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既然能横扫天下,为何唯独没有占据越南

真益谈谈历史 2024-11-05 08:38:53

元朝自开国伊始就在不断地扩张,蒙古骑兵一直达到了多瑙河之畔,号称“上帝之鞭”,这种侵略性膨胀一直延续到元朝覆灭。而这里有两个意外,元朝大军虽然所向无敌,可在期间有两个国家讨伐没有成功,一个是日本,一个交趾,也就是今天的越南。

交趾地区自汉代之后始终没有摆脱中原王朝的控制,即便是在五代十国乱世也未真正独立于中国之外,在赵匡胤陈桥兵变的第八年,交趾本地大族丁部领平定开始了统一交趾的武力征伐,随后正式建号称帝,国号大瞿越,定都华闾,自称大胜明皇帝,这是越南历史上首个朝代——丁朝。

紧接着,丁部领派人上表北宋皇帝请求册封,于是赵匡胤封丁部领为“交趾郡王”,视为“列藩”与大理国一个级别,就此之后,交趾一带彻底脱离中原王朝的统治,算是“独立”了,而后交趾历经丁朝、前黎朝、李朝,到李朝时被北宋赐国号“安南”。

南宋宝庆元年,李朝被外戚陈守度所篡,陈朝建立。由其从侄陈日煚为国王,自己称太师,奉南宋为宗主,但陈氏王朝刚刚一建立,便遭遇一个强大的外敌——蒙古军。此时蒙古大汗蒙哥任命忽必烈负责总领漠南汉地军事,这一年的七月,忽必烈率军十万出征西南的大理国,攻占大理的目的就为了从西南方面对南宋形成战略包围。

第二年十二月,忽必烈所率中路军先行包围大理城。忽必烈先派使者入城劝降,但却被大理国王段兴智(一灯原型)所杀,随后,大理权臣高泰祥夜袭蒙古大营,但被蒙古军打败。震怒之下的忽必烈下令攻城,还亲临一线指挥,第二天大理守军溃败,段兴智和高泰祥率众逃遁。攻破大理都城后,忽必烈留猛将兀良合台继续攻略云南未归附部落。此后平大理五城、八府、四郡及乌蛮、白蛮等三十七部。

兀良合台是美国开国五大名将之一速不台长子,蒙古兀良哈部人。早年曾充当成吉思汗的怯薛军9(禁军),后受命护育皇孙蒙哥,后成为蒙哥第一怯薛长,掌管蒙哥宿卫。大理国灭后,兀良合台却发现包抄南宋尚有一障碍便是安南。于是,派出两名使者前去劝降。此时,安南陈朝君臣对于蒙古军没有任何意识和了解,对于这些留着发辫的蒙古人十分反感,自然拒绝劝降,还将蒙古使者投入监狱。

兀良合台得知消息之后,震怒异常,他不能容忍蒙古使臣受到如此侮辱,因此在蒙古宪宗八年,越南元丰五年年初,兀良合台带着儿子阿术征伐安南。安南国王陈太宗陈日煚对此毫不畏惧,亲率大军布阵于红河南岸,还带有数百头战象,所谓:“隔江列象骑、步卒甚盛”,可问题是,象阵对于蒙古来说,根本就不叫事,在蒙古铁蹄之下,安南的军队完全就是不堪一击,红河防线一天失守,首都升龙府(河内)陷落。但蒙古因兵力有限,兀良合台占领升龙府十天后,撤兵回云南。而安南经此教训,知道这个巨兽不好惹,其对外政策改变“侍北”策略。

公元 1260 年,忽必烈登基国号大元,至元八年,安南第二任国王陈圣宗陈日烜主动遣使归附,奉元朝为宗主。忽必烈见到安南使者十分高兴,也派出官员到安南宣谕:“尔国官僚士庶:凡衣冠典礼风俗,一依本国旧制。已戒边将不得擅兴兵甲,侵尔疆埸,乱尔人民。卿国官僚士庶,各宜安治如故。”安南算是保持了领土完整。

中统二年,忽必烈册封陈日烜为安南国王,并同时要求元朝所有藩属国的世子入朝质、设置达鲁花赤。达鲁花赤的意思是“掌印者”,忽必烈在各城设置“达鲁花赤”代表皇帝掌握地方行政和军事实权,是地方各级的最高长官。达鲁花赤一般必须由蒙古人担任。

陈圣宗自然不愿意家里有一个太上皇,所以对宣谕诏书中有“一依本国旧制”为由,百般推托。由于此时忽必烈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南宋,因此也就没有顾及安南,至元十三年,忽必烈灭宋,完成了全中国的大一统,此时安南国王陈圣宗薨世,其子仁宗陈日燇即位。

于是忽必烈向安南下最后通牒,要求立即答应条件,否则“修尔城池,以待其审处焉”。陈日燇再次拒绝了忽必烈的要求,但也知道拖无可拖,于是积极备战。至元二十一年,忽必烈命第九子镇南王脱欢为统帅,兵分六路压向安南。安南自然无法抵御蒙古大军,不到三个月,京城升龙府再次失守,即便如此,安南还是不投降,在主将陈国峻的指挥下,以游击战为主,将部队分散四方,以小股部队不停袭扰元军。

元军欲寻安南军主力决战不可得,疲于奔命,损失惨重。脱欢无奈,只得听从众将谏言,撤军北还。不想,就在元朝军队撤退时,安南主力部队却四面八方而来。陈国峻指挥安南军民层层阻击元军。为保脱欢安全,大将李恒舍命断后,且战且退,被毒箭射中而亡。

如此惨败,忽必烈勃然大怒,决定“专事交趾”,全力攻打安南,忽必烈征调江淮、湖广、江西三行省的蒙古军、汉军、新附军七万人,云南兵六千人,海南岛四州黎兵一万五千人,近十万人马在至元二十四年再征安南。此战仍以九皇子镇南王脱欢为主帅,以大将奥鲁赤为平章政事,程鹏飞、阿八赤为右丞,乌马儿、樊楫为参知政事,统归镇南王节制。实际上,镇南王脱欢就是挂名主帅,而且忽必烈还设立“征交趾行尚书省。

当年十一月,元军分东路、西路、海路三面攻入安南,元军一路斩关夺隘,跨过红河,再次占领升龙,可安南经两次战争洗礼,已总结出丰富作战经验。在陈国峻安排下,实施坚壁清野,袭击元军后勤,部队主力分散,还是以游击战对付元军,只等元军疲敝之时发动反攻。面对安南的骚扰战术,镇南王脱欢听取了奥鲁赤建议,就是步步为营。

于是元军分兵占据安南州县,立寨防御,可问题是这种方式必须得到当地百姓的配合,可安南百姓反抗热情高涨,与元军极不合作,以至于脱欢哀叹,想不到安南百姓如此难治。又加上粮道遭遇安南军阻截,脱欢不得不放弃步步为营,命令所部寻找安南主力决战。可面对茫茫雨林以及潮湿天气,但这一切对于熟悉地貌和天气当地人来说,根本就不叫事,在这种情况下,元军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找到。

一年之后,疲于拼命元军终于丧失了斗志,脱欢只能分路撤退。同上次一样,此时安南军如从地底下冒出,处处阻击元军。全军副帅右丞阿八赤中毒箭身亡,等到脱欢逃回广西之后,但所率人马已损失十之六七。陆军损失惨重,水军更惨。乌马儿、樊辑率水军沿白藤江入海撤退,在入海口遭到陈国峻伏击,四百艘战船全军覆没,乌马儿、樊辑双双被俘杀。

两度惨败于蕞尔小国,忽必烈勃然大怒,尤其的对于儿子的无能更是无法容忍,忽必烈将脱欢贬谪到扬州,并下令终身不准入觐,脱欢从此郁郁不得志,也未能再见父亲一面。虽然忽必烈一再想再次讨伐安南,但在群臣的劝阻之下也只能放弃。

应该说,蒙古入侵安南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天气,蒙古人常年生活在蒙古高原,气候干旱寒冷,擅长草原上的骑兵战法。而越南在中南半岛上,湿热难耐,虫蚁叮咬。地形多为丛林,很不适应蒙古骑兵作战。征服的动力和决心已经减弱,摊子大了,烦恼也多,占据的地方需要时间和精力来消化,很难像扩张,而且安南也不是富庶之地,并非不破不可。

也不得不承认越南陈朝还是很猛的,统治者比较得人心,民间口碑也不错,元朝军队陷入了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中,越南军队还喜欢打游击,环境还熟悉,元朝军队在这方面根本干不过。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