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女子谢女士在两年间被丈夫贺某阳家暴16次,报案无果,法院开庭后她冷声质问:“是不是等我死了才管?”施暴者家族的威胁更让人发指。谢女士为何一次次无法逃脱?这场庭审会否成为家暴受害者的转机?
两年16次家暴,谢女士用一句“活着就是煎熬”概括了自己的生活。从第一次被扇耳光到骨折住院,她的忍耐并非源于软弱,而是求助无门的绝望:
谢女士曾尝试逃离,但施暴者总能找到她,威胁她“报警试试,看我弄不死你全家。”她无数次想过放弃,但最终选择站出来,就是想用自己的案子证明:家暴不是家庭内部问题,而是社会问题。
贺某阳的暴力行径并非偶然,其成长环境早已为其恶行埋下伏笔。他的父亲曾多次对妻子施暴,母亲则默默忍受,从未反抗。这种“暴力优先”的家庭模式,让贺某阳视暴力为解决问题的第一手段。而婚后谢女士成了他的“试验品”:
更可怕的是,这种暴力并非单一事件,而是被贺某阳家族有意无意地放大。他的父母不仅参与威胁,还多次试图阻挠谢女士的法律行动,给本就艰难的维权之路雪上加霜。
尽管近年来我国对家庭暴力的打击力度有所提升,但谢女士的经历却暴露了法律实践中的种种问题:
这些问题表明,法律虽为受害者提供了一定保护,但在实际执行中,仍然存在诸多漏洞,无法真正让受害者安心。
庭审中,谢女士提出对贺某阳判处死刑的诉求,引发热议。一些人认为死刑过于极端,但谢女士的理由却让人无法反驳:
支持谢女士诉求的人认为,贺某阳的行为已经超越了普通的家暴,属于恶性暴力犯罪。如果不给予严惩,其他家暴受害者如何相信法律的公正性?
谢女士的经历不仅反映了家庭暴力的恶性,也暴露了社会深层次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进一步加剧了家暴的隐蔽性和恶劣性,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并解决。
谢女士的案子不仅是她个人的抗争,也是所有家暴受害者的呐喊。法律能否真正伸张正义,让施暴者付出代价?受害者能否摆脱“求救无门”的困境?那么最后小编想问:面对家暴16次的“极限恶”,死刑是否是唯一的正义?对此各位看官有什么想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