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声69岁逝世,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悲痛昏厥,夫人翌日赴京致悼

有半雪 2024-09-22 17:23:51

有一位开国大将,鲜为人知其名。然而,他的离去竟让许世友这硬汉在办公室哭晕,这到底是为何?

1974 年 1 月,许世友正在办公室处理军务,一如往昔。然而,这时秘书的到来,打破了原本宁静的工作氛围。

“许司令,王树声大将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

许世友听闻后,脑袋瞬间懵了,动作戛然而止,满脸难以置信,反复向秘书求证消息的真假。

然而这噩耗竟是真的,许世友瞬间号哭不止,下属们一惊,待反应过来,许世友已倒地昏迷,仅存微弱呼吸。

苏醒过来的他急切地想要马上到王树声身旁见其最后一面,奈何双腿无力,难以正常行走。

实在无奈,他只得忍痛让夫人田普赴京参加葬礼,以此来抒发他对王树声逝世的悲痛与惋惜。

许世友缘何悲痛万分?他和王树声的友谊如何铸就?王树声的人格魅力又体现在何处?

王树声自能记事时,便沐浴在马克思主义的光辉下。1923 年考入麻城高等小学后,其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愈发深刻。

1926 年,凭借先进思想与出色行动力,王树声成为中共党员,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组织农民开展武装运动。

然而,王树声为农民谋生活的行为竟惹来亲人不满,这究竟是何缘由?难道是王树声过于叛逆所致?

原来王树声的舅爹丁枕鱼乃是当地声名远扬的地主,他组织乘马岗反剥削运动,这无疑让丁枕鱼颜面扫地。

于是丁枕鱼非但不协助王树声工作,还对农民协会恶语相向,在剥削农民方面更是愈发肆无忌惮。

痛苦万分的农民向王树声诉说此事,王树声怒不可遏,当即召集农民前往丁枕鱼屋前要个公道。

岂料丁枕鱼拒不见客,情绪激昂的农民打算直接破门,好在王树声及时阻拦了他们。

他心里清楚,他那“好舅爹”在院子里养着一帮本领出众的打手。

王树声认真回忆起往昔与祖母拜访丁枕鱼的画面,猛地意识到侧方围墙处会是一处相对安全的落地之所。

随后,王树声即刻指挥众人从侧边翻墙进去,悄无声息,未惊动院里打手,成功擒获丁枕鱼。

“穷鬼们竟敢造反!侄儿快来救我!”被擒的丁枕鱼一见到王树声,就像抓住最后希望,张牙舞爪地朝他大喊。

王树声早下定与农民站一起的决心,他毫不留情地把丁枕鱼关在农协,厉声道:“敢和革命作对,不管你是谁,我照抓!”

王树声的行为赢得当地农民的尊崇,此后他所领导的农民武装斗争进展顺利。

1927 年,王树声所领导的农民武装力量,在破寨岗和地主的武装部队展开了激烈战斗。

地主的武装大军气势汹汹朝破寨岗行进,王树声仅派一小队迎战,没几分钟就撤离。

地主武装部队欣喜若狂,觉得此时是歼灭挑事农民的绝佳时机,便肆无忌惮地冲向王破寨岗,殊不知已落入王树声的陷阱。

地主武装部抵达破寨岗,感觉此地异常,尚未搞清状况,王树声就率自卫军从四面围攻。

地主的武装队伍一瞧这般架势,瞬间被吓得魂飞魄散,丢了武器,慌不择路地四散奔逃。

然而,长期受他们压迫的农民如今英勇非凡,压根就没让他们有逃跑的可能。

自卫军乘胜追击,将地主武装部队的主力彻底击败,仅一小部分残兵侥幸逃脱。

农民们一片欢腾,然而地主和土匪阶级却对王树声恨之入骨,立誓一有机会就要狠狠报复他。

谁能想到,敌人竟然恰恰等到了他们期盼的机会。

同年 4 月,蒋介石等发动政变,大肆迫害我党人士。丁枕鱼之子自以为有了依靠,便纠集劣绅土匪,对农民群众实施报复,妄图救出丁枕鱼。

王树声看到这群为非作歹的家伙仍在拼死抵抗,毫不留情,当即率领自卫军予以反击。

敌人的枪没让他们畏惧,久攻不下致敌生退缩之意。恰此时,王树声向组织求援,竟真调来专业军队。

丁枕鱼得知此消息,当即撇下自己的父亲,就地遣散军队仓惶逃窜。

为杜绝日后有人营救丁枕鱼,王树声历数其罪恶,于公审中将丁枕鱼判处死刑。

此刻的丁枕鱼威风不再,他夹着尾巴苦苦哀求王树声饶他一次,还保证会改过自新。

“立刻执行!”王树声果断下令。丁枕鱼随即在大刀下丧命,结束罪恶一生。王树声因大义灭亲,在农民群众中威望更高。

然而,革命之路真就能够毫无波折、顺风顺水地前行吗?

丁枕鱼刚被解决,大伙还没来得及缓口气,王树声就获消息,反动派率万名将士要强行攻打黄麻城。

为守护麻城,王树声迅速集结农民武装力量,毅然发起了“黄麻起义”。

然而农民部队不论装备还是规模,均逊于敌军,正面交锋必败。为此,王树声亲赴城楼侦察敌军详情。

王树声放眼瞧去,只见大军乌泱泱一片,然而其中有一抹红色极为醒目,宛如一个移动的活靶子。

于是,王树声毫不犹豫地举起枪,朝着那片红色果断开了一枪。

令人倍感震惊的是,王树声仅一枪,那人就当场丢了性命。

当敌人倒下的瞬间,敌军仿佛被施了定身咒,紧接着便作鸟兽散,朝着各个方向逃窜。

王树声望着眼前这夸张的一幕,满心疑惑地向身旁之人发问:“我刚才打死的究竟是啥?”

原来是敌方军师被王树声神奇的一枪击毙,靠山没了,敌军自然军心大乱,如同一盘散沙。

就因王树声那出彩的一枪,他被誉为神枪手。此事传开,自卫队一小队长对他从此有了别样的看法。

许世友担任小队长,他对王树声满心崇拜,更立志要成为像王树声那样的战士。

在表彰大会上,许世友终于近距离见到偶像王树声,王树声赞其战功,称这小伙未来必定前途似锦。

尤为巧合的是,王树声与许世友乃同乡,许世友认王树声作大哥,王树声对这异姓小弟关爱如亲弟。

1932 年,蒋介石军队大肆“围剿”红军,王树声和许世友为保存红军力量,无奈转移红军根据地。

谁能想到,他们刚离开,早就对他们心怀怨恨的地主团便疯狂报复。不仅烧了许世友的家,还抓走他母亲并施酷刑。

许世友得知消息后,心如刀割,然而为了大局着想,他只能将苦痛深埋心底,默默承受。

尽管许世友极力掩饰自身情绪,可还是被王树声发觉异常。随后,王树声向他人询问究竟是怎么回事。

许老弟那可是众所周知的大孝子,碰到这种事,他心里怎会不难受呢?

随后,王树声暗中联络当地的革命伙伴,救出了许世友的母亲,使其摆脱地主迫害,还寄去自己的积蓄,为许世友置了新家。

后来,许世友得知默默相助自己的竟是王树声,感动得泪如雨下,立誓定要回报王树声的深情厚谊。

王树声闻听,即刻轻拍许世友的肩膀言道:“此乃我分内之事,岂会坐视兄弟家遭难而不管!”

然而那时,王树声的家境糟糕至极,他的兄弟姐妹皆惨死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枪口之下。

1938 年,一次巧合让王树声与许世友再度率军抵达麻城,他们休整之地恰是许世友的家乡。

许世友久未归家,王树声深知他牵挂老母亲,便将许世友叫来道:“快回家瞧瞧,下次归期难料!”

许世友瞬间满心欢喜,迅速向部队提交报告后,即刻朝家奔去。

他到家时,母亲满是慈爱地迎接,对曾经遭遇的苦难只字未言。

许世友望着乐观的母亲,心中酸涩不已。他跪地泪纵横,向母亲请罪:“儿不孝,革命让我难报母恩……”

革命意味着舍弃自家利益,为千万受苦百姓谋福祉,所以他必定要辞别老母亲,投身革命。

1948 年,许世友率领部队于山东地区征战,而王树声选择回到了大别山奋勇作战。

此时许母年事颇高,照顾孙子渐感力不从心,遂想让许光回到许世友身旁,唯恐自己离世令孩子遭罪。

许母打听到驻扎在大别山的部队属于王树声,即刻带着孩子前往该部队求助。

王树声获悉后马上出来迎接,悉心照料他们。待许世友那边战况平稳,才派人把他们安然送回许世友身旁。

从上述诸多方面能知晓王树声作战英勇、指挥有方、对朋友热忱,难道他的人生就不曾遭遇挫折?

王树声并非神人,革命途中遭遇诸多磨难,幸得贵人相助,屡次转危为安。

1936 年,王树声率红军西渡黄河,遭遇土匪马家军阻拦。因不熟地形,他只好率士兵与马家军拼死作战。

然而在马家军所处的这块地方,怎么可能不遭受损失呢?

在激烈战斗中,王树声所率军队由两万多人锐减至三千余人,遭马家军伏击后,仅余三百人。

王树声无奈之下,率三百余人躲进祁连山深处。然而山内气候恶劣,又遭马家军追击,只能看着战友相继倒下。

然而这并非最糟之境,当王树声行至腾格里沙漠时,竟只剩他孤身一人。

就在他觉得自己会永远消失在沙漠之中时,一位老者的现身,使情况有了转变。

一位老者瞬间认出王树声乃人民的红军,把他领回家中,并且帮他精心梳洗打理。

当获悉王树声准备去延安,一位老者毫不犹豫,亲自给他带路,帮他避开马家军追杀,一路将他护送至延安。

1944 年,王树声又一次于黄河畔身陷危急之境。

那年秋,毛主席派王树声前往河南支援作战。然而,王树声刚至黄河畔,便被日军察觉。

日军发现王树声身边人手稀少,便妄图将他们全部消灭。

王树声为躲日军追杀,只得强渡黄河,然而黄河水湍急异常,贸然下河无异于自寻死路。

王树声绞尽脑汁也未能想出完美的对策,而此时日军仍在不断逼近,形势危急。

卖炭翁告知“上游已结冰,人和马皆能过”,这话猛然点醒王树声,他拜别后即率部队赶赴上游渡河。

当日军抵达岸边之际,王树声等人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新中国成立,王树声舍弃指挥官岗位,转赴总机械部担起新的工作重任。

王树声面临巨大挑战,他从未接触机械,当时中国又极度贫困,理论和技术都无法支撑独立生产军备。

然而王树声执意攻克这一难关,自学相关理论,还与国内其他专家交流探讨。

凭借他持之以恒的不懈奋斗,我国军事生产得以迈入标准化阶段,为国防安全建设筑牢根基。

然而,王树声未能战胜病痛,于 1974 年告别了他深深眷恋着的祖国和人民。

王树声重情重义,是铁血战士,把赤诚献给大别山;是祖国的忠诚追随者,义无反顾冲在前。

英雄荣归故乡,其浩然正气必定永远留存于世,永不磨灭!

0 阅读:310