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地处山西南部,在明清时期,此地被称为平阳府。平阳府名称的由来与当地的地理环境紧密相关,有一条名为平水的河流流经此地,依据“山之南,水之北为阳”的传统地理命名规则,该城位于平水北岸,故而得名平阳府。
当时的平阳府管辖范围极为广阔,大致涵盖了现今的临汾和运城地区。
十几年前,曾有一则新闻报道,称山西临汾被评为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十大城市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意大利的米兰也在这份名单之中。
乍看之下,可能会有人觉得临汾能与时尚之都米兰并列,似乎提升了自身的地位。然而,实际上在历史的长河中,临汾曾是中国极具影响力的大城市。
01
历史地位
临汾之所以在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是因为若往前追溯,这里堪称中华文明曙光初现之地。传说中的尧都平阳,就位于现今的临汾;传说中的舜都蒲阪、禹都安邑则在如今的运城。
临汾与运城共同构成了古时的大平阳府,中华文明的诸多起源都与之相关。当然,若论及最早的文明曙光,还可追溯到更为久远的时期。
虽说尧都相关的历史也缺乏文字实证,但它已确切进入了我们有文字记载后的历史叙事起点,尧舜禹的传说都围绕着平阳府(今临汾和运城一带)展开。
尽管尧舜禹的事迹多为传说,但如今的考古发现为临汾的历史地位提供了有力支撑。在临汾发现的陶寺遗址规模巨大,其中还出土了中国目前可考的最早的观象台。
这座观象台最初由几块立起的大石头组成,石头间形成缝隙,人们站在特定角度通过这些缝隙观测星空,便能对星空进行定位。众多考古学家认为,陶寺遗址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尧都。如今,临汾市区设有尧都区,便是受此影响。
由此可见,临汾在传说中相当于当时中国的首都。而在真实可考的历史中,临汾也确实曾作为首都存在。
周朝时,周武王将弟弟叔虞分封到翼地,叔虞在此建立了晋国,这是春秋时期的顶级强国。晋国最初的都城在翼,后来迁至曲沃,而翼和曲沃都位于临汾境内。
五胡十六国时期,前赵的创建者刘渊是匈奴人,其母系一族为汉朝公主,因此他取了母系的汉姓。刘渊起事之后,将都城定在临汾(当时称平阳)。
不过,刘渊虽被视为前赵的创建人,但他起初并未将自己建立的朝代命名为赵。他认为自己推翻了晋朝和曹魏对汉朝的篡夺,是在恢复汉朝统治,所以建国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家谱祭祀,从汉高祖刘邦一直祭祀到刘善,以表明自己继承了汉朝法统。
但作为匈奴人,以汉的继承人身份存在,刘渊面临着尴尬局面,汉人不认可他,匈奴人也未必买账。到了刘渊的继承人时期,便舍弃了“汉”的名号,将国名改为赵,这便是后来的前赵。
北朝时期,东魏与西魏对峙,山西地区成为重要战场,临汾和运城一带爆发了多场大战。
当时,东魏及后来的北齐占据临汾,西魏及后来的北周占据运城。运城对于西魏至关重要,一旦失守,东魏便可直逼黄河,进而威胁长安。
因此,西魏和北周全力死守运城,而东魏则不断从临汾向南施压,双方在此展开激烈争夺,战事惨烈,此地成为当时中国历史上影响各方势力的关键支点。
此外,临汾下辖的洪洞县对中国历史也有着深远影响。元明之交,中原战乱频繁,明朝建立后,决定将受战乱影响较小、人口相对富庶的山西民众外迁。
当时,山西多地的民众都要汇聚到洪洞县,在洪洞县大槐树下领取印信后,迁徙至全国各地。内地十八行省几乎都有来自山西洪洞大槐树的移民,甚至如今这些移民的后裔已远播海外。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上古时代,临汾是华夏之都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后世,中国十八行省众多人口的根源都与临汾紧密相连。
02
壶口瀑布与龙门
临汾还有一处闻名遐迩的景点——壶口瀑布。在那里,黄河河道突然从宽阔变得狭窄,且存在一个小悬崖。
原本较为平缓的河水在此处骤然收窄,变得汹涌澎湃,从悬崖上跌落,一路奔腾而下。
奔流几十公里后,河水又进入一个宽阔的河道,此处便是中国另一著名之地——龙门,传说中“鲤鱼跃龙门”的故事就发生于此。不过,龙门已属于运城地界,但在古代,临汾和运城都属于平阳府。
综上所述,临汾对于中国,尤其是东方华夏文明而言,是一座真正的重镇。
虽说十几年前临汾曾被列为世界十大污染之城,但进入2010年代之后,临汾大力开展环境治理工作。如今临汾的空气质量和气候状况都已大为改善。
所以,如今我们完全可以安心地前往临汾寻根溯源,感受这座历史名城的独特魅力。
【文本来源@施展世界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