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绿能的最大风险和担忧

文和先生 2024-05-23 19:46:48

我们国内的投资者主要是投资A股,其次是港股,之后才是国外市场。即使是投资港股和国外市场,我们也是买在境外市场上市的中国公司。比如港股的腾讯,纳斯达克的阿里巴巴。因为国内经济发展阶段和国家融资的需求,我们投资的公司中有一大部分属于制造业领域。比如隆基绿能,就是典型的制造业。

制造业的宿命

制造业本身又可以根据技术要求分为低端制造业、中端制造业和高端制造业。技术水平大致可以从营业成本组成和研发费用比例上进行观察,比如美的集团就属于中低端制造业,营业成本中原材料成本和人工费用占了90%,看上去就像一个组装厂。同时,研发费用占比3.6%。而中芯国际就属于高端制造业,营业成本中制造费用占比80%,芯片需要精密仪器、昂贵的设备和苛刻的生产条件才能生产出来,这些都属于制造费用。中芯国际的研发费用占比10%。这还不是最厉害的,华为的研发投入占比达到15%,Apple公司的研发费用占比30%。

具体到隆基绿能,我们可以看到2022年年报展示的营业成本构成中,80%的成本是原材料,其次是制造费用,之后是能源动力,再之后是人工成本。看起来,隆基的产品就是把原材料运过来,放到机器里面制造就行了。并不太需要像格力和美的一样,按照一堆员工站在流水线上组装。另外,隆基的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为5%,处于中等水平。总体来看,隆基绿能是处于中低端制造业,但技术水平肯定比家电行业的格力和美的更高。

我本人不喜欢投资制造业,当然更不喜欢投资中低端制造业。如果中国的经济会不断发展,那中低端制造业肯定是会被淘汰的。如果经济停滞或者衰退了,那制造业不管是高端还是低端都不景气。所以,投资中低端制造业是个注定要输的游戏。如果有朋友喜欢制造业,高端制造业是更好的选择,至少赢的概率有50%。

我喜欢的公司

我上学期间,寒暑假经常出去打工,一方面可以赚点外快,另一方面可以积累社会经验。其中有一段经历,让我印象深刻。那是暑假,坐标北京,我帮一个朋友的父亲看煎饼摊子。摊子就在地铁站口,煎饼是他父亲做好的,有人来买,我就简单热一下即可。我大致算了一下,每个早晨大约能卖出50套煎饼果子。每个月他父亲给我一千块,乐得我美滋滋。

后来我算了一下,这个煎饼摊真是赚钱。而后来我投资,都希望能有一个像煎饼摊一样的公司。读者朋友们可以跟着我下面的思路算一下。

当时一套煎饼果子(加肠加鸡蛋)大约20元,一早晨营业收入为1000元。去掉鸡蛋、面等原材料费用,净收入大致有900元。也即是毛利率为90%,毛利堪比茅台。假设一年出摊200天,一年净收入18万。人工费用就是我看摊的薪水,一个月1000,折算到每天约30元,大学生打工都是便宜劳动力。管理费用一年支出1.2万。煎饼摊子由人力三轮车和煎饼机器——铁皮筒组成,粗算置办一套设备大约不超过3万块。估计可以用至少5年,每年折旧费为6000元。于是,他父亲这个破煎饼摊每年的净利润=18万-1.2万-6000元=16.2万,简单点,就算是16万。而他的本钱(也即是净资产)只有3万,净资产收益率(ROE)=16/3=533%。真正的王老五,1万的本每年能赚回来5万。

这就是我喜欢的生意,超高的净资产,超高且稳的现金流,只需极少的资本投入。当时还是太年轻,如果入股煎饼摊,或者干脆自己开一个,挣得可比每天早起看摊多多了。之前我在给上市公司估值时,写了一个标准公司的估值标杆;而上面这个煎饼摊可以算是我进行公司分析的基本面标杆。

隆基的竞争优势

细心的朋友肯定会问,既然煎饼摊这么赚钱,为什么没人来竞争呢?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后来想,煎饼摊之所以赚钱,在于它安在了人流量很大的地铁口。那一个个社畜早起来不及吃早饭,出了地铁口就会随手买一个,有不少还会帮人代买,有的送给女朋友,有的送给好基友。煎饼摊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区位优势。但这个优势显然并不牢固,毕竟是个人都可以占据地铁口。

然而,据我观察,后来竞争的不多,一是我先来就具有的先发优势,让消费者形成了消费习惯,不少买煎饼果子的人都跟我很熟,甚至提前预订。后来在我煎饼摊不远处,来了一个卖包子、豆浆、饮料的。另一个,似乎卖煎饼这职业很不光彩,除非没其他出路,否则不会干这行。这也是为什么捡破烂、天桥摆摊赚钱的原因。我遇到过好几次,有人开着宝马车把废品送到垃圾回收站。我记得彼得林奇也说过类似案例,美国股市有一个垃圾处理公司,收益特别好,主要原因就是没人愿意干它那行。

具体到隆基绿能,它有什么竞争优势呢?我看了年报,大部分公司这块的描述都很虚。不过隆基确实说对了一点,他们认为自己有规模优势。对于中低端制造业来说,除了通过规模优势降低成本,没有其他更好的壁垒。格力空调一直想打出品牌,但品牌是属于消费品行业的优势地盘,不适合中低端制造业。如果美的开打价格战,格力必须得跟,不然就会被淘汰,根本不存在客户忠诚度。目前美的已经替代格力成为了空调的老大,靠的就是便宜。

我分析了TCL中环、天合光能的成本,发现他们跟隆基绿能差距不大。单片硅片和单组组件的成本,行业整体未能通过规模拉开差距。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光伏行业没有技术门槛,是个企业都能进来生产太阳能电池板。我搜了一下上市公司,仅A股就有515家企业可以生产光伏产品,占了全部上市公司的10%。所以,我认为隆基并没有展示出明显的规模优势。

隆基的风险

除了没有明显的规模优势,隆基还面临着光伏行业的两个风险。

第一,光伏行业的洗牌才刚刚开始。近几年,因为光伏产能过剩,产品价格下降得厉害。同样是销售给老外的光伏板,各家为争取订单不断降低价格,卷到最后大家都不赚钱。对于外行的投资者来说,行业洗牌的过程都不是一个好的投资时机。即使当时的行业老大,也可能在洗牌的过程中被洗掉。这一点跟周期股很相似,行业如果不剩下两三家企业,内卷是不会停止的。如果想要投资,也要等到内卷结束。

第二,国外新能源方向的转变。过去两年,欧洲因为俄乌战争导致能源短缺。为了补充能源供应,欧盟加大了美国石油天然气的购买,恢复了传统能源的开发,并囤积了大量的光伏等新能源产品。所以过去两年,即使隆基的毛利下降,但销量的提升带动了业绩的猛涨。

前些年,为了制裁国内光伏企业,欧盟和美国开启过“双反”调查。国内一直担心,这种制裁还会再来。我倒认为,没必要担心。本质上,启动双反调查是因为中国的产品价格低,侵占欧盟和美国国内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这只是某些利益集团的操作,无法代表市场趋势。质量和性能一致的情况下,谁都会喜欢便宜的东西。随着国内产品彻底把欧美本土企业卷干净,利益集团就消失了,也就没所谓的调查了。

令我担心的倒不是双反调查,而是技术进步和转向。我一直认为光伏发电的效率太低,未来即使发展也难以像水电和火电一样成为主流。一旦人类找到新的能源,光伏会被迅速抛弃。或者因为地缘政治因素,欧盟和美国又回到了传统能源道路。毕竟如果两国在打仗,是没人关心环境是不是污染的。如果新能源的技术出现转向,光伏被抛弃,那么像隆基绿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TCL中环这么大的产能,几乎全部变成废铜烂铁。有人可能会说,他们到时候会转型。但据我观察,很少有大公司在面临技术转型时,能够转型成功。因为有人一辈子在收费站上班,突然换成ETC了,她怎么转型。历史上,前有柯达,后有诺基亚,都是曾经辉煌一时的大公司。我不认为,隆基绿能具备转型的能力。

2 阅读: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