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么多年我们竟对“强迫症”存在这么多误解!

白影梅的笔记 2024-03-06 11:17:05
洗手洗到皮肤发红,还是觉得没洗干净;出门前反复检查门锁,再三确认还是不放心;窗户明明已经关上,还是要让家人再去查看一遍……这些“极端”行为,可能是强迫症的信号。 强迫症就像一个无形的枷锁,束缚着我们的情绪和行动。然而,很多人对它并不真正了解,甚至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一:有强迫症状意味着得了强迫症 有些人对整齐、对称有着极致的追求,但只要没有影响到日常生活,这可能只是一种个人习惯或爱好。然而,如果强迫症状严重到干扰了正常生活,比如无法忍受鞋子摆放不整齐,甚至影响了工作效率和人际关系,那就可能是强迫症了。强迫症患者的强迫行为往往不受自身控制,还常常伴有强烈的焦虑和痛苦,甚至会给周围的人带来困扰。 误区二:将强迫性人格和强迫症混为一谈 尽管它们名字相似,症状也有相似之处,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精神障碍。强迫症患者往往对自己要求严苛,由此引发焦虑和痛苦;而强迫型人格障碍者不仅对自己有高要求,还会将这种思维模式强加于身边的人,需要注意的是,强迫症和强迫型人格障碍常常同时出现,这也使得诊断和治疗更加复杂。 误区三:强迫症并非是成年人的“专利” 事实上,强迫症在儿童和青少年中也可能出现。研究表明,约有三分之一的强迫症患者在儿童或少年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相关症状。儿童强迫症的表现主要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引导和治疗,这些症状可能会持续影响他们的生活。 自我调适的有效方法 学会放松:运动是放松身体的好方法。全身心投入运动,能缓解压力,还能让大脑分泌更多“快乐素”,让你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接受不完美:对于不触及原则的细节问题,让自己随意一些。在细节上宽容自己,不要过于追求完美,因为不完美并不会毁掉你的人生。 停止内耗:不要给自己太多思考时间,迅速做出选择并付诸行动。然后无条件接受这个选择,不作过多评判。你会发现,改变在不知不觉中发生。 我是精神科白影梅主任,任职云南省心理卫生协会委员、昆明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从事心理精神卫生临床、科研、带教工作45年有余;曾担任公立三级精神病院危重病区主任、医教科科长;在临床诊疗工作中经验丰富,救治了众多精神疾病患者,其中精神疾病危重病人近千例。 如果你觉得自己状态不对,想要寻求帮助,可随时给我留言,有问必答,希望可以帮到你!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