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名,就像是学校的一张闪亮名片,不仅代表着学校的身份,更是学校实力的体现。你有没有发现,很多知名大学的校名,都采用了“毛体”书法。比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湘潭大学”,这些校名要么是毛主席亲笔题写,要么是后期集字而成。虽然形式不同,但都充分展现了“毛体”书法的独特魅力和风格。就拿“山东大学”来说,它也是“毛体”书法的代表作之一。
现在的“山东大学”这四个字,取代了之前舒同和华岗所题写的版本。说起这个更替,可能有些人会感到好奇,为啥能取代舒同和华岗所题的“山东大学”呢?咱们先来聊聊舒同的书法。
舒同,那可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第一任主席,他的书法自成一家,独树一帜,连毛主席都曾称赞过。他的书法被后人称为“舒体”,线条圆润流畅,独具特色。有些人还戏称他的书法为“圈圈体”,因为线条看起来像是连绵不断的圆圈。不过,话又说回来,每种书法风格都有其独特之处,也有其局限性。
在舒同题写的“山东大学”这四个字中,我们其实看不到那种明显的“圈圈”风格。相反,他在书写时巧妙地结合了方笔和圆笔,既有圆润流畅之感,又不失方正刚劲之力。这种方圆结合的手法,使得整个字体看起来既自由灵动,又不失稳重端庄。就拿“山”这个字来说,一开始笔画很重,很有力,然后慢慢变得圆润轻盈,最后收尾时微微向上翘,整个字看起来就像一座山一样坚定有力。
“东”这个字写得挺潇洒的。横竖笔画接得刚刚好,既不会显得死板,也不会软绵绵的。整个字看起来就像是在跳舞,给人一种流畅自然的感觉。
再来看“大”字,舒同在处理这个字时,特别注重了笔画的粗细变化和空间分布。横笔宽阔而稳健,竖笔则挺拔有力,整个字体看起来既大气磅礴,又不失精致细腻。尤其是最后一笔长横,不仅起到了稳定整个字体的作用,还增添了一种豪迈之气。
舒同大师在写“学”这个字时,真是下了不少功夫。他把上半部分的“子”写得紧凑有力,下半部分的“子”则留出了更多空间,这样一紧一松,对比鲜明。而且,他还特别注重笔画之间的连接和流畅感,让整个字看起来既协调又富有动感。
舒同的书法确实很棒,但在给“山东大学”选校名时,最后还是决定用毛主席写的版本。这里面有它的道理。毛主席的字不仅好看,还代表了一种时代的精神和民族的骄傲。他的书法风格很独特,看起来很有气势,好像每个字都充满了力量和深意。
毛主席给“山东大学”写的“山”字,起笔特别有力,就像一座大山稳稳地立在那里。这个字写得挺拔又稳当,让人感觉特别有决心和力量。
“东”字则显得更为开阔和包容。横笔和竖笔之间的衔接流畅而自然,仿佛是在诉说着山东大学的历史和辉煌。整个字体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
“大”字在毛主席的笔下更是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横笔宽阔而厚重,竖笔则挺拔有力,整个字体仿佛是一座巍峨的丰碑,记录着山东大学的辉煌历程和卓越成就。
而“学”字则更是精妙绝伦。毛主席在书写时特别注重了笔画的轻重变化和节奏感的把握。整个字体看起来既端庄大方又不失灵动飘逸之感。尤其是最后一笔长横的收尾处微微上扬,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山东大学的无限可能和未来希望。
相比之下,虽然华岗所题的“山东大学”中规中矩、端庄秀丽,但却缺乏一种气势和力量。他的书法虽然也是一流水平,但在表现力和感染力上却略显不足。尤其是与毛主席所题的版本相比更是相形见绌。
因此,在时代的选择和审美的变迁中,“山东大学”这四个字最终选择了毛主席所题写的版本。这不仅是对毛主席书法的认可和尊重,更是对时代精神和民族情怀的传承和弘扬。
当然了,每个人对书法的感觉和喜好都不一样。有人可能更喜欢舒同那种圆润顺滑,或者华岗那种端庄好看的风格;也有人更偏爱毛主席那种大气磅礴,个性十足的字。这种不同的喜好和看法,也正是书法吸引人的地方。
所以,对于“山东大学”校名的更替和选择,我们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尊重历史的选择和时代的变迁,同时也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包容的精神去欣赏和品味不同的书法风格和艺术作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和深远意义。
说到底,咱们欣赏书法或者艺术作品,最重要的还是看它们背后的精神和意义。这样咱们才能真正提高咱们的审美和文化水平,让自己变得更有内涵。
舒同是“蚯蚓体”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