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唯一不准过春节的5年,上班的人取消假期,谁庆祝抓谁?

老张聊养护 2024-11-11 13:59:16

提起中国的传统民俗节日,在广大中国同胞的心目中春节肯定会排在第一位。

从腊月底的小年开始就已经进入春节的准备期,人们会准备各种各样的年货,家家张灯结彩,还会准备鞭炮。

大年三十大家聚在一起,唠一唠家长里短,绘一绘美好明天,也让人们的心贴的更近了。

然而历史上曾有5年却禁止民间百姓庆祝春节,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又为何禁止呢?

一、源远流长的中国节日

中国农历历法在甲骨文时期就有相关记载。

华夏大地以前的社会结构主要是农业为国之基本,日期节气也是为了方便指导农业的春耕夏种秋收冬藏。

与之对应的还有24节气,每一节气都与农业休戚相关。

至今,农村地区还是更喜欢用农历(民间俗称阴历)来表示日期。

到夏朝时,有一个叫万年的人根据太阳的运动规律发明了阴阳合历,也称万年历,可见中国传统历法比西方历法足足早了两千多年。

目前公历年记录是大多数官方通用的记录方法。中国也早在民国时期就引进过公历制,但民间仍习惯采用农历制。

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才正式将公历制设立为官方历法。

农历最后一个月最后一天叫除夕,是中国春节最重要的一天,要守岁代表对过去的总结和回顾。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首宋朝王安石的《元日》描述的就是春节时的场景。

农历正月的第一天叫大年初一要早起拜年,代表新一年的开始。

据说春节来自于很早的上古时期,最初源于古人对天地自然的崇拜,是庆祝立春的到来。

同时也是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禾谷丰收的一种祭祀活动。

春节在虞舜时期就兴起,有华夏文明的历史记录起就已经有这个节日。

人们劳作了一年,新的一年来临,人们趁这个时间也好好的休整,过了这个节日就要开始打磨农具,等春天来临又开始辛勤的劳作了。

西方的公历节日如元旦,感恩节、圣诞节等也是一种庆祝民俗的行为,目的也是为了文化或习俗的传承。形式不同罢了。

过外国的节日对中国百姓而言,如同把别人的记忆输入到自己的脑袋里一样,没有共鸣也起不到文化传承的意义,没有认同感。

可你知道吗?春节这一重要的民间风俗在历史上差一点就被取缔,曾有那么5年甚至明令禁止民众庆贺春节。

二、禁止过春节,谁过就抓谁

中国在民国时期,大众刚从清朝的封建统治下解脱出来,民众的思想和社会环境都处于动荡转型期,

一方面,广大的普通百姓当时还没有从封建压迫的思想里挣脱出来。

另一方面,革命人士、先进青年带来大量新思想和西方文化,导致国内新旧文化冲突不断。

民族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就曾提倡破除封建旧制,推行西方文化。希望能唤醒麻木不仁的国人。

他不仅倡导男子不留长发,女子不必裹脚,还在成立民国政府后极推行西方历法,废除了使用了几千年的农历历法。

并试图取消农历制下的民俗节日-春节,提倡过西方历法下的新年。

但春节作为传统文化年俗在百姓心目中根深蒂固,但强行推行西方历法,这种急于强制与国际接轨的行为遭到了民间广大民众的强烈抵制。

人们明面上不敢大肆庆祝,但私下里,依然对农历新年很重视。

思想先进的人士当时则认为,这种民俗是封建思想的糟粕。

只有废除旧的封建旧制,才能建立一个全新的世界,希望通过废除传统民俗来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当时的情况是一方急于改变,一方刚接触新思想的冲击,这种文化认同上的差异导致了社会矛盾的加剧。

后来孙中山先生被迫下台,取而代之的是大军阀袁世凯做了民国大总统。

袁世凯为了笼络思想先进的革命人士,依然执行孙中山时颁布的西方阳历制,但对民间的春节没有执行强制措施。

当时春节期间,北方部分城市的政府还照例放了假,百姓对春节的态度又恢复了之前的热情,春节期间各种年货也恢复了往日的景象。

但南方的一些城市如江浙、湖广等地,当地政府却极力反对民间春节的庆祝。

不仅禁止售卖春节物品,还会对春节期间的庙会、庆祝等行为一律打压,严禁民商搞春节的一切庆贺形式。

那几年一到春节临近期间,都会出现民众游行示威,反对对春节的压制制度。

一时之间,也很难完全禁止民众对春节的私下庆贺。而且这也仅限对城市民众的禁止。

农村地区因地处偏远,人口也不集中,因此受到禁令的影响很小。

时间来到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蒋介石一直以“秉承国父孙中山先生的遗志”为口号,对类似改制阳历这样的不伤根本的小事上,坚决执行到位。

1928年时他在其统辖区内颁布新政,禁止民众继续过春节,坚决打破民众的封建迷信。

不仅禁止春节期间放假,还禁止民间贴春联、放鞭炮。也不允许民间售卖春节年货,工厂也不允许停工。

一旦发现违规庆祝的行为,轻者处罚,重则可能会被抓入狱。

为此,蒋还请出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出来讲话。

蔡公不仅是知名的教育家,思想家,还是积极推行西方思想的新潮革命家、政治家。

专门请蔡公出来背书,目的性不言而喻。

蔡公本人多次倡导世界大同,在教育上就主张采用西方教育制度,不仅实行先进的男女同校改革,还主张对封建礼制彻底改革。

在发表讲话时,蔡元培强调国历的重要性,他认为公历制更科学更先进更有指导意义,其中还包括倡导取消对春节的庆贺。

以后来者的视角来看,蔡公愿意为此背书的出发点是不错的,但也固然存在历史局限性,国外的文化习俗未必适用于国内民众。

虽然先进的思想本意是为了让国家进步,但民俗风情、传统节日、中医文化一类并未制约中国的思想进步,也没有拖中华文明进步的后腿。

所以客观来说,不能一股脑地就将春节等传统节日默认为封建行为。

由于民众强烈抵触,这条禁令也让政府得不到大众的支持,国民政府不得已于1934年解除了这条对春节的禁令。

从1929年到1934年,刚好五个春节的时间。近代史上的这5年足以证明,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是无可替代的。

三、无可替代的中国春节

现在春节作为中国盛大的传统节日之首,每年的庆祝活动都多彩多姿,形式和活动也多式多样。

其中催生出的春节联欢晚会和春节返乡的车流最受瞩目。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说的就是春节期间特有的景象。

说起春节就必须提央视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现在的央视春晚已经不仅仅只是国内民众的节日娱乐活动,也是世界人民的狂欢。

央视春晚已经成为全世界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这意味着中国的农历新年已经走出了国门。

不仅体现了中国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友善和精神风貌。

除夕之夜,大小老少,亲朋好友聚坐一团,挤在一间房子里。磕着瓜子吃着零食,或包着饺子,谈论着这一年的收获。

屋子里欢声笑语,温情暖暖。

多美好的人间春色。不仅填补了游子们离乡的疲惫,也抚熨了游子们半生的离愁,这就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和情感需求。

每年的春节前夕,人民都打包小包备好各种年货,长途跋涉,再远也要回家团聚。再穷也要回家过年。

火车铆足了劲不停的运转离乡的游子,高速上小车一辆接一辆的飞驰,都在奔向故乡,奔向家的方向。

这种大规模的迁徙行为一度成为春节期间的特有景色。

四、传统民俗节日意义重大

春节是中华大地对历史的铭记,是文化的凝聚,是中华千万儿女血脉传承。

它记载着历史的变迁,延续着人间的温情,它寓意着对过往的归纳和总结,对未来的向往和祝福。

烟花漫天绽放的星空下,人生的意义得以具象化。

不光春节在中国有千年的历史传承,还有其他节日。

如端午节是对屈原的敬仰,如清明节是对先祖的一种缅怀,中秋节是对上古的记载,重阳节是故乡的眺望。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蕴含着不同的意义,这一个个传统的节日串联出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人脉传承。

回望近代,其实不只是有禁止过春节这一事,甚至也有进步人士认为要取消汉字改为拼音,这自然遭到了抵制。

放眼今朝,隔壁某邻国时不时便会“偷”中国的传统节日并扬言是自己的,这也遭到了我们国人的抵制。

为什么中国人对传统节日的执念这么强烈?

因为中国之所以是文明古国,不仅是指丰厚的物质资产,还有人文思想千百年来的沉淀凝练。

结语

趁着马上就到来的春节,各位长辈朋友不妨给孩子们讲讲春节的由来以及近代没有春节的那5年的历史故事吧。

在此也祝愿我的祖国在新的一年里:国泰民安,山河锦绣,华夏万年,延绵不休!

参考资料:

三泰书斋2024-4-24《传统文化|中华纪年知多少》

镇坪县人民检察院 2024-06-25《历史上唯一一次禁止过春节,全国取消假期,说句“新年好”也被抓》

春节习俗百科

1 阅读: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