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在这种的预兆之下,当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有些惴惴不安,但依然是感觉能够接受的状态。
前段时间,一个朋友找我询问某样东西如何以最优价购买。当时她发信息的时候,时间有点晚,等我回复的时候,她又没回复信息。后来,她回复信息告诉我,老人有些不太好回头再说。等到这件事过去大约不到一周时间,她主动给我发信息,说忙完了。我就顺口问了一嘴,老人怎么样了。她告诉我,老人已经去世了,丧事也已经办理完成。
我们总是在感叹时间,感叹健康,特别是经历了一些事情以后,内心里面才会有些波澜,想要去做点什么。这才有了那些的“珍惜”和“拥有”。
我们的沈君山先生在此之前也毫无征兆,但突然的一次中风,让他感慨良多。他与许倬云先生的对谈,就有了“做我所能,爱我所爱”的话题主题。
这个主题就记录在了沈君山先生的《浮生三记》里面,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众多很有影响力的大师们,他们私下的那些情况,虽然是通过回忆,但表现出来的那些风趣幽默,完全是一个很形象的人物,让我们边读边勾画形象。
这本书中,沈先生用很朴实真挚的文字,展示出自己对于人文、科学甚至桥牌、棋牌等多方面的理解与认知,在每一部分里面,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沈先生,这本书其实,我还想给起个名字,可以叫做“沈君山和他的朋友们”。
虽然是一本散文集,但里面的每一章都充满了真知灼见,仔细的研读,我们很容易发现那些我们忽略的道理。我特别喜欢的就是他跟许倬云线上的那次对谈。
这部分内容与其他的回忆内容不一样,这部分完全是一个鼓励性的内容 ,对谈的话题是“残障中站起来”,这也是沈先生摆脱掉中风重新站立起来一次露面。
如果说许先生与沈先生的相同之处,那就是都有过不便的时刻,哪怕一个是天生,一个是后天,但都展示出对于这种困境的不屈服,努力的用自己的方式战胜这些。
沈先生说,自己中风后,许先生就专门的给他打电话并告知如何“摔跤”,结果当真正的遇到一次“摔跤”的时候,这些历历在目,保护了最重要的头部。
沈先生很幽默的说,生病不要在假日,并且也反思了自己当时中风在急诊室,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手脚与讲话的不便,一下子就想到了生死的问题。并且沈先生还有心思的思量了三个考量,比如保持生活愉快,比如不给家人造成负担,比如对社会有价值。沈先生哪怕此刻想到的也是自己的价值感,而不是个人小格局。
后来,沈先生做复健的时候,内心也有一些常人的忐忑,但经过多种鼓励,还是依然在“捡石子”,越捡越多,也就感觉生命越有意义。
这对于我们这些为社会做贡献的职场人来说,非常的有意义。石头的大小不论,但只要行动就比没有行动强很多。
当然了这部分对谈,不仅仅有这些捡石头,还有对于个人人生的回顾,以及看待这个世界。他没有抱怨,有的只是感激,以及自己的满足。
沈君山先生在《浮生三记》的最后,专门留下了他的《小传自述》,从出生到成长,以及中间的那些磨砺和困境,都一一用文字展示出来,一个更加立体的沈先生站在我们面前,给我们沉稳地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就像沈先生的文字这种字里行间所蕴藏的美感,在打工之余,读一读,给我们增加点勇气,让我们更好的面对每一天。
沈先生的文字不愧是美好的代称,他更是将那些人生智慧融入其中,潜移默化,助力读者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