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西方国家的国力已经得到了空前的提升,但与此同时中国却依旧沉浸在康乾盛世的余晖中,不能自拔。
在乾隆八十大寿之际英国趁着贺寿的由头来与中国谈谈贸易之事。但是让英国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乾隆对这并不感兴趣,由于礼仪问题让乾隆对英国的使者心生不喜,不仅将他们送回国内并且还给乔治三世去了一封信。
不过信中的内容现在看来确实有一些可笑,这一封信至今还存放在大英博物馆中。
一、访华波折随着英国的工业革命的进行,他们迫切地需要寻求更加广泛的市场,其实在来到中国之前,他们也已经在欧洲其他地区扩大自己的海外市场。
渐渐地他们的目光也开始放到亚洲上,说到亚洲最不可避免的就是与我国了。就这样在1792年的时候英国就准备派遣一支外交团队前往中国,商讨与清朝的贸易。
当然英国国王乔治三世还是很看重这件事的,为了能够更大程度地保障此次外交的成功,他派遣的是极其有经验的马戛尔尼,马戛尔尼作为英国著名的外交官,当初英国与俄国两国的通商事宜就是他前往签订的。
可以说英国为了与之通商也是携带诚意而来的,当时正值是乾隆的八十大寿,英国也为乾隆准备了贺礼。其中大大小小近六百件。包含了天文用具、火枪、炮车模型……
英国此举就是为了向中国证明英国现在已经不是之前的英国了,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在科技上都已经达到了空前的发展,当然最终的目的也是想要让中国知道与他们合作是一件正确的事情。
漂洋过海终于经过九个月的路程后英国七百余人的使团抵达了大清,这边得到消息的乾隆大悦,当即就命沿途的督抚护送英国使团前往紫禁城。可以说在这个时候两方的关系还是很友好的,毕竟在大清看来英国这是来为自家皇帝祝寿的藩属国,理应彰显大国风范。
而英国也是因为带着通商的目的前往,所以他们也是十分地客气。不过当英国使团抵京的时候,乾隆早就带着一众人前往了避暑山庄贺寿。因为这是英国第一次派遣使者前往,所以大清在乾隆的指示之下十分地重视,对于应该如何接见等等都做出了详细的计划。
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但是在礼仪方面两方却产生了分歧,也正是这个时候乾隆开始对英国使团不喜起来。
大清由于是封建王朝礼仪都是三跪九叩,但是英国的使团则是认为自己的国家与大清是两个平等的个体,并不是大清的附属国,所以不愿意行三跪九叩之礼。双方各不相让,当然不久后乾隆就知道了这件事。
可以想象乾隆不悦的程度的,当即就取消了原本定下的朝见时间,其实通过这相信大家也可以看出了,无论是大清还是乾隆都是将英国当成是自己的附属国,可以说两国从最开始的时候想法就是不同的,之后闹成那样也是有理可循的。
同时将理应给英国的供给也减少了,下面的官员当然是要讨得乾隆的欢心的,所以在英国使团的衣食住行上就适当地缩减。
简单来说就是,在这件事发生之后,英国使团在中国连饭都吃不饱,并且餐食也一下子降低了许多档次。双方进入了僵持阶段,但是乾隆依旧是一步不退,甚至使团面临着被乾隆遣送回国的危险。
无奈之下双方只能是各退一步,将三跪九叩更改为单膝跪地,但对于英国的吻手礼,大清却是觉得冒犯于是就拒绝了。
二、乾隆的回信历尽艰难险阻之后,英国使团终于得以见到乾隆,这一次的会面是在为乾隆举办的万寿典礼上,此时的乾隆可以说是龙心大悦,即使是之前英国使团有不尊重他的地方,他现在也看在英国的贺礼后开心了不少。
但虽然是一连串的贺礼,但在乾隆真正看到的时候却显得有一些兴致不高。可能是看出乾隆的不在意,英国使团当即就表示要向乾隆展示他们最引以为傲的火器,不过注定是要让英国使团失望了。
即使是面对火器乾隆依旧是兴致不高,不仅是乾隆就连大清的官员们也是如此。但值得一说的是,当前的英国已经是进入了火器时代。
虽然大清看不上英国的火器,但是大清却还没有能将火器运用起来,大清的武器依旧是冷兵器。
之后乾隆也是尽地主之谊,让礼部的官员们安排了使团之后几天的活动。看了避暑山庄,还有歌舞表演等等,按照乾隆的认知中,此时的英国使团可以开始返回国内了。但英国使团始终没有提出返回的事宜,并且还提出了要在大清过元旦。
乾隆的生日是在九月份,再加上游玩的时间也不过到十月份,但是当前的英国还要再停留两个月,乾隆不由地怀疑起他们真实的目的。同时开始派人催促他们回国。
眼见着到了这个程度,英国使者直接说出此次前来的另一目的,那就是与中国签订通商协议。
乾隆听闻后怒不可遏当即就将他们的请求全部都驳回了。在乾隆看来这完全就是想要利用中国的土地来实现他们自己的愿望,不仅要在中国通商,竟然还要免税。
乾隆是万万不能容忍的,当即就将他们遣送回国了,同时还附上了乾隆的一封书信。信一共有976字,其中表明了乾隆的傲慢与愤怒以及与大清的自豪之情。
“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
三、西方的认知在那之后乾隆是一刻都不想看见英国的使团了,不断地让下面的官员催促他们离开。当然英国的使团也不是一无所获的,在即将离开的时候,他们借口商船已经提前回国,只能是辗转到澳门坐船。
在这一段时间中,英国使者辗转了浙江、江西等地,清晰地看到了大清真实的国力与状况。同时他们也对乾隆所言的盛世产生了怀疑。
因为此时的大清一些县城远远比不上英国,乾隆所言的盛世是不假的,但是仅仅只有王公贵族才是如此,普通的百姓生活依旧是难以保证的。
可以说早在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之前,西方国家就对于中国的状况产生了思考,因为在西方看来历史越悠久就越容易产生腐朽的现象。
这一次马戛尔尼使团切实地感受到了中国的实力,在中国皇帝是最高的统治者,但是英国等西方国家已经从这走出封建帝制了。
并且大清重农抑商普遍程度也让英国使团震惊,可以说想要一个国家发展,经济是必不可少的。
结语并且值得一说的是马戛尔尼前来的时候,还是在乾隆末期此时的大清还算是盛世的末期,可以想象之后的大清会是什么样子。
同时大清的落后,也给了英国无限的遐想,别的不说单单是武器就已经给足了英国自信。此时的乾隆不愿意对外开放,他的后代却是不得不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