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里的故事

律动墨韵文化 2024-09-21 03:12:02

文/包钢三中初一16班刘潇涵

巍然重镇,北方锁钥。——题记

不久前,我刚与山西大同赴过一场没有约定的会,并几乎马不停蹄地游览了大同古城。

正值“五一”劳动节,下了公交车,抬头一瞧,那样的一座崇墉百雉的城门就屹立在面前,苍桑的历史感扑面而来,斑驳而厚重。不知他是否愿意表现得慷慨些,同意快门的落下?细看这城墙,无一不体现他年代的久远,但轻轻触碰墙面,没有想象中的粗糙(据说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经过了翻修)。走上宽阔的石桥,桥下是护城河,阳光从云隙中照射下来,河面波光粼粼,安祥,平静,温和。我从城门走过,登上了古城。俯瞰城墙,放眼望去,不觉一种高瞻远瞩“一览众山小”的气势和情感油然而生。我又从墙头望下,城池极深,拱门也只开了两面,后来才知道,下方,便是有名的瓮城。当年战火连天,敌军攻打城门已数日,今日城里忽然传来敌军的吆喝,似乎带着除了喜悦外的不屑,却丝毫不知噩梦的来临。“砰!”前后的石门陡然紧闭,士兵们居高临下地蔑视着被困在那个狭小空间而惊慌失措的敌人,他们将会面临来自四面的攻击,根本无法逃命。我不禁感慨,真不愧为古代建设者之结晶,“瓮中捉鳖”大概也是如此来源。

游览大同古城是我此行的主要目的。从古城门出来,远远望着这座巍峨的城池,我不尽感慨:古城虽然沉默座落千年之久,然而,它向我们诉说着血雨腥风的悲壮历史,透过古城我仿佛看到了远古时期建设古城的企图:封建统治者们企图通过宽阔高大的城墙阻拦外族侵略者,过上安逸的生活。然而,历史告诉我们,再高再厚的墙城依然挡不住坚车利炮的袭击!在那个沉重悲壮的历史阶段,虽然古城能起到一定的御敌作用,特别是瓮城尽显其关门打狗的妙招。然而,在封建时代,古城不知失守了多少次,古城内的人民民不聊生,受尽了侵略者的欺凌!

古城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它只是承载历史的一座大型纪念馆。

今非昔比,古城内外繁荣昌盛,人民过上小康生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个新型的大同拔地而起,高楼鳞次栉比,人民扬眉吐气,轿车飞速行进,大同在世界的版图上被高高托起!

我国实行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国策,经济国防飞速发展。尽管周边再没有城墙遮挡,没有任何外来之敌敢轻举妄动。让古城永远记载一去不复返的历史吧。

离了烽火四起的城墙,香火从华严寺扑面而来,承载佛家希冀的庙宇金光熠熠。金铜的、木雕的佛像端端地坐着,被漫漫的壁画包围,画上的诸神飘飘摇摇的衣襟勾勒着点点金光,栩栩如生,似乎永远不会黯淡。他们普渡众生,指点迷津,吸引过数以万计的善男信女们前来朝拜。多少红尘信徒获得指点而迷途知返,走上阳光大道——我想这大概就是拜佛的意义所在吧。

迈出殿门,远处层叠的小山有许多抹绿色修饰,桃树攀于其上,夺目的花开得灼灼。小溪的源头不知在哪,潺潺地流着,也在闪烁。市里街道车水马龙,真有一番“宝马雕车香满路”的场景。街道中心就是四牌楼,我穿梭在林立的古楼之间,分不清身在什么朝代…然后我半靠白砖筑成的楼牌,看高高的电杆上用线连起的灯笼,淡淡的红,与夕阳交织着,好像真的飘浮在粉橙色的天空里。我站在墙根下,终留下了一张与城墙的合影,把瑰丽的大同封锁进梦一样的回忆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