高人气。

郝柏村,1919年8月生于江苏盐城郝荣庄地主之家,童年时家境殷实,然家族观念守旧,思想滞后。

郝柏村于1927年始踏新式学府门槛,渐觉彼时中国已历翻天覆地之变。

1935年,郝柏村初中毕业后,家境困窘,恰逢国家民族危机四伏,他的人生轨迹悄然转变。

似诸多青年才俊,郝柏村亦赴南京投考黄埔军校前身之中央军校。虽学历不显,却一举通过入学考,随后在军校各试中屡居榜首,尽显其能。

军校生活里,郝柏村勤勉不辍,矢志沙场建功以报家国,同时亦怀揣温情,企盼假期能归家,探望久违的双亲。

连续两年,即1936与1937,他未能归家省亲,因国内诸多重大变故横亘其间,无奈阻断了归途。

1938年初,抗战烽火起,中央军校迁址武汉,于烽火中庄严举行第12期毕业礼,含郝柏村在内的七百学子,荣耀加冕,共赴国难。

蒋介石亲临典礼,对学生们寄语期望他们为国效力,杀敌报国。这一举动深深打动了郝柏村,使他坚定了追随蒋介石的信念,矢志不渝。

战后归乡,郝柏村历尽艰辛返故里,拍摄全家福留念。未料此别成永诀,晚年居台,他常凝视此照,思绪万千,感伤不已。

郝柏村迅速归入第四战区麾下,甫一履新,即遭逢日军发动的广州战役,战云密布,考验迫在眉睫。

郝柏村,本为炮兵科精英,却临危受命,统领机枪连,与日寇浴血奋战,首次身负重伤,彰显其英勇无畏。

郝柏村因战场英勇,获选赴贵州都匀炮兵学府深造,后频繁穿梭于国军重炮部队与炮兵学校间。遗憾的是,尽管历经八年抗战洗礼,他却未能在战绩上留下显著篇章。

郝柏村麾下部队,曾为中国军中独领风骚之劲旅,装备囊括德式150毫米及美式155毫米榴弹炮,重炮轰鸣,威震四方。

战场局势悬殊,中国交通局限,重炮部队难以远行。日军控制制空权,郝柏村虽怀壮志,却难对敌炮火一击。

抗战近终,郝柏村职阶跃升,引得国民政府高层、江苏籍重臣顾祝同之瞩目。

郝柏村受顾祝同赏识,调离炮兵岗位,于1946年起担任国防部参谋总长办公室随员,助力军务筹划。

郝柏村1949年随顾祝同撤台,隔世半载,终在1999年归乡探亲。抵台后,他于1954年掌舵金门前线,1958年金门炮战中表现卓越,获蒋经国赞誉。

经过蒋经国的推荐,郝柏村在1965年至1971年期间被任命为蒋介石的侍从官。

蒋经国掌舵台湾后,郝柏村于1981年执掌“参谋总长”一职长达八年,期间深受李登辉青睐。

1989年后,郝柏村相继荣任“国防部长”与“行政院长”要职,一跃成为台湾政坛核心力量,其影响力不容小觑。

自李登辉“台独”嘴脸显露,郝柏村于1993年毅然离任,此后持续不懈,与岛内“台独”逆流展开长期斗争。

【美苏在雅尔塔密谋损害中国利益,国民政府被迫接受丧权辱国】

1945年8月,郝柏村等军官沉浸在抗战胜利的喜悦中,却遭遇《雅尔塔协定》对中国利益的牺牲之痛。二战虽为正义之战,美、英、苏三国却借机重塑世界秩序,我国亦难幸免。

1941年,二战初燃欧洲,美国便明智策划“先欧后亚”战略,旨在先平欧洲烽火,再定亚洲战局。

日本突袭珍珠港后,美国虽愤慨,却毅然将关键援助倾注于英苏,其战略视野已悄然转向“三巨头”共绘战后世界蓝图,预示着全球版图的重塑。

尽管罗斯福在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上邀请蒋介石参加并提升中国的地位,似乎是为了增加与苏联在战后亚洲势力范围的博弈中的筹码,但这一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意图仍然值得深入探讨。

1944年,国军豫湘桂会战失利,导致美国最终摒弃了借中国之力反击日本的策略。

1944年美军在太平洋岛屿反攻中,遭日军顽强抵抗,伤亡惨重。次年初,美英苏领袖于雅尔塔会晤,罗斯福总统决心借助苏联力量对日作战,以减轻美国损失。

二战后,罗斯福及美国领导层对全球版图划分,无不基于美国利益考量,终致偏袒苏联、损及中国,此决策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雅尔塔会上,斯大林鉴于与日保持中立并对德作战的巨大牺牲,主张美英应补偿其对日作战的贡献。

美英爽快允诺苏联,让外蒙现状得保(实为独立),日本割让南千岛群岛与库页岛予苏。苏则获中国旅顺军港、大连商港使用权,中长铁路则由两国共管。

会议闭幕之际,为免触怒中国招致强烈反对,公告发布时巧妙绕开了亚洲议题的直接决议,以维持和谐氛围。

重庆的蒋介石在得知公告中并未提及远东问题后,逐渐产生了一种被美国遗弃的不安感。

1945年6月,苏德战争结束后,蒋介石终于从美国大使那里获知了完整的《雅尔塔协议》。在此之前,他一直对此一无所知。

中国对任何损害自身权益的行为坚决抗议,但美国政府却强迫中国接受。这种做法严重违背国际公平与正义,要求无条件接收的做法更是荒谬至极。

蒋介石为挽救局面,特派与己交好的宋子文前往苏联交涉,并派蒋经国以个人名义去求助于斯大林。然而,斯大林态度坚决,对蒋经国的哀告充耳不闻,坚守《雅尔塔协定》不容置疑。

蒋介石担心苏联即将对日作战后东北主权难保,因此指示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王世杰向苏联提出三项要求。其中首要的是,苏联对中国的所有援助必须只给予国民政府,且绝不支持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

苏联确认保障中国东北主权,避免重蹈外蒙古覆辙。同时,拒援新疆亲苏分裂,实为以外蒙护疆。经斯大林首肯,双方于1945年8月14日缔结《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依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关于外蒙古的协定,苏联于1945年10月主导了一场外蒙古独立的全民公决。

1946年初,国民政府无奈认可外蒙独立,抗战艰辛八年终胜,却痛失广袤疆土。

1949年后,毛泽东主席三度与苏联领导人就外蒙古议题进行交涉,遗憾的是,苏联方面立场坚定,未肯让步,最终协商无果而终。

【解读蒋介石日记理解其难处,但高估苏联因素为蒋失败辩解】

郝柏村作为国民党军官,曾亲身经历外蒙古独立前后的事件。他清晰记得王世杰回国后,在国民参政会上遭受的攻击。因此,在2013年的采访中,他认为蒋介石接受《雅尔塔协定》是最大的错误,这其实是他对那段痛苦历史的一种真挚感慨。

《雅尔塔协定》对中国领土的损害是深远的,蒋介石失去大陆、军队的巨大损失以及外蒙古的独立,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挫折。

对于外蒙古的主权完整,他认为蒋介石当时应当做出牺牲,无论是自身还是国民政府的某些利益,都要坚决捍卫外蒙古的独立与主权。这种策略观点显示出对外蒙古地位的坚定维护和对国家主权的尊重。

自1923年起,中国在外蒙古已失去政府与军事力量,故1945年欲以武力重振外蒙古统一之梦,实乃难上加难。

郝柏村独家解读《蒋介石日记》,结合个人经历,深究其意。他指出抗战时期,蒋介石面对美国显得孤立无助,对接受《雅尔塔协定》的无奈情绪有了更深的理解。

尽管郝柏村在台湾反对美化日本侵略的“台独”行径,赢得大陆官方的赞誉,但在国共纷争中,他立场鲜明,坚定不移地站在蒋氏一边。

他对蒋介石在东北接收工作上的失误曾有过不留情面的指责,这些失误与蒋介石对《雅尔塔协定》的接受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

蒋介石接受的协定中,最重要的是苏联出兵东北后需完整移交国民政府,且绝不支持中共武装力量,亦不允许其通过苏联帮助控制东北。这一条件在三个协定条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945年9月,正当中共精锐力量疾驰东北之际,国民政府却在关内繁华都市忙于“掠夺式接收”,形成了鲜明对比。

10月12日,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与外交特派员蒋经国悄然抵达长春。随后,11月1日,国民党第13军由秦皇岛海运登陆,对山海关发动攻势。

至16日,国军方踏入东北领土,而我党已把握先机,先行布局于该地。

《雅尔塔协定》对中国主权构成重创,核心在于美苏自视能任意摆布他国命运,如同至高无上的主宰,无视中国权益。

尽管苏联曾对蒋介石承诺不会公开支持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但在蒋介石试图将美国利益引入中国东北后,苏联开始拒绝配合国军的接收工作。

郝柏村及诸多台湾学者指出,国共内战在东北率先决出胜负,实乃苏联背弃《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暗中向东北野战军输送军备与补给所致。

东北国军精锐,因顾及苏联颜面,对初期我军未敢穷追。然,归咎于“美援不足”与“苏方干预”之论,实属陈词滥调,难掩自身败绩。

尽管苏联之前对蒋介石领导的中国持有积极态度,认为其符合自身利益,但直到1949年1月,苏联才派遣政治局委员米高扬与我党进行接触。这一转变体现了苏联政策的调整和对中国局势的重新评估。

郝柏村的观点,从这一视角来看,认为蒋介石接受《雅尔塔协定》导致其最终失败似乎并无确凿证据。

【是中共领导中国人民打破枷锁,蒋介石政权丧权辱国只能被推翻】

即便有人视苏联与新中国为社会主义盟友,断言新中国成立后《雅尔塔协定》自然失效,实属天真。实则在1949年初,苏联虽确认中共政权,却与美国共谋,意图令中国分治南北。

4月20日,人民解放军迅猛跨越长江,粉碎了将中国变为“冷战”前哨的阴谋。新中国成立后,毅然废除旧约,彰显独立姿态,令美英不悦,斯大林亦感新政权之不可小觑。

1949年末,毛泽东亲赴莫斯科为斯大林庆生,此行暗含深意,旨在重新审视并修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以维护中国主权完整。

苏联让步,将旅大及东北铁路归还中国,然在外蒙古议题上依旧坚守立场,拒绝妥协。

毛泽东最终废止《中苏条约》,收回了东北主权,未料斯大林却在朝鲜半岛酝酿战祸。

斯大林曾设想,朝鲜半岛南北冲突,美国必涉其中;若无苏联援手,朝鲜政权与军队恐将避入中国东北以自保。

中国面临严峻内外困境,不得不向苏联求助。借此契机,苏军重返东北,旨在恢复《雅尔塔协定》所赋予的一切权益。

毛主席洞察斯大林之谋,于1950年10月毅然决然,力挫群疑,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挺进朝鲜,展现非凡魄力与深远战略考量。

"美军领导的'联合国军'被迫退守'三八线',斯大林再无借口对中国主权进行任何侵扰,局势由此趋于稳定。"

抗美援朝极大提升了中国在社会主义阵营的声望,同时促使苏联转向助力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雅尔塔协定》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伤害,幸运的是,新中国通过抗美援朝展现出了坚强的决心与实力,使得任何列强不敢再对中国轻举妄动。

这一事件不仅让中国挽回了一些损失,更彰显了国家的尊严与力量,促使不能维护中国利益的蒋介石集团最终离开了历史舞台。

0 阅读: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