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哪个省份发展势头最好?
成绩单出来了。截至4月26日,29个省份公布了今年首季度的经济数据。从GDP增速上看,17个省份达到或者超过5.3%的全国平均水平,12个省份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引人瞩目的是,吉林省以6.5%的增速,位列已公布数据的省份第一。
吉林蜕变,让人惊叹,引发讨论。
松花江生态旅游风景区/图源:悠游吉林
让人更加惊叹的是,吉林乃至整个东北重新焕发的创造力已然发生。
2023年第一季度,吉林省GDP增速达8.2%,在全国位列第一,接近全国平均增速的两倍。不止吉林,东三省的增速集体跑赢了全国平均水平4.5%。而距离上一次跑赢大盘的2012年,东北等待了十几年之久。
当然,GDP已不是衡量发展的唯一指标。但它仍是面镜子,映射发展的趋势与态势,映射出吉林要振兴、要发展、要开放的决心与反击。
双向奔赴中的“吉林效率”
高增速的数字背后,反映的是产业发展势头的向好。再进一步讲,是人的思维观念的转变,带动了产业的发展。
去年下半年,吉林主要领导带队,全省上上下下以马不停蹄的出差状态,先后奔赴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广东等多地考察学习。奔赴的重点显然不是单纯联络感情,而是邀请各地企业家深入吉林,觅商机、落项目。
满满的行程,成果怎么样呢?
据吉林省商务厅数据,今年一季度,全省资金到位项目462个,到位资金同比增长41.9%。2020年至2023年,省级重大活动共签约合同项目976个,已履约开工项目444个,其中,今年一季度新履约开工项目53个。
吉林的汽车工厂/图源:网信吉林
问题是,招的是什么产业?什么火就招什么吗?
经济发展,向来不能靠风口跑马圈地。毫无根基与积累的野蛮生长,一旦市场遇冷了,便会沦为一地鸡毛。
区域经济发展,更不能想当然,一定要立足本地,实事求是地自问:为什么做?有什么条件做?能不能做好?
基于可落地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吉林首先选择了进一步扩大本土优势产业。最典型的,显然是汽车。
以中国一汽为例,在过去两三年里,一汽分别与宁德时代、比亚迪成立电池合资公司。
吉林的汽车工厂/图源:吉林新闻联播
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毫无疑问是今天的“超级企业”。一家超级企业的签约和落地,意味着它们比普通企业更能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催生一个巨型的生态系统。而这个生态系统,不仅能帮助拥有无限可能的中小企业生长,同时还能产生巨大的技术、知识的外溢效应,大大降低生态系统内的壁垒和成本。
当然,这不是吉林一厢情愿的结果,而是一场双向奔赴。
比如王传福在过去几年里曾多次“北上”一汽。背后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推手是,克服季节温度对动力电池的影响,以解决新能源车在北方地区普及慢、用车难的问题。
反过来讲,像比亚迪这样的超级企业,能够下定决心,投入超百亿,进入吉林与一汽携手干大事,其实是瞄准了北方地区新能源车市场的空白地带。
方向找准,持之以恒,后劲就会逐渐显现。数据显示,吉林新能源汽车在今年一季度的产量大增43.6%,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
工人们正在制作零件/图源:吉林新闻联播
除了汽车,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吉林自然有着扎实的工业基础,多年来持续投资发展的强项产业,光电、医药等产业均在这一刻厚积薄发。从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来看,在整个工业投资领域,吉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高于全国4.3个百分点。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增长点,一批项目汇聚成一个增长极。通过促进产业及其供应链发展,“吉林效率”正在起作用。
凭借地理便利、资源优势、营商改善、要素释放,“投资不过山海关”演进为“山海关不住,投资再放彩”的态势,时代在加码东北。
人,去哪里找
规划有了,资金来了,工厂建了,但是,人去哪里找?
这个问题放在其他地区,有些多余。毕竟人才的回归与产业的升级,是同频共振的。然而,对于像东北这样,曾在计划经济时代用大量资源堆积起来的区域来说,人口的流出,是它们在后工业化浪潮中不得不直面的严峻考验。
“到处都是东北人,唯独东北没有人。”一句流行的玩笑话,勾勒出东北社会运转方式及地方社会心理滞后于时代的轮廓。
东北的发展困难有些猝不及防,又充满了某种结构性的必然。地域性产业萎缩,逼迫着本地人选择性背井离乡,到其他城市发展。据统计,2013年—2022年这十年间,相比其他地区,东北的人口下降最为严重,黑龙江下降567万,吉林下降320万,辽宁下降168万。
2024年2月5日,吉人回乡创业就业合作发展座谈会现场/图源:新华社王帆 摄
但在2023年,吉林人口迎来13年首次止跌回升,净流入达4.3万人。
这为吉林的振兴埋下伏笔。
要知道,振兴的关键在人,而人口迁徙则是有迹可循的。
其一,得益于吉林对人才的渴求由来已久。“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举措不断推出,今年4月23日,吉林公布了一个“加强版”的“长白英才计划”。该计划是将过去5项原省级人才计划进行优化整合,成为未来吉林做好人才引育留用工作的重要载体。
其二,在某种程度上,全国其他城市的生活成本在增加,相比之下,回到吉林的吉林人几乎等于拥有了“人生赢家”的标配:事业能扎根,父母在身边,孩子有照应,这不止是拥有房子车子可比的。
其三,返流的不止是单个的人,其他地区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也在吉林流转。尤其是那些在电商产业、互联网产业的高速发展中,被“请回来”的“人生赢家”,所谓“一半网红是东北人”,他们是自带流量的。
东方甄选的“吉林之行”
一个插曲是,因一名小编的回复而激起千层浪的“董宇辉与小作文事件”,便起源于2023年12月份东方甄选收官的“吉林之行”。
就在大众热烈追逐商业故事与事故的背后,是吉林对消费者心智的成功捕获。在为期三天的东方甄选吉林专场直播带货里,吉林好物销售超过110万单,包括吉林小町香米、东北冻梨、酸菜丝、皓月牛腩等产品,创下东方甄选自营产品三天1.55亿元的成绩,再次打破纪录。
东方甄选还启动了文旅直播,近500万全国网友围观“泼水成冰”等吉林冰雪特色旅游,纷纷留言要去皑皑长白山看看。
可能大多数人不会忘记,去年爆火的“尔滨与南方小土豆”,事实上,吉林的成绩更好,位居东北三省第一——全省接待了国内游客3.1亿人次、旅游收入5277亿元,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对外开放,东北革新
提及电商,吉林的魅力还在释放。去年,吉林省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53.2亿元,增长88.9%,高于全国73.3个百分点。
跨境电商的增长,是当下吉林对外贸易的一个截面。若将时间拉长,可以看到一个变化:
2010年中俄贸易额达554亿美元。
2020年中俄贸易额达1077亿美元。
2021年中俄贸易额达1468亿美元。
2022年中俄贸易额达1902亿美元。
2023年中俄贸易额突破2401亿美元。
从地理上看,东北毗邻俄罗斯,是中俄贸易最大的受益者和推动者。2023年全年,在对俄进出口增长上,黑龙江增长13.5%,辽宁增长53%,吉林大增71.5%,有力稳住了东北的外贸形势。
2024年4月23日,吉林省延边州外贸合作服务仓揭牌仪式在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市举行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再到东北,作出重要部署,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指出方向。去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这是顶层设计为东北的发展擘画蓝图,推动东北迎接新的重大机遇。
其中,一个隐藏的机遇渐渐浮现眼前——在国际大变局和中国“双循环”的背景下,北方地区有机会成为开放高地,东北则要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吉林地处东北亚区域地理几何中心,拥有1430多公里边境线,是“一带一路”向北开放重要节点。
开放的力度是空前的。比如,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公告,自2023年6月1日起,在原有吉林省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业务范围的基础上,增加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海参崴)为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中转口岸。
海参崴港参与到中国贸易体系中,是中俄边界线上展现出的新生机,很显然被吉林看到了。
长春远达铁路综合货场,中欧班列装载中/图源:凤凰网
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在去年10月就明确提出两点:第一,支持中国一汽、中车长客等重点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推动省外贸规模持续壮大、质效同步提升;第二,紧紧抓住中俄“东北—远东”地区互利合作重大契机,主动参与国际合作和分工。
对吉林来说,这不仅是一个发展的机遇,更是一种责任——推动东北亚国际次区域合作,建立不同层面的合作机制,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一边是尊重繁华的有序落幕,一边是重塑辉煌的不屈不饶,前者是勇气,后者是志气,无论勇气还是志气,都是东北人的精神财富。
站在新时代,可以预见,这片黑土地的振兴之路,将在动真章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越走越宽广。
来源:南风窗
编辑:王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