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张听雨:大地期货能源与碳中和组研究员,主要负责碳酸锂、工业硅研究。毕业于英国基尔大学金融硕士,善于从买方视角观察市场、第一时间挖掘品种供需矛盾。多次深入碳酸锂冶炼企业以及中下游正极、整车企业进行调研,了解真实供需情况,探寻相关品种的投资机会并得到市场有效验证。
核心观点:如果再大幅做空的话,性价比没那么高,短期之内,碳酸锂的价格应该还是会在9~11万区间做波动。在没有出现特别大的需求驱动,或者减产消息的情况下,碳酸锂还是以震荡格局为主。
正文
本文来自于02.25晚上“牛转钱坤”直播中关于橡胶的分享内容。
01 近期市场动态
在春节前一周,碳酸锂的行情波动比较大,节后的07合约最低达到92000。周四周五有一些利多信息,把价格顶到最高103000,最近的波动幅度比较大。
1、消息层面
最近的行情受到消息层面的影响更多一些,包括江西查锂废渣的小作文,这次的环保督查的情况是有起源的,主要是因为之前相关部门在巡查的过程中发现,江西地区确实是有一些污水违规排放的情况,涉及到九江和南昌,但是事实情况与小作文有比较大的差距。
还有周五早上Catllin矿减产的新闻,从之前的20万吨产量下降到13万吨,当天的市场就给到了反馈,周五盘面07合约涨了3%。
再加上3月份确实有订单回暖的预期,所以盘面多头看起来比较激动。
2、需求情况
据我们了解,3月份正极厂、电池厂的排产情况要比1月份好,也可以验证为什么春节之前很多的正极厂有补库的动作。但是要分两个点去看。
首先,储能方面确实在2到3月份有一些起量,最近现货市场上工碳的价格比较坚挺。虽然储能的需求量增长比较快,但是对于整体的需求占比比较小,大概只有10%左右,所以还是要重点跟踪动力电池。
动力电池包括铁锂和三元1月的产量确实有比较明显的改善。但是1月份的电解液和负极材料的产量环比下降,电解液在电池当中是比较难储存的,生产出来就必须要拉走,参与到电芯碳的生产。
材料厂的产量上升,但是电解液的产量并没有跟随。目前电芯厂还是维持相对比较稳健的操作,并没有出现非常大的订单增量。
所以材料厂的补库是有一些需求前置的情况,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产业链的需求有比较明显的回升。所以我们对于3月份的需求到底有没有预期的这么好,要打一个问号。
3、核心观点
如果再大幅做空的话,性价比没那么高,短期之内,碳酸锂的价格应该还是会在9~11万区间做波动。在没有出现特别大的需求驱动,或者减产消息的情况下,碳酸锂还是以震荡格局为主。
02 澳矿的情况
最近的公告来看,澳洲的分歧还是比较大的。成本比较高,进入比较晚的一些矿区有一些保守的做法。1月5号,Finniss公告停止采矿,Liontown 重新评估Kathleen Valley项目的融资。
但还是有一些超预期的事情,比如MLR旗下的Marion、wodgina FOB成本降幅大超预期,预计在3Q24分别下降40%/37.1%至329/376.75美元。所以对于整个澳矿的开采,目前利润还比较丰厚的情况下,企业经营还是比较顺畅的。
还有Catllin矿的减产情况,如果单纯按单项目来讲,确实是有减产的需要。因为这个项目的成本900美金左右,以目前的成本区测算,性价比不是特别的高。但是如果从集团的角度来看,虽然减了澳矿这边的锂金矿项目,但是集团在盐湖的项目还是有一定的增加,从他们整体的目标来看,在2024年还是有40%左右的供应增量。
从四个角度分析目前澳矿的状态:
1、资本开支
从2021年开始到2023年,大部分澳矿的资本开支持续增加,2023年在高基数的情况下,部分企业缩减资本开支属于正常情况,且各运营商并无对重点项目的资本开支进行削减。在四季度的报告可以看到很多的项目投产已经接近尾声,基本上有现金流要出来,而且有提前对外销售发运的情况。
2、企业现金比率
从企业现金比率的角度看,上一轮周期部分企业的现金比率低至0.5-0.6,目前澳矿的现金流非常健康,基本都在1-2以上,有足够的现金去应对这一轮的下行周期。
3、企业存货情况
目前大部分澳矿的库存水平还是非常高的,如果按照四季度来算,差不多有4.5~5万吨的碳酸锂库存,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4、成本方面
根据天齐裡业在公开会议展示的全球锂资源项目的现金成本,澳矿项目折LCE的现金成本区间落在4.8-6万之间,远低于目前碳酸锂的现货价格。
总而言之,目前澳矿的财务状况优于上轮周期,资本开支、存货均远高于上轮周期,除此之外,大部分澳洲项目目前还有20美金左右的利润空间(按850-900美金的澳矿计算),目前谈论产能出清还为时尚早,我们认为本轮下行周期的时间跨度将会长于18-20年,下行周期刚运行至去利润的中后期,澳矿还未进行到去产量的阶段。
03 供需平衡
全球整体的需求差不多在125万吨左右,今年最大的变量还是在供应端,有可能因为一些项目的压力比较大,出现短期停产的情况,所以供应保守估计有138万吨,增速是40%左右。所以在不含全球产业端库存的情况下,预计24年会有13万吨左右的供给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