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北方农村人,却从小不喜欢我们北方的剧种,唯独只喜欢两个剧种黄梅戏和越剧。
我们这里的剧种,不是不好听,反而拥有大批地戏迷,他们痴迷我们本地的剧种。象秦腔,蒲剧,晋剧,都是比较古老的剧种,比之黄梅戏越剧的发源要久远的多。而且唱腔都是铿锵有力,伴奏以锣鼓为主,犹如黄河水一样汹涌咆哮,奔流不止。这与我们的地域有关吧,唱腔充分显示了我们西北人的粗犷,豪爽地性格。
小时侯跟大人去戏台下面看戏,就只是看热闹,一句也看不进去,只听见台上锣鼓喧天,演员唱地雄劲激昂。我就在戏台下面吃上些油糕或羊肉泡馍就回去了,到现在也是年过半百了,也还是这样,我的爱人和朋友看戏从来不带我去,知道我看不进去,他们看的可起劲呢,从头看到尾。
但我从小喜欢看黄梅戏和越剧,是因为当时看的戏曲电影,一部《天仙配》让我爱上了黄梅剧,一部巜追鱼》让我爱上了越剧。八十年代戏曲电影很多的,京剧,豫剧,评剧,秦腔,等等,但我只觉得这两个剧种特别好听,其实喜欢这两个剧种的人特别多,我们这里有很多人喜欢黄梅戏。
黄梅戏是没有派别的,它虽然起源时间短,但它岁展是极其迅速的。它好听易懂,就像一股山野地风,吹遍了祖国的角角落落。六七十年代经严凤英大师的《天仙配》《牛郎织女》巜女附马》让这个剧种响彻中华大地,誉满海内外。黄梅戏以它的通俗易懂,唱腔委婉动听而著称,受众面积非常广,全国热爱黄梅戏的观众应是其他剧种之首。
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也称绍兴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发源于浙江嵊州,在上海和杭州发展壮大,流行于全国,流传于世界。经历了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演变过程。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地。我起初喜欢越剧,只缘于它好听,并不知道有什么流派之分。小时侯只能是偶尔看越剧电影,如巜梁山泊祝英台》《情探》巜追鱼》巜红楼梦》。再就是听收音机,后来有了录音机,就能买越剧磁带听了。到了网络时代,就能任意看戏曲了,看的多了,才知道越剧有很多流派。最初只喜欢徐派和王派,还有袁派和范派,后来又喜欢尹派,剩下的派别并不知道,听唱腔也分辩不出来。最近两年又特别喜欢陆派,只在网上看陆派的戏。最初不怎么爱听傅派,看情探的时侯一到焦桂英唱时就快进,后来就是在家遍干活遍听,听着听着就觉得傅派也很好听的。因为我喜欢听越剧的大本嗓,不喜欢听花丽的高音,所以看巜梁祝》,只看袁范版的,从不看傅范版的。看巜盘夫索夫》时看的多了,觉得金派也蛮好听的。
我在网上看戏,不论是越剧还是黄梅戏,只喜欢看老一辈的戏,那些原汁原味地唱腔,朴实无华地表演,真的挺让人沉醉。也许我的年龄大了,欣赏不了新生代的演员的演唱,欣赏不了花哩胡哨的装扮,及改变以后的唱腔。当然时代在进步,戏曲也需要改革,需要发展以适应年轻人,适应市场,适应时代的脚步。比如茅威涛,赵志刚在唱尹派的基础上,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虽然有些老戏迷们听不惯,但他们捅有一大批年轻的粉丝。这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许以后就成了他们自已的派别,他们也成为开宗立派的创始人。
不论什么剧种,都有自已的看家戏,如黄梅戏巜天仙配》,巜女附马》已成经典,别的戏种再唱就感觉不对味。越剧看家戏《梁山泊与祝英台》巜红楼梦》,再看黄梅戏《梁祝》巜红楼梦》,就感觉没越剧的好,无论从唱词还有剧情都不能与越剧相提并论。这只是我的看法,并不代表大众。
近些年,戏曲电影和电视剧越来越少,不知是什么原因,只能在网上看一些以前的电视电影,以了戏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