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明末看成棋局,多尔衮是怎么做活了吴三桂

德叔谈史悠悠过 2024-06-19 14:38:26

改朝换代之际,机会往往只留给大视野、敏感、能决断、行动快的领袖。

清军能入主中原,就是凭着有多尔衮这样一个领导人才。

当李自成夺占北京、明朝廷灭亡的消息传到大清国都盛京的时候,多尔衮接受范文程的建议,做出了趁机进军关内的决定。

行动之前,范文程向多尔等决策层建议:

“我非与明朝争,实与流寇争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以往入关时明朝是我们的敌人,现在形势变了,明朝基本上算是亡国了,不用再把明朝当敌人,现在跟我们争天下的是农民军,我们应该以农民军为敌。

多尔衮采纳了。

1644年四月初九,多尔衮除了留下少量队伍驻防重要城镇和驻守边防外,率领其它所有机动部队倾巢而动,开赴关内。

笔者根据当时的相关记载估算,当时清军总数大约有二十万人,此次出兵人数,估计高达十四万以上。

多尔衮显然想要一锤定音。

四月十四日,清军在行进途中遇到明朝平西伯、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的信使火烧火燎地来给多尔衮送信。

这封信中,吴三桂主要表达了这样几个意思:

其一,他对李自成有不共戴天之仇,誓要灭之;其二、希望清朝看在他这个亡国孤臣想尽忠义的份上出兵施以援手;其三、给出了清兵入关的具体线路,并许诺一旦清朝助战,事后将割让土地作为酬谢。

接到吴三桂的信,多尔衮是又喜又疑。

喜的是如果吴三桂起兵是真,那么几十年来入主中原的夙愿终于等来了现实可行的机会。

疑的是吴三桂借兵的真假和真实目的。要知道,昔日皇太极在位时,曾多次向吴三桂抛出橄榄枝,吴三桂均不为所动。

现在主动起兵,还发信求援借兵,其中是否有诈?

多尔衮考虑再三,给吴三桂回了一封答非所问的信。对吴三桂要借兵要求,多尔衮避而不答,反过来要求吴三桂投降清朝。

告诉吴三桂这样做,一则国仇得报,一则身家可保,子孙长享福贵。

同时,多尔衮并没有原地傻等,而是命令部队加速前进。

吴三桂马上回了信,信中陈述情况紧急,请求多尔滚速速发兵,但对多尔衮的劝降未置一词。

接到此信后,多尔衮的行军速度更快了。

与此同时,四月十九日,李自成包围了吴三桂把守的山海关。

二十一日,李自成发动进攻。当天晚上,多尔衮率清军抵达山海关外。

吴三桂知道,以自己的力量根本打不过季自成,必须依靠多尔衮才有胜算。

当天夜里,吴三桂八次派使者到清军营中,恳求多尔衮火速出兵。

但多尔衮早已有他的如意算盘。

他明白,面对李自成大军,吴三桂除了投降清朝,已经别无选择。

吴三桂不投降,他决不会发兵。

现在他要做的就是拖延时间,让吴三桂在农民军的巨大压力中,自己过来投降。

他派出范文程对吴三桂一番分析劝说。吴三桂向多尔衮屈服了。

二十二日天刚亮,吴三桂立即奔赴多尔衮营中,归顺剃发,成了清朝的臣子。

这就是多尔衮想要的结果。

因为这个动作一做,吴三桂就丧失了跟他平等对话的资格。

从此以后,吴三桂只能听从多尔衮的命令,他的部队也成了清军的一部分。

二十二日,吴三桂率部从山海关冲出,与李自成农民军展开决战。

但此时多尔衮仍然没有立即发兵,直到吴三桂和李自成的决战到了白热化。

多尔衮发出令令,以逸待劳的八旗铁骑突然杀出。强弩之末的农民军立即溃败。

李自成率残部往京师方向退却。当天,多尔衮下令,晋封吴三桂为平西王。

可以说,山海关大战的真正赢家只有一个,那就是多尔衮。

以往清军虽然多次进入中原,但直到此刻,中原才有了真正成为他们囊中之物的可能。

而这一切,和多尔衮的决断正确不无关系。

今天就聊这么多,喜欢就一键三连。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