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教授:探索基因检测、人工智能引领下的临床药学数智化新模式

妙菱看健康 2024-09-10 02:20:33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2024(CSCP2024)年学术会议于近日在苏州召开。会后,我们特邀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张健教授围绕“探索基因检测、人工智能引领下的临床药学数智化新模式”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享,以便于大家对本次会议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Q

7月上旬,您作为通信作者在《中国临床药学杂志》上发表了《基于基因变异的呼吸系统疾病多重用药专家共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您在本次大会上有一项报告的题目为《基因检测指导下的老年患者呼吸系统疾病多重用药监护管理》。请您分享一下,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这一群体有何特殊性?基因检测技术在这一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又是如何帮助改善老年患者的多重用药管理问题的?

A

张健教授:早在2020年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中,就已关注到老年人多病共存、多药联用的问题。此次发布的专家共识是基于基因变异对呼吸系统疾病多重用药进行的研究。

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明显,如肺部感染的不良影响较大,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而疾病的治疗依赖于药物,但老年人呼吸系统生理功能减弱,且常患多种基础病需联合多种药物治疗,又易影响肝肾功能,存在用药风险,管理不当或危及生命。

由于老年患者的用药问题日益凸显,科技部十分重视,团队考虑药物代谢过程中存在代谢酶的差异。而基于药物代谢酶的基因检测技术可以降低由于代谢竞争性原因引起的多重用药管理风险,减少药物过量等问题。同时,结合基因检测、药物浓度监测及人工智能技术拓展研究,更加注重用药安全及有效性,减少不良反应及不良相互作用的发生。

Q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药学与多学科合作的趋势日益明显。在您看来,临床药师应如何更好地与临床专科医生合作,共同提升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有哪些成功的合作模式?请您分享一下。

A

张健教授:随着医疗技术进步,临床药学与多学科合作趋势明显。临床药师应更好地与临床专科医生合作,以提升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在疾病临床诊断日益精细的背景下,临床药学需结合多学科知识,考虑患者年龄、性别等因素进行精确用药。治疗多种疾病时,要考虑患者多病共存的情况,综合年龄、体重等多方面因素,发挥药师专业优势,与临床团队共同分析治疗的安全性等。同时,还需做好患者用药教育,调整不良生活习惯。

以老年心血管和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为例,结合血氧浓度监测和基因检测技术可避免重复用药和药物相互作用,提高治疗精准性。多学科合作有利于患者,未来在医疗机构推行多学科合作模式,临床药学将发挥巨大作用,这是临床药师努力和发展的方向。

Q

近几年,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我们注意到您在本次大会上有一个引人关注的议题——《关于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指导个体化用药的研究与实践》,这一主题恰好契合了当今时代的热点。请您分享一两个具体案例,说明这些技术如何帮助临床药师实现更精准的个体化用药?同时,您认为推广这项技术到更广泛的医疗实践中还需要克服哪些障碍?

A

张健教授: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在医疗领域应用广泛,但在治疗药物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应当思考如何将个体化用药理念融入现有治疗技术,在治疗药物监测和基因检测领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识别个体药代学和药效学差异。以万古霉素为例,因其具有治疗窗口窄、毒性大等特点,且临床存在万古霉素剂量达标的问题,需推广人工智能监测及血氧浓度监测,以满足个体化用药需求。

从大量医疗数据中提取个体化技术,标准化处理数据、挖掘更多药物治疗因素构建模型十分重要,可整合设备、病历等预测血药浓度和推进不良反应预警。起步阶段需结合多学科比较判断治疗方案,临床药师也需与其他学科院校合作掌握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个体化用药中有广阔前景,但推广到更广泛医疗实践需克服数据标准化处理、多学科融合以及临床药师技术掌握等障碍。

Q

我们注意到您的报告和本次大会的主题“数智化转型,高质量发展”相呼应,相信您对大会主题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请您分享一下。此外,此次以及大会主题是如何与国家健康战略形成有效链接的?

A

张健教授:本次大会的主题为 “数智化转型,高质量发展”,与国家健康战略相呼应。国家科技部早有针对主动健康和应对老龄化的科技策略,医药卫生领域数智化转型迫切。数智化转型包括从数据标准化到自动化,再从自动化到智能化,最终到智慧化的3个阶段,需通过大数据结合人工智能建立标准化诊疗模式和平台,研究新技术新方法解决临床关键问题。

在人工智能的指导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药学创新研究院围绕临床诊疗指南形成诸多专家共识和指南。在国家健康战略引导下,应用现代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方法,从临床药物治疗和个体化精准治疗拓展数智化转型,确保医疗卫生领域高质量发展,对提升人民健康、保障老年用药安全意义重大,前景广阔。

Q

作为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您如何看待当前国内临床药学领域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面对未来,您认为临床药学领域应如何把握科技发展的机遇,比如基因编辑、精准医疗、远程医疗等新兴的数智化技术,来进一步推动临床药学服务的创新与发展?

A

张健教授:作为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我认为临床药学需要以患者为中心,在药物选择、诊断治疗评估,以及药物安全性与有效性的监督和保护等方面,临床药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当前国内临床药学领域虽有发展,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临床药学需适应现代临床诊疗技术需求,尤其在基因编辑等数智化技术应用中展现进步。诊断技术已至分子水平,临床药师要学习这些技术,适应新药研究需求。此外,精准治疗技术在临床药学实际应用中重要,但面临一定的限制,如能实施的医疗机构少、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临床药师培训未纳入精准医疗服务学习等。

因此,未来应通过更深入的研究、推广临床药学服务基础培训等措施,来适应现代医学发展及应对人工智能挑战,提升临床药师技术服务能力,为高质量临床医学发展贡献力量。虽然任务艰巨,但坚持下去未来充满希望。

专家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张健教授

博士,主任药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临床药学部主任

学科方向:临床药学(慢病药物治疗管理、个体化精准用药)

现任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家卫健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临床药学组副组长;中国药师协会药学服务创新工作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药学装备分会副会长;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药品使用监管研究专委会副主委;上海市药学会医院药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重庆医科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中国药房》杂志主编、上海采编中心主任;《中国临床药学杂志》《药学服务与研究》《中国药业》杂志副主编;IJCP、AJHP杂志编委等学术职务。

获第四届“国之名医 ∙ 优秀风范”称号。获上海市医学、药学科技奖。主持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上海市科委等各类课题20余项,发表SCI、统计源期刊近百篇,编写专著20余部。

编辑丨卢璐

审核丨冯熙雯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